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眠山莊圖

龍眠山莊圖

《龍眠山莊圖》亦稱《山莊圖》,是宋代傑出畫家李公麟的白描山水畫。畫面表現的是由建德館至垂雲片的龍眠山莊圖景。自西而東凡數里,岩諤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於此。《宣和畫譜》稱《山莊圖》,可以配王維《輞川圖》;《佩文齋書畫譜》亦說《山莊圖》用王維《輞川圖》的畫法:“而行筆細潤,乃有超越之意”。蘇軾為之記,蘇轍為之賦詩,凡二十首。《山莊圖》既出,便為世人所珍愛。《山莊圖》不僅是一幅遠離塵囂的山村風俗畫卷,更體現了山莊主人思想傾向和生活情致。蘇軾在《題李伯時〈山莊圖〉後》說,李公麟在龍眠山,並非留意一草一木,然而《山莊圖》“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所以他稱李公麟為“有道有藝”的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眠山莊圖
  • 別名:山莊圖
  • 作者:李公麟
  • 類別:白描山水畫
  • 創作年代:宋代
山莊簡介,作者簡介,作者簡介,作者成就,主要作品,影響力,

山莊簡介

龍眠山莊,為北宋名畫家李公麟晚年歸隱龍眠山所建,位於西龍眠山李家畈,今屬龍眠鄉雙溪村李莊。“山莊”坐北向南,面積為4000平方米,背倚高山,面臨平疇,視野曠闊,龍眠河繞西側南流,四周環築土牆,朝南建樓門一座,兩端辟東西花園,植名木奇葩。門前有一“元寶形”池塘,蓄魚種蓮。後山修竹影映,莊頭古木蔭翳,風景怡人,別有一番情趣。《安慶府志?山川》:“桐城龍眠山……擅江北名山之秀,宋公麟歸老於此。”明末桐城文士孫中 作《過李公麟山莊舊址》詩:“居士莊猶在,園林看轉移。山川渾日舊,花鳥自今時。月散花椒影,煙沉墨竹枝。閒來搜勝跡,登眺客心悲。”龍眠山莊舊址,與桐城明大司馬孫魯山別業“椒園”相距里許。明末,桐城孫臥公詠《椒園》詩中云:“山水多佳色,復憶李龍眠。”清康熙桐城諸生孫日高《懷椒園》詩亦云:“庭前即是公麟畫,緬懷三徑各蕉人。”桐城清大學士張英晚年歸隱龍眠,築“賜金園”於雙溪,亦與此舊址相近,曾詠《補卜居龍眠山莊》詩十一首,抒發“漸喜移家位碧岑”之歡樂。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公麟 1049年生,北宋舒州(今安徽舒城)人。宋代傑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1049-1106)享年五十七歲。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李龍眠即李公麟,字伯時,籍貫安徽桐城,因桐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于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據《揮塵錄》和《安徽通志》記載:“李公麟在元祐年間中進士,授南康長埴尉和泗洲錄事參軍之職。後又歷任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朝奉郎等職。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因患手疾退出官場。”在畫史書籍中,也很少找到其在重病之後“精於習畫”的記載。故此,李公麟所有繪畫作品能遺留傳世之作如鳳毛麟角,這其中大部已流落海外,致使我們無從得以欣賞到真品原件。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一位頗具影響的名士,其白描繪畫為當世第一。《宣和畫譜》第七卷在評論他的作品時贊曰:“(龍眠)尤工人物,能分別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荻、占輿、皂隸。至於動作態度、顰伸俯仰、大小善惡、與夫東西南北之人才分點畫、尊卑貴賤、鹹有區別,非若世俗畫工混為一律。貴賤研醜止以肥紅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其成染精緻,俗工或可學焉,至率略簡易處,則終不近也。”蘇東坡稱“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清初大家孫承澤評李公麟:“自龍眠而後未有其匹,恐前世顧(愷之)、陸(探微)諸人亦所未及也。”而鄧椿在他的《畫繼》里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詎容獨步。”因此,李公麟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畫,被後人稱為”天下絕藝矣”。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線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法,可以說是線描技法發展的最高、最純的階段。而李公麟正是在這藝術浪尖上的弄潮兒,他使白描技法成為後人學畫所遵從的樣板典範,“猶如群龍之首”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作者成就

