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會

龍舟會

賽龍舟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一般在端午節時舉辦。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譬如,重慶市萬州,湖北利川一帶,龍舟會,寓意以此為一種招親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舟會
  • 類別: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
  • 舉辦時間:一般在端午節時舉辦
  • 產生時代:戰國時代
浙江地區划龍舟,歷史,國外,西塞神舟會,

浙江地區划龍舟

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歷史

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今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國外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到處都興划龍舟比賽,因地而異習慣也不一樣。在桂林,龍舟一般在五月初五前一個禮拜下水,到五月初五那一天正式比賽。而在全州縣則硬要在五月初一這一天的下午才下水。龍舟從五月初一下水,天天都要劃舟,劃到初五這天正式比賽。而在全州縣與湖南省交界的黃沙河一帶划龍舟的習慣又不一樣,他們的龍舟在五月初五下水一直要劃到五月十五。他們稱五月十五這一天為大端午節。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龍舟賽要等到五月十五大端午節才舉行。

西塞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黃石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製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目前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弔活動。西塞神舟會是聯合國批准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塞神舟會西塞神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