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瘰螈

龍里瘰螈

龍里瘰螈(學名:Paramesotriton chinesis),為蠑螈科兩棲動物。頭部較窄,略扁,皮膚瘰癧明顯,有雜色,背部脊椎突出明顯,與皮膚不同色,一般為暗紅色,橘黃色,尾部細長遊刃自如,為墨色,部分尾部著有白點,腹部紅斑顏色較淺,較為凌亂,分散。以鞘翅目的成蟲、鱗翅目的幼蟲等多種昆蟲以及以螺螄等小型動物為食。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里瘰螈
  • 中文別名::水和尚、化骨丹
  • 拉丁文名::Paramesotriton chine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有尾目
  • 亞目::蠑螈亞目
  • 科::蠑螈科
  • 屬::瘰螈屬
  • 分布::中國貴州省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式,同屬種類,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龍里瘰螈,雄螈全長102~131mm,雌螈全長105~140mm,雄、雌螈尾長分別為頭體長的70%和80%左右,頭部略扁平,前窄後寬,頭長明顯大於頭寬。吻端平切,突出於下唇。鼻孔位於吻端兩外側,唇褶很明顯,無鹵門。犁骨齒列呈“∧”形,頭部後端兩側各有3條腮跡,軀幹圓柱狀或略扁。尾基部圓柱狀,向後逐漸側扁,尾的背、腹鰭褶薄而幾乎平直,尾末端鈍尖。皮膚較粗糙,布滿疣粒和痣粒,背中央脊棱明顯。無肋溝,軀幹和尾部多有橫溝紋,無頸褶,體腹面疣粒較少。前後肢幾乎等長,後肢比前肢粗壯。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肢彼此重疊,無掌,蹠突。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均無緣膜,無蹼。末端有黑色角質層。體尾淡黑褐色,體背側至尾的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棕黃色縱紋或沒有。頭體腹面有橘紅色或橘黃色斑點,尾下部橘紅色,在後段逐漸消失。雄螈尾後部有淺紫色縱帶。雄螈肛部隆起大,肛孔縱長,內壁有指狀乳突。雄螈肛部隆起小,肛部呈圓錐狀,無指狀乳突。
龍里瘰螈
區別:龍里瘰螈上鰓骨後端上翹,較厚成束的肌肉包在上鰓骨外面,使成體頭部後端兩側鰓跡部位各有一個明顯突起;體背嵴棱強烈隆起;指、趾兩側無緣膜,指、趾末端有黑色角質層;肛後尾的腹鰭褶橘紅色,約在1/2處其橘紅色消失;雄螈尾後段淺紫紅色,無斑紋。

棲息環境

生活于海拔1100—1200米的山區,成螈多棲息於水流較平緩的山溪里或泉水內,水底有石塊,泥沙和水草。

生活習性

白天常隱伏在水底石塊,泥沙和水草中。很少活動,偶爾浮游到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夜間外出覓食蚯蚓,蝌蚪;魚,蝦類和螺類等。

地理分布

中國特有,分布於貴州龍里。
龍里瘰螈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中旬和6月中旬,卵單粒狀,卵外膠囊橢圓形,圓徑4.4—5.1mm。動物極棕黑色,植物極乳白色,卵外膠囊呈橢圓形。產卵量200枚左右。
龍里瘰螈

同屬種類

瘰螈屬已知5種(亞種),除1種分布於越南北部外,均分布於中國。
中國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
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也作中國瘰螈香港亞種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hongkongensis)分布於香港;
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latus)分布於貴州東部和湖南西南部;
廣西瘰螈(Paramesotriton guangxiensis)分布於廣西寧明。棲息於植被茂密、環境潮濕的山區急流的回水盪內及其附近。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保護級別:不祥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
紅皮書等級:未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