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土家族鄉(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龍泉土家族鄉)

龍泉土家族鄉(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龍泉土家族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泉土家族鄉地處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城西郊,東鄰青龍鎮、南接堰塘、煎茶,西靠楠桿,北介沙溪、錢家。地處東經107°56′—108°05′,北緯28°12′—28°18′之間,東西長14.65千米,南北寬11.6千米。鄉政府駐地距縣城約9公里,總面積8050公頃,其中耕地1108公頃(田62公頃、土346公頃)、林地684公頃、園地5.6公頃、牧草地1537公頃、水域79公頃。全鄉下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7個村名組,總戶數3300餘戶,總人口137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泉土家族鄉
  • 別名:龍泉鄉
  • 所屬地區:貴州德江縣城西郊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 地理位置:貴州德江縣(中國西南)
  • 面積:8050公頃
  • 人口:13700餘人
  • 方言:貴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元思州治所及龍泉坪長官司治所遺址等
  • 戶數:3300餘戶
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山水風物,元思州治所及龍泉坪長官司治所遺址,黔南鎮國將軍張應龍墓,楊姓四大族譜碑,潮水河,觀音灘,

自然資源

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石灰土、水稻土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赤鐵礦、螢石礦暢銷省內外。
境內高差大,最高海拔1262米,最低海拔436米,出露地層主要二迭系碳岩。碳酸鹽岩和志留系的砂頁岩等地層組成,岩溶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1.87%。地面平均坡度15.2度。境內東部低,西南、西北部高,屬岩溶低山丘陵和低中山山原地貌。
全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平均氣候15℃,年降雨量約為1150毫米。 全鄉森林覆蓋率50%,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有觀音灘、敖家河、美女曬羞、龍泉坪猴山、龜池壩等,享有縣城糧倉及後花園之美稱。

經濟發展

龍泉鄉土家族是德江的一座“糧倉”,是優質水稻重要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有文新大米、鬧水糯米、鬧水花生等,深加工產品有鬧水米子、鬧水米花等。鄉黨委、政府調整發展思路,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油菜制種基地、生態茶種植基地、烤菸生產基地、核桃培育基地、西瓜種植基地和優質杜仲基地等32個產業發展示範基地,生態畜牧業迅猛發展。

社會事業

龍泉土家族鄉搶抓“一高一鐵”過境龍泉的機遇,實現鄉域公路與縣城道路的無障礙連線;搶抓觀音灘水庫、塘壩河水庫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龍泉的實施建設,切實加強以水利設施、人居環境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富”、“淨”、“美”進程,努力營造和諧、穩定、誠信的社會環境,以更加寬鬆的環境和優惠政策、一流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遠近客商和有志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龍泉美好的明天。

山水風物

元思州治所及龍泉坪長官司治所遺址

位於龍泉鄉龍泉坪村,元至元正十五年至正年間(1278年—1368年),思州治所遷至龍泉坪,同設龍泉坪長官司治所,時間長達六十三年以上。據明《嘉靖思南府志》載:“思州治務川縣田氏世為思州守。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徙治龍泉坪,並設龍泉坪長官司附廊,後毀於火,移置清江郡”。至今僅存遺址。

黔南鎮國將軍張應龍墓

在龍泉鄉梁家壩官林村東80米。長約19.8米,寬8.6米,高1.5米,墓為石包封土,寬6米,長6米,高2.5米,前是牌樓式墓碑,高約4米,寬約4米,三碑四柱,重檐翹角,墓碑為陰刻:“皇授封鎮國將軍張應龍墓”,每字約0.25米見方。墓前有三重拜台,前兩側各有陪葬丫環,後有一墓為其陪葬的馬夫和騾子、兵器。文革期間平為稻田,遺址不存。

楊姓四大族譜碑

位於龍泉鄉黃壩村大木山,清代所建。青石質,方首形,碑高1.68米,寬0.9米,額刻“楊姓四大族譜碑”七字,每字約0.11米見方,碑文豎向楷書陰刻,凡10行,滿16字,共327字,內記載楊姓四大族分支源系情況。

潮水河

潮水河位於龍泉鄉,四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有一泉水從谷內岩底湧出,一日三次潮,其水甘甜涼爽可口,水質良好,為現德江縣城居民主要飲用水。該泉水一天兩次潮起潮落,故名潮水河。

觀音灘

位於龍泉鄉,距縣城三公里。觀音灘是築攔河壩形成的一道瀑布,流床寬廣,四周風景清幽,河水清澈,人們常在這裡遊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