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廣鎮

龍廣鎮

龍廣鎮地處東峰林腹地,位於義龍新區中東部,與捧乍、青山,者相併列黔西南州四大集鎮,屬義龍新區城市次核心區,距興義市區32公里、安龍縣城33公里,國道324線、汕(頭)昆(明)國家級高速公路、義龍大道城市快速公路和南昆鐵路貫穿全境,為“南昆鐵路經濟走廊”的中心地段,已經動工建設的東峰林大道穿鎮而過。

全鎮國土面積167.17平方公里,境內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1300毫米,地表地下徑流豐富,蓄水工程較多,全鎮有水庫3個、山塘60個。

龍廣鎮轄18個行政村,178個村民組,15813戶,總人口53654人,其中鎮區人口24000人,城鎮化率45%。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鎮總人口的33.5%。

龍廣鎮現有中學四所(高中1所、國中3所,其中民辦中學1所),國小25所,幼稚園5個,在校學生一萬餘人。

基本介紹

城鎮建設,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旅遊景點,

城鎮建設

龍廣鎮圖片龍廣鎮圖片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鎮區內現有道路總長30公里,已全部硬化,鎮區現有兩個水源點,供水設施建設時間過長,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鎮區範圍內民眾生產生活用水,現月供水20000噸,龍廣鎮飲用水水網改造工程正在申報之中。鎮區現有35KVA的變電站一座,占地3330平方米農村客運站一座。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全鎮。
義龍新區龍廣全貌義龍新區龍廣全貌
龍廣鎮共有醫療機構20所,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9所。共有學校27所,其中,幼稚園4所(公立幼稚園1所,私立幼稚園3所),國小20所(其中: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19所),國中3所(其中,私立中學1所);高中1所。
小城鎮建設情況
為紮實推進城鎮化建設,以打造“歷史名鎮、工貿新城”和建設省級工業園區為契機,服務好國家重點工程和新農村建設,一是積極開展征地拆遷工作。2012年完成工業園區柘侖至十二份總長17公里的水網占地青苗補償丈量工作;工業園區鐵合金集團征地補償工作;龍廣鎮小城鎮建設征地補償工作;龍廣一中、二中、龍廣中心國小、三中征地補償工作;柘侖高幹渠水改旱征地丈量工作,有力地推進小城鎮建設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是通過抓規劃、優環境、促創新、強招商等有利措施,促使了全省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在龍廣的順利落戶。積極完成了《龍廣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編制工作,為龍廣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是土地增減掛鈎與置換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我鎮共有坡關村、爛灘村、花木村3個項目點。應拆戶數45戶,安置區應建住房45套,現已建成45套,復墾任務158.6畝,目前坡關村、爛灘村和花木村已按進度完成拆遷安置復墾。
四是完成龍廣鎮便民利民服務綜合辦公樓建設的申報工作。
義龍新區龍廣鎮義龍新區龍廣鎮
近年來,龍廣鎮緊緊抓住全省100個小城鎮建設的戰略機遇,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規模推動、高品位建設,現代化城鎮雛形初步顯現。以一系列優惠政策,採取市場化運作手段搞活城鎮開發,推動城鎮化的跨越發展。現該鎮騰龍市民文化廣場、公租房、中心國小等小城鎮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最為突出的是,總投資4億元,集商貿、休閒、生態為一體的商貿中心和農貿市場,自4月啟動來,已實現“三通一平”;總投資490.7萬元的100套教師周轉房建設項目,現已完成90%工程量;總投資200萬元,占地面積4300平方米的體育場建設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隨著一批大項目的推進和相繼建成投用,整個小城鎮建設呈現了方興未艾的喜人局面。
