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渡

龍羊峽渡

龍羊峽渡位於唐蕃古道共和縣南端、縣境內80公里黃河的東頭。水流湍急、落差大、便於航運及水資源開發和利用。

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吐蕃人在今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曲溝地區的野狐峽即今龍羊峽進口處的黃河上設渡口,並建造了橋樑,名為駝駱橋。至今遺址尚存,磊石為基,異常堅固,殘存的鐵椿也能看到,石壁上還有雕刻的文字,只因在高峻的石壁上,加之久經風雨浸蝕,已無從辨認。1963年,青海省駐軍某部工兵營在龍羊峽進口處架設了一座鐵索吊橋,橋長約50米,載重量約10噸,溝通了龍羊峽兩岸交通。黃河水給古人帶來了興旺發達,更給今人帶來了繁榮富強。已建設成的龍羊峽水電站便是造福於人民的青海高原黃河上游的第一座大水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羊峽
  • 位置:唐蕃古道共和縣南端
  • 特點:水流湍急、落差
  • 來源:《新唐書·吐蕃傳》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龍羊峽渡位於唐蕃古道共和縣南端、縣境內80公里黃河的東頭。水流湍急、落差大、便於航運及水資源開發和利用。

歷史沿革

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吐蕃人在今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曲溝地區的野狐峽即今龍羊峽進口處的黃河上設渡口,並建造了橋樑,名為駝駱橋。至今遺址尚存,磊石為基,異常堅固,殘存的鐵椿也能看到,石壁上還有雕刻的文字,只因在高峻的石壁上,加之久經風雨浸蝕,已無從辨認。
1963年,青海省駐軍某部工兵營在龍羊峽進口處架設了一座鐵索吊橋,橋長約50米,載重量約10噸,溝通了龍羊峽兩岸交通。
黃河水給古人帶來了興旺發達,更給今人帶來了繁榮富強。已建設成的龍羊峽水電站便是造福於人民的青海高原黃河上游的第一座大水電站。
龍羊峽水電站之所以稱為第一大水電站,不僅壩高178米居全國水電站之首,而且安裝的水輪發電機機組和變壓器也是目前全國同類產品之最。由於龍羊峽水電站下閘蓄水形成的龍羊峽水庫更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人工湖。它將為淡水養殖業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場所。
龍羊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28萬瓦,年發電量約69億度。具有年調蓄水量和綜合利用,已為陝、甘、青電網提供強大的電力。通過它,可以使黃河下游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四座水電站每年增加發電量5億度。可增加灌溉面積1486萬畝,可增加城市供水4.7億立方米,可提高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的防洪防凌水平。總之,龍羊峽水電站將會對開發大西北、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提供可靠的能源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