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根腐病

龍眼根腐病

龍眼根腐病是由柱枝雙孢霉屬真菌引起的、發生在龍眼的病害。主要為害龍眼根部,造成離地面10厘米以下的根部皮層鬆軟、壞死、腐爛,植株萎蔫、落葉,最後整株枯死。

龍眼根腐病是龍眼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溫多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樹皮受傷情況下有利發病。

龍眼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新辟果園應選擇合適的地方,重茬果園要結合整地徹底清理病殘體,從無病菌地引種,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磷鉀肥、鈣鎂肥及微肥等。發病後,還可以採取化學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眼根腐病
  • 外文名:Longan root rot
  • 病原:柱枝雙孢霉屬真菌
  • 為害植物:龍眼
  • 為害部位:根頸部、根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龍眼根腐病病原菌為柱枝雙孢霉屬(學名:Cylindrocladium sp.)真菌,屬半知菌亞門。其中已知的有Cylindrocladium camelliae Venkataram & Venkata Ram。

為害症狀

龍眼根腐病在幼齡樹和成年樹均可發生。龍眼根腐病多發生在根頸及其以下的根部,病菌侵染後,病部皮層鬆軟、壞死和腐爛。發病初期為黃白色至黃褐色不規則病斑,病健交界處不明顯,後逐漸轉為黑褐色,近地面的根頸處或根部促發大量新根,受病原菌侵染後新根也隨之腐爛、壞死。病情嚴重時,大部分根系變黑腐爛,韌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形成層壞死呈褐色。植株萎蔫,葉片黃化、脫落,最後整株枯死。在高溫、高濕環境中病部表面形成大量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侵染循環

龍眼根腐病是一種土傳病害,為害病菌以細小菌核、菌絲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或長期存活,主要通過土壤、農具、灌溉水和病殘體傳播,也可通過苗木帶菌遠距離傳播。

流行規律

龍眼根腐病與溫度、土壤條件關係密切,氣溫在20—30℃時有利於發病,而1—2月份、11—12月份低溫條件則不利其發病;5—8月雨量集中、土壤濕度大,極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蔓延,龍眼發病率高、死亡率大。土壤性狀對龍眼根腐病發生侵染影響較大,平地粘壤土果園因排水不暢、土壤粘重、通氣不良,比坡地沙壤土果園發病較重。農事操作或地下害蟲為害造成根部損傷;掛果過多、負載過重,大小年明顯,抑制根系營養生長;施肥不當、過量施用化肥或未腐熟有機肥料,造成根部肥害等,都有利於病菌侵染為害。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 新辟果園應選擇避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低洼、平地、地下水位高或土壤粘重的,應築土墩栽種,並開溝排水防澇,同時應客土(沙),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重茬果園要結合整地徹底清理病殘體,並集中燒毀。
  2. 從無病菌地引種,選擇矮化健壯苗木,並帶土移栽,減少根系損傷。
  3.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磷鉀肥、鈣鎂肥及微肥。有機肥料應漚制腐熟後與化肥混合施用。幼齡樹應薄肥勤施,切忌濃度過大或集中施肥,防止根部肥害;投產樹應控制結果量,防止大小年現象,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雨季應注意開溝排水,以防積水傷根。

化學防治

  1. 龍眼根腐病從3月份開始發病,應加強調查,做到早發現,早防治。發現病樹,應挖開根部周圍土壤,徹底刮除病灶,將病殘體集中燒毀,同時注意保護無病根系,減少損傷。清理病部根系後,晾根24小時,在傷口處塗抹77%冠菌銅15倍液或綠風九五50倍液,同時每株覆蓋新鮮草木灰3—5千克,再覆新土,這樣做治癒率很高。發病初期也可採用藥劑灌根防治。藥劑可選用綠風九五500倍液、1%等量式波爾多液、50%多菌靈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7%可殺得300倍液和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等。7—10天后再灌一次。螻蛄、蠐螬(金龜子幼蟲)、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嚴重的果園,可用40%辛硫磷或40%水胺硫磷等有機磷劑1000倍液澆灌,結合防治地下害蟲。
  2. 挖除枯死病株,清理園內病殘體,集中燒毀。病穴可用10%石灰水或5%福馬林溶液消毒,消滅或減少病菌來源,防止病菌傳播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