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水文站
- 位於:陝西省韓城市秦晉大峽谷南端
- 控制流域面積:49.8萬km2
- 設立時間:1934年6月14日
龍門水文站,先進人員事跡,洪水藍色預警,
龍門水文站
1934年6月14日設立於禹門口外左岸,稱龍門(一)。此後幾經變動於1971年9月遷至現址,稱龍門(馬王廟二)。1974年由吊船纜道改為重鉛魚電動纜道和雙纜固定吊箱測量至今。
龍門水文站測驗河段順直長度約400m,兩岸為陡峭岩石,河寬270~280m。河段內布設有基本水尺斷面、比降斷面、浮標測流斷面、基上67 m和基上155 m兩個流速儀測流取沙斷面。測站上游2000 m處有一石門卡口,河面寬60 m,下游400 m為彎道,基下1700m為禹門口,寬僅百米左右,有河槽控制和斷面控制作用。
測驗斷面為矩形河槽,沙質河床,洪水時河床沖淤變化劇烈。大流量高含沙(流量大於5000m3/s)水沙條件下,有時會發生“揭河底”沖刷現象,自建站至今共發生明顯“揭河底”現象7次。
龍門站洪水主要來源於晉陝峽谷間(頭道拐~龍門)幹流洪水和支流暴雨形成的洪水。由於區間為黃土高原,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所形成的洪水一般是陡漲陡落。洪水含沙量大,雜草多,給測驗帶來了一定困難。大洪水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8月份。水位流量關係受洪水沖淤變化影響大,一般以順時針繩套為主,其次是單一線和逆時針繩套曲線。單斷沙關係以45度直線為主。凌汛期流冰、流冰花現象嚴重,冬季寒冷時全斷面封凍,給水位、流量、泥沙測驗來極大困難。汛期水、沙量分別占年量的55.5%、88.5%
水文特徵值:實測最高水位387.58m(2000.02.10),實測最大流量20900m3/s(1967.08.11),建站以來最大流量21000 m3/s(1967.08.11),實測最大流速11.2 m/s(1964.08.13),實測最大水深16.0m(1970.03.15),實測最大含沙量1040 kg/m3 (2002.07.05)。
先進人員事跡
自龍門水文站建站以來,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因為險惡的地理環境和艱辛的水文工作,先後有5位龍門水文人為黃河水文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54年,因吊箱主纜錨釘鋼繩卡子脫落,20多歲的楊家勞不幸掉入黃河;
1962年8月2日深夜,青年職工李天輩值夜班,在黃河岸邊巡查時不幸一腳踩空,跌入黃河;1962年秋天,職工李世安扛著麵粉,步行時不幸墜入黃河;
1963年10月16日,職工張炳在河裡取樣時,被洪水沖走;1989年11月20日,老職工徐全舟在纜道架設施工中殉職。還有幾位雖然遇險卻僥倖逃生:
1967年8月11日,龍門水文站出現歷史上最大洪水,有20多年船齡的老船工盧振甫和幾名同事在木船上測量洪峰,雖然船用18毫米粗的鋼絲繩連線在岸邊,但洪峰打斷了鋼絲繩,老船工不幸被鋼纜打掉了耳朵,留下終生殘疾。他先後被授予“硬骨頭老船工”、“治黃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1977年7月6日,青年職工楊順義為了搶救財物不幸落水,次日在40公里外被老鄉發現幸運被救,大難不死。
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個個平凡的水文人,日復一日,乾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洪水藍色預警
2017年7月26日11時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發布洪水藍色預警:預計黃河龍門水文站將於7月27日2時前後出現62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影響範圍將涉及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呂梁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陝西省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