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龐佐恢復時間
- 外文名:recovery time; release time
ESNRT,JRT,
ESNRT
判斷竇房結功能的一種電生理檢查方法。主要方法分創傷性和無創傷性兩種,前者為經靜脈心房起搏,後者為經食道心房調搏。檢查方法是以不同程度地快於竇性節律的頻率起搏心房,每個頻率起搏0.5~1min後驟然停止,觀察竇性節律的恢復情況,從最後一個刺激信號到第一個恢復的竇性P波之間的時距,即為竇房結恢復時間,。它反映了竇房結對超速抑制作用的反應性,其基本原理是:(1)快速刺激使心臟神經末梢釋放介質(以乙醯膽鹼為主),乙醯膽鹼能降低自律細胞的舒張期自動除極斜率,故超速起搏後自律性降低;(2)快速刺激使細胞膜的離子交換泵機能增強,使細胞內電位負值增大,造成膜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拉大,故自律時間延長; (3)近來又有人提出,竇房結恢復時間異常可能是由於起搏細胞慢鈣通道功能異常所致。竇房結恢復時間測定多以經食道心房調搏方法為主。竇房結恢復時間的正常值為800~1400ms。國內經食道調搏法青中年組1132.2±157.0ms,老年組1280±159.6ms。50歲以下1400~1500ms為可疑陽性(竇房結功能抑制),超過1500ms為陽性,> 2000ms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徵,>5000ms應安裝起搏器治療。老年人的正常上限可達1500ms。竇房結恢復時間與基礎心率的快慢有一定關係,為了去除對照心率對竇房結恢復時間的影響,可採用校正的竇房結恢復時間來反映竇房結的功能。
JRT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時逸搏心律在快速心室起搏後的抑制程度,一般以連線區恢復時間或室性逸搏恢復時間代表。連線區恢復時間的測定方法類似於竇房結恢復時間的測定。在以不同頻率(70~150次/min)的右室起搏後,測定最後一次起搏搏動至第1次逸搏的QRS波群的時間間距。糾正的連線區恢復時間為實測得的連線區恢復時間減去其前10次基礎逸搏心律的平均R-R周長。糾正的連線區恢復時間>200ms則為抑制明顯,常伴有明顯症狀,預後也較差,常需安置心臟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