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賦(王安石的賦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賦》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短賦。本篇大約作於作者的青年時期。此賦所賦者為龍,是為言志而賦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龍賦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王安石
  • 作品出處:《王安石集》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龍賦
龍之為物,能合能散,能潛能見,能弱能強,能微能章。惟不可見,所以莫知其鄉;惟不可畜,所以異於牛羊。變而不可測,動而不可馴。則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為仁。為仁無已,則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喪己,夫此所以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幾;動則物利,曰惟知時。
然則,龍終不可見乎,曰:與為類者常見之

詞句注釋

①為物:作為一種“動物”。
②能潛能見:即能隱能現。《易·乾》:“潛龍勿用。何謂也?子龍:‘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又,“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③能微能章:能大能小。微:細小。章:彰,大。《瑞應圖》云:“黃龍者,四龍之長······神靈之精也。能巨細,能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藝文類聚》卷九八引)又,《管子》云:“龍被無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如蠶蠋;欲大,則涵天地。欲上,則凌雲;欲沉,則伏泉。”(《太平御覽》卷九二引)
④未始至乎喪己:謂能全身而退。
⑤知幾:預先知曉事物的變化。《易·繫辭》:“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唐人吳筠《覽古》:“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⑥龍終不可見:語本《淮南子·說林訓》:“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之奉也。”
⑦與為類者:和龍靈性類似的人。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