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音寺原名觀音閣,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直到1937年惠明老師太主持重建觀音閣並改名為龍音寺。取自觀音來此白龍現身之意。占地兩畝有餘,三層重檐殿堂,底層設講堂,二樓為大雄寶殿,三樓為藏經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音寺
- 地理位置:上海市閔行區
- 開放時間:7:00—16:00
- 門票價格:免費(農曆初一、十五要5元門票)
- 教別:佛教
- 始建時間:清朝乾隆年間
- 住持:信弘法師
簡介,歷史,交通路線,
簡介
龍音寺原坐落在上海閔行老街橫涇東岸,一九九五年老街規劃改建,龍音寺遷至閔東路1號。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同治上海縣誌》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有觀音大士像從黃浦江中漂來,由當地人奉歸,建閣供養,當時叫“觀音閣”
解放後,被閔行草織廠、街道工廠占用。1985年落實宗教政策,歸還宗教場所。由於閔行老街改造需要,1995年底在市宗教局、市佛協、區宗教辦的領導通過多方面的協調,落實了拆一建一的政策,將龍音寺調產遷移到上海市閔行區,是一座破舊的民宅。1996年2月在政府支持下,市佛協委派市佛學院畢業生信弘法師擔任修復工作。如今再度恢復,香火旺盛,信眾雲集,將來還要擴建大雄寶殿,成為閔行區有規模的開放佛教活動場所之一。
歷史
龍音寺原坐落在上海閔行老街橫涇東岸,一九九五年老街規劃改建,龍音寺遷至閔東路1號。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同治上海縣誌》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有觀音大士像從黃浦江中漂來,由當地人奉歸,建閣供養,當時叫“觀音閣”,相傳有一比丘尼在觀音閣的柴間裡看到一條碗口粗細,長丈余的大白蛇從柴間游出,緩緩地游入門外的橫涇河裡,因認為是白龍化身,後遂請人雕了一隻木龍頭,供奉在閣內。遠近的人們聽說觀音閣內有白龍現身,信徒紛至沓來。
1937年二月,觀音閣的主持惠明師太將觀音閣拆除重建,並改稱龍音寺,同年八月,剛造好龍音寺,即遭到日本侵略軍的轟炸,龍音寺的前後都受到了炸彈的襲擊,惠明師太受此打擊,沒幾天就圓寂。
1949年後的龍音寺一度改為閔行鎮草織廠,街道工廠。直到1996年二月,上海市佛教協會派上海佛學院第一屆畢業的信弘法師擔任對龍音寺的開放修復工作,於四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很快進行維修,破舊不堪的房屋煥然一新,為廣大信眾提供了修學的活動場所,於是每逢香期或佛誕日,龍音寺香菸裊裊,梵唄聲聲,鐘鼓陣陣。每逢星期六還有法師為大家講經說法,來寺修學佛法的信眾與日俱增。
2011年8月31日,龍音寺大殿北側的僧尼住處開始拆除,進行重建預計建成一棟六層樓的宿舍。
交通路線
公交:江川1路 南閔專線 閔東線 閔紅線 閔行1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