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山經》記載,龍身人面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海經·中山經》
- 形象出處:《山海經·中山經》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原文,注釋,歷史淵源,
原文
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①,糈用稌。
注釋
①祈:向神求禱。
歷史淵源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凡首陽山之首,自首山至於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雞,瘞,糈用五種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嬰毛一璧。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合巫祝二人儛,嬰一璧。(總計首陽山山系之首尾,自首陽山起到丙山止,共九座山,二百六十七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龍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獻祭後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五種糧米。堵山,是諸山的宗主,祭祀這個山神:用豬、羊二牲作祭品,進獻美酒來祭祀,在玉器中用一塊玉璧,祀神後埋入地下。騩山,是諸山的首領,祭祀騩山山神要進獻美酒,用豬、牛、羊齊全的三牲作祭品;讓女巫師和男祝師二人一起跳舞,在玉器中用一塊玉璧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