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立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石窟
- 作者:陳立忠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定價:5 元
- ISBN:9787206025471
《龍門石窟》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立忠。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57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
龍門石窟,位於廣東佛山,是一座寂寂無聞20年之久的龍山石窟,整座山佛像數量多達數百個,依山而刻、栩栩如生,被譽為“小龍門石窟”“千佛山”。石雕佛像 龍門石窟,在陡山峭壁上有過百尊石雕佛像,由於被茂密的樹木遮擋且聳立在半山之上,鮮為外界所知。入口極為隱蔽,沿著小路一直攀爬到半山腰,沿途石壁上形態...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貴族擁有人力、物力條件,他們所主持開鑿的石窟必然規模龐大,富麗堂皇,匯集當時石窟藝術的精華,因而龍門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這些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5至10世紀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
洛陽龍門石窟管委會於2007年9月創建,位於古都洛陽南郊外,主要管核對象為龍門石窟。景區概況 龍門,又稱伊闕,地處古都洛陽南郊。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宋代蘇過所描繪“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
《龍門石窟:石刻巔峰的前世今生》是202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梁思成先生認為龍門盧舍那大佛“不獨為龍門數萬造像之最偉大、最優秀者,亦唐代宗教藝術之極作”。龍門石窟是古代中華文明巔峰期的傑出代表。該書由龍門...
《龍門石窟》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於1993年9月5日發行的,志號為1993-13的特種郵票。《龍門石窟》郵票全套4枚,第一、二枚分別選用了奉先寺盧舍那大佛、賓陽中洞釋迦牟尼的頭像,第三、四枚分別選用了奉先寺天王、古陽洞左脅侍菩薩的全身立像。發行背景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
龍門石窟“剪刀手”佛像是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一尊從外形看右手酷似擺出“剪刀手”姿勢的佛像。該佛像萌翻了許多網友,引來一片膜拜。佛像介紹 據了解,這尊佛像位於賓陽北洞,大約雕刻於唐高宗初年,佛像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3根手指,但由於大拇指被破壞,所以呈現出來的手勢像極了“剪刀手”。一些網友問,佛怎么...
《龍門石窟藝術史》是202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鞏固鮮卑人的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孝文帝本人很羨慕漢文化,他的改革宗旨是力求使鮮卑人完全漢化。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西魏,繼而代...
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該稱號始自清代。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窯)。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福禳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
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約13公里的龍門山上,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的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
《洛陽市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已經河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12年9月28日審議批准,現予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洛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2年11月13日 條例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龍門石窟和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龍門景區”)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
龍門石窟碑林與西安碑林、曲阜孔廟碑林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碑刻藝術中心。龍門石窟中的歷代造像題記多達3600餘品,其中以“龍門二十品”最負盛名,是學書法者尋訪的對象。龍門石窟碑林 龍門石窟中的很多佛像都刻有“造像記”,造像記的書法絕妙,特別是北魏書法遒勁有力,頗多變化。清中葉以後,有人在北魏造像記中選取“...
2012年9月28日上午,洛陽龍門石窟文物保護實驗中心項目工程在洛陽舉行了開工儀式。這標誌著龍門區文物研究保護工作向實現跨越式發展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簡介 龍門石窟文物保護實驗中心項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大型停車場北入口服務區東側,龍門北橋以南、濱河大道以東,基地緊靠龍顧公路和伊東渠,...
《龍門石窟(第2卷)》介紹了龍門石窟的歷史,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南北長達1公里,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由海金星、周毅聯合執導的紀錄片,是系列紀錄片《河南歷史文化博覽》之一。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2020年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龍門石窟考古報告:東山擂鼓台區》是2018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龍門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21年9月,龍門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龍門石窟考古報告:東山擂鼓台區》入選河南百年考古重要考古報告終評名單。內容簡介...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振剛等。
是洛陽市人民政府直屬科研事業單位,其前身為龍門石窟文保所、龍門石窟管理局。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文物工作的方針政策及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負責石窟文物保護和石窟藝術研究工作;加強對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健全各種安全保衛規章制度、措施,改善文物安全條件,確保文物安全;負責組織、管理和指導石窟區文物的搶救維修...
《龍門石窟/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內容介紹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龍門石窟》內容簡介: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遺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
《龍門石窟造像全集》 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出版。《龍門石窟造像全集(第2卷)》收錄的窟龍,自第160窟至第500窟,北鄰賓陽洞,南接第543窟(萬佛洞),南北長400米,共有編號窟龍341個。具有代表性的窟龍主要有優填王造像、第403窟(敬善寺)和第435窟(摩崖三佛),基本屬於唐代造像的區段。內容簡介 龍...
龍門石窟里的洞窟 蓮花洞是龍門石窟內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頂刻有一朵巨大的蓮花而得名, [1]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上陽宮觀風殿頂部藻井 [2]都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 蓮花洞內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遊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立忠。
洛陽三絕,是對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洛陽水席和洛陽牡丹的統稱。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年間,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
古陽洞是北魏孝文帝為祖母馮太后營建的功德窟,開鑿於北魏時,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石窟·洞內小窟十分多,精巧富麗,是研究北魏石窟藝術的珍貴資料。洞內的題記書法質樸古拙,是研究書法史的珍品。清末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西逃。契約簽訂後回京,途經洛陽參觀了古陽洞,下令整修洞中的一...
萬佛洞是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內的洞窟,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名稱由來 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建造歷史 萬佛洞完工於公元680年,當時武則天已在朝野內外集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