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寺

龍翔寺

龍翔寺初建於南朝梁天監四年(502)。曾為逆川禪師卓錫處。梁天監二年(503),瑞安場橋山麓建龍翔寺。龍翔寺在瑞安市塘下鎮場橋五方村,大羅山南部海拔81.8米泰山(古名麟山,又名塔山)的南麓。傳曾為逆川禪師卓錫處。《嘉慶瑞安縣誌》載:“龍翔寺,在東岙麟山下,梁天監年間建。國朝康熙辛酉,僧會朝聖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翔寺 
  • 地理位置:塘下鎮 
歷史沿革,寺廟布局,環境整治,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明宣德九年(1434)黃善惠舍田重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僧會朝重建。鹹豐二年(1852)重建。光緒年間又圮,今殿宇為民國八年(1919)僧靜德募資重建,前後三幢,有樓20餘間,歇山式磚木結構。規模宏敞,當時有住僧8人,田20餘畝,60年代被鄉鎮工廠占用。1990年當地老人收回,重修大殿、彌勒殿。1994年釋信行重建。

寺廟布局

龍翔寺為密宗道場,占地面積6畝。道場嚴淨,制度完備,佛像莊嚴。前後三進,有放生池、長廊、金剛殿、大雄寶殿、圓通殿、文殊殿等建築,金碧輝煌,雄偉壯觀。距寺西100米有一口水井,水味甘醇,乾旱不枯。寺宇結構錯落有致,禪林氣氛莊嚴肅穆,燭屋寶鼎內香菸縹緲,過道天井中花木成蔭,正是誦經念佛法音陣陣,木魚鐘馨伴節聲聲,給人以清新感,油然而生敬修之情。
龍翔寺的甘露苑天井內有石刻造像塔一台,為明代遺物。平面呈四方形,殘存三層,殘高88厘米,花崗岩石質,每層四面均刻佛像,設佛龕,佛像作跏趺坐式,袈裟刻劃精細。第一層轉角處刻有四尊立式護法神。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高分別為37.3厘米、28.7厘米、21.9厘米,寬為49.4厘米、29.6厘米、22.2厘米。該造像保存較好,雕刻工藝精細,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環境整治

在2017年2月6日上午正式拉開帷幕。場橋辦事處聯合多部門,拆除位於代上村龍翔寺西首的1.3萬多平方米糰塊違章建築。

地理位置

龍翔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