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合夜蛾

龍眼合夜蛾,體長15-17毫米,翅展34-35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眼合夜蛾
  • 別稱:蛾子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夜蛾科
基本信息,科學分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農業防治,人工防治,藥劑防治,

基本信息

龍眼合夜蛾
龍眼合夜蛾(Sympis rufibasis Guenée)、屬鱗翅目夜蛾科。前兩種發生量較大,為害較嚴重。
佩夜蛾既為害龍眼,又可為害荔枝;龍眼合夜蛾僅發生為害龍眼樹。食葉夜蛾以幼蟲咬食果樹的新梢嫩葉,蟲口數量大時,可在3-5天把整批嫩葉食光,僅留主脈,形成禿梢,嚴重影響新梢正常生長,削弱樹勢。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科:
夜蛾科 Noctuidae
屬:
合夜蛾屬 Sympis
種:
龍眼合夜蛾 S. rufibasis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5-17毫米,翅展34-35毫米。頭部毛叢淡赭紅色;胸部和腹部第1節的背面鱗毛赭紅色;前翅中線之內為赭紅色,中線之外為棕黑色。兩區交界處為一藍白色的橫紋,前端不達前緣。在中室外方有一赭紅色圓斑。翅基部灰褐色,其餘為黑褐色,中央有兩個淡色的月形斑。緣毛灰白。足的腿、脛節被灰白和黑色相雜的毛叢。後足脛節內側絨毛長灰白色,末端具長距1對。
末齡幼蟲體長41-50毫米,體色茶褐至灰黑褐色。頭近方形,紅褐色。觸角4節,淡紫紅色。單眼6個。額區蛻裂線三角形排列。顱中溝長。氣門下線較寬,黃白色。腹足第1對最短,第2-4對漸次增長,趾鉤單序,形狀奇異;臀足腿節長,趾節呈"Y"形分開,趾鉤二序縱帶。
蛹體長17-18毫米,腹寬4.5毫米,紅褐色。全體薄被白色蠟粉。頭紅褐色。腹端具臀棘8根。

生活習性

此蟲年發生代數未詳,在廣西南部地區每年5-10月為害龍眼的嫩葉。成蟲晝伏夜出活動。卵散產於嫩梢。幼蟲有群集為害習性,無明顯假死習性,棲息時平貼在葉緣或小枝條上。幼蟲才熟後墜地,在土縫中吐絲結成薄繭後化蛹,蛹期10-11天。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堅持做好園地清掃枯技落葉;冬季結合清園,進行除草和翻鬆園土,以減少蛹期的蟲口基數。

人工防治

對此蟲蟲口密度低和零星發生的果園,利用幼蟲有假死落地的習性,可採用人工搖動果樹的枝條,促使幼蟲落地,人工加以捕殺或放雞喙食。

藥劑防治

龍眼荔枝的各次梢期均有此類蟲為害,尤其夏梢、秋梢受害較重。因此,要做好蟲情監測工作,掌握幼蟲在3齡以前噴藥1-2次。可使用的藥劑品種有:15%8817乳油2500-3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的1000倍液,18%殺蟲雙水劑300-400倍液,或52%農地樂乳油2000-2500倍液,或30%雙神乳油1000-2000倍,或其他菊酯類殺蟲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