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常綠草本,叢生。須狀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錯的灰白色綿毛外,全體光滑無毛,柔軟細長,可達1m以上,色青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骨馬尾杉
- 拉丁學名:Phlegmarirus carinatus(Desv. )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亞門:石松亞門
- 綱:石松綱
- 目:石松目
- 科:石杉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中型附生蕨類。莖簇生,成熟枝下垂,1至多回二叉分枝,長31-49厘米,枝較粗,枝連葉繩索狀,第三回分枝連葉直徑大於2.5毫米,側枝不等長。葉螺旋狀排列,但扭曲呈二列狀。營養葉密生,針狀,緊貼枝上,強度內彎,長不足5毫米,長達8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楔形,下延,無柄,有光澤,頂端漸尖,近通直,向外開張,背面隆起呈龍骨狀,中脈不顯,堅硬,全緣。孢子囊穗頂生,直徑約3毫米。孢子葉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尖銳,具短尖頭,中脈不顯,全緣。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藏於孢子葉內,不顯,腎形,2瓣開裂,黃色。
多回2歧狀分枝,外形猶如馬尾。葉較厚,質軟,略有蠟質亮光。葉型有兩種:營養葉呈線狀披針形,長約4mm,寬不及1mm,銳尖頭,螺旋狀伏生於枝及分枝上,排列緊密,背面稍隆起;孢子葉呈矩圓形或類圓形,長約2mm,寬約1mm,基部平截,先端尾狀突尖,背面主脈隆起。孢子囊腎形,黃白色,具短柄。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主要價值
【生藥材鑑定】乾燥全草青綠色,細長,多分枝,質柔軟光滑,略有光亮,鱗葉排列緊密,不刺手,多無根部;如有根部殘留,則可見黃白色或灰白色的綿毛。以青色、乾爽、長條者為佳。
【功 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 治】:跌打損傷;肌肉痙攣;筋骨疼痛;風濕關節痛;肥大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克。
【別 名】:龍骨石松(《海南植物志》)、大千金草(《植物分類學報》)、大伸筋草、馬尾千金草(廣西)、褲帶藤(廣東)
【考 證】:始載於《雲南植物研究》。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三萜類:千層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層塔三醇(tohogenol),千層塔烯三醇(serratriol)及石松隱四醇(lycocryptol)等。
【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舒筋活絡藥;消腫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