全鎮按照義龍新區建“新德龍產業園區”的高規劃,以“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的思路,全力推動城鎮項目建設,狠抓義龍大道龍廣段、義龍新區龍廣珍稀食用菌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萬魯雨生豬養殖示範園區等項目建設的進度。實現了當年爭取項目,當年規劃建設。目前共爭取各類項目建設資金達5000餘萬元。併力爭在今年將柘侖、納萬、聯新納入城鎮規劃區,小城鎮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發展定位,再次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和民生項目,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在示範小城鎮建設過程中,龍廣鎮以老鎮區為基礎,集鎮規劃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集鎮各部分功能有機地相互滲透聯繫,形成一個完整的集鎮空間,從而形成龍廣鎮集鎮“一軸、兩心、四片區”的空間布局結構。“一軸”即以國道324線、汕昆高速和南昆鐵路為依託形成的東西向的集鎮發展主軸。集鎮北面是山體,國道324線和南昆鐵路都是東西走向,往東去往安龍縣,南部是平坦的耕地。“兩心”即以便民利民服務中心綜合大樓、行政商貿小區、市民廣場、祥龍花園商住小區、龍騰小區等用地組成的集鎮綜合性文化中心;以臥雪山莊、歷史文化古街、五省會館等歷史文化旅遊景點一線的旅遊步行街、民居客棧、酒吧茶室等休閒娛樂設施組成的旅遊文化中心。“四片區”即集鎮中心休閒旅遊片區、西部居住片區、東部市場交易片區、東部倉儲物流片區。通過這樣的規劃,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商貿活力,為小城鎮的未來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大力建設小城鎮,搶抓機遇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
抓住我鎮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00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被州委、州政府確定為全州20個示範小城鎮的大好機遇,結合義龍新區2013年將對重點鄉鎮進行重新規劃,按照我鎮現已定位的城鎮規劃發展思路,及時與規劃設計單位聯繫溝通,把我鎮發展特色和要素融入到新規劃編制中,完成對《龍廣鎮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和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並認真嚴格按照修改後的總規要求來抓好城鎮居民住宅改造和新建;提前做好龍廣鎮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和生態移民安置點的可研報告和規劃設計工作,爭取項目實施。
1、抓好兩違清理工作,加大打擊力度,建立動態巡查網路,確保對兩違的查處率達100%;加強地震災害巡查監測和防治,做好應急預案,對汛前做好排查和汛期巡查工作,確保全全。
2、繼續做好我鎮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項目後期工作,同步做好我鎮歷史文化古街一期工程後續工作,重點做好被征地農戶安置建房工作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
3、完成龍廣鎮便民利民服務綜合辦公樓建設工作,確保其在2013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同時做好政務中心、中心國小被征地農戶的安置工作。
龍廣鎮
4、在2013年開工建設龍廣鎮集貿市場(含停車場),力爭在2013年底前投入使用,並做好該地塊被征地農戶安置工作。
5、啟動祥龍花園商住小區項目,力爭在2013年上半年做好該項目用地申報手續。
6、完成龍廣納桑片區50公頃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即歷史文化古街三期工程)。
7、完成龍廣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
8、我鎮共有移民130戶,552人,享受後期扶持費共122戶,493人,計畫爭取金額295800元,用之於移民後期扶持;認真抓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建設,爭取上級資金,建設水利溝渠3公里,道路硬化2公里,認真搞好督促檢查,注重工程建設質量,有步驟、有方案地按計畫組織實施,確保項目建設順利竣工,為打好扶貧攻堅奠定基礎。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工業經濟
抓住安龍經濟開發區和義龍新區建設發展機遇,配合上級政府引進更多的工業企業落戶龍廣,搞好協調工作,積極營造適宜發展、適宜創業、適宜人居的環境和“親商、愛商、安商、敬商”的良好氛圍。
全力支持已經在我鎮落戶的金源公司的建設,確保金源公司年產60萬噸鐵合金在2013能夠順利投產。
配合義龍新區做好一號大道征地拆遷建設工作,配合做好醫療產業園區建設工作。

自然資源

城區面積由1.6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3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1719米,最低海拔825米,境內喀斯特地貌顯著,旅遊資源豐富。袁祖銘故居、臥雪山莊歷史悠久,七星觀音洞光怪離奇,海尾龍化石遺址、武裝革命暴動紀念碑、塘坊