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腳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下轄地區:1個村民小組
- 面積:1.43平方公里
- 人口:189人
- 海拔:1500米
- 年平均氣溫:15.2℃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4畝(全部是地),人均耕地1.29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50畝;水面面積0.5畝;荒山荒地324畝;其他面積26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通電話,村內沒有路燈。全村有40戶飲用井水。有40戶通電,有40戶通有線電視(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占總數的83%。
該村到董乾鎮的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該村有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2戶;建有小水窖3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果住房。
全村建有沼氣池2戶;建有小水窖3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果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5頭,肉牛13頭,肉羊28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5%;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235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以及外出務工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玉米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雜豆、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戶,共鄉村人口189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87人。其中農業人口184人,勞動力112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苗族的混居地),其中漢族182人,苗族7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0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董乾鎮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6公里,距離董乾鎮衛生院8公里。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0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董乾鎮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6公里,距離董乾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者挖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董乾中學。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7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財務。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5.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全部是男黨員。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用水困難、交通不便、住房簡陋、基礎設施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20頭、牛25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2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2355元增加到2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