李公麟在繪畫創作上的表現範圍之廣闊,是歷史上文人畫家少有的。道釋、人物、鞍馬、宮室、山水、花鳥等無所不能,且精於臨摹。他初學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進而又廣泛師法晉隋唐宋諸家。但他不蹈襲前人,能取前人長處,以為己有。他作畫時能大膽地摒棄色彩,專用白描,即僅以單純洗鍊、樸素自然的線條來表現物象的形貌情態,使以往僅作為粉本(草稿)的白描,形成為獨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成為可與重彩和水墨淋漓的畫法相抗衡的傳統繪畫樣式之一,為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他又重視師法造化,注意對客觀對象作敏銳周密的觀察。為了畫出馬的神駿,他每過太僕廨舍,“必終日縱觀,有不暇與客語者”。他畫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不同地區、民族、階層的特點,氣質鮮明性格突出,而不以表面的肥紅黑瘦區分人物的貴賤。在創作中,他主張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對主題的表達能在構思、構圖當中,抓住最能耐人尋味的一瞬間,每每出人意表。他畫道釋人物能出奇立異,創造出《長帶觀音》、《自在觀音》等新形象,將觀音畫成飛舞長帶的人間少女,把維摩詰畫成溫文爾雅的士大夫,進一步使得道釋畫由宗教崇拜的偶像向觀賞性繪畫的轉變。

主要作品

 李公麟現存作品有《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維摩詰像》(傳)、《免胄圖》(傳)及《聖賢圖》(南宋石到本)等流傳於世。《五馬圖》,紙本,白描,描繪當時皇家駟監和左驥院的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5匹駿馬及牽馬的奚官或圉人,人物和馬匹均各具風采神韻。行雲流水似的線條,將馬的渾圓體態及健美的筋肉毛色表現得栩栩如生。牽馬者的面容和衣紋,只以極簡潔的輪廓線勾出,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神情特徵便躍然紙上。
《五馬圖》(局部)《五馬圖》(局部)
《臨韋偃牧放圖》,絹本,線描設色,縱46.2厘米,橫429.8厘米,藏故宮博物院。系臨摹唐代畫家韋偃的巨作,全圖有馬1000多匹,牧者數百,結構宏偉。人馬和樹木的勾勒緊湊綿密,設色較重,坡石勾皴簡率,著色輕微。這種對比鮮明、富於節奏的變化,使畫面顯得生動活潑、賓主分明,體現了他臨摹的高超水平和為學習傳統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免胄圖》(傳),紙本,白描長卷,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描繪唐代名將郭子儀在回紇進擾時單騎免胄,勸令退兵的歷史故事,塑造了在大敵當前不顧個人安危、氣度雍容的大將形象,寄託了畫家在宋、遼、西夏關係緊張之際寄希望於力挽狂瀾的英雄和對民族命運的關切。
《免胄圖》(局部)《免胄圖》(局部)
《維摩詰圖》(傳),紙本,白描大軸,藏日本黑田長成家,故宮博物院藏傳為南宋人的摹本。對清羸瘦弱的維摩詰若有所思地坐在華美的床上,和身旁立著珠翠滿頭的美女的描繪,將宋代士大夫所特有的富於文化修養和思辨能力,但缺少活力的那種精神狀態,表現得極為生動深刻。
李公麟的繪畫在當時即受到推崇和重視,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以至畫白描者莫不祖述李公麟,南宋賈師古,元代趙孟頫、張渥,明代丁雲鵬、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鞍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李公麟畫風的影響。

影響力

該作品在法國很出名,被法國當代很多收藏家列為珍品,法國著名的酒窖設計建造集團,法國路易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辦公室就懸掛此圖的描摹版。可見影響力巨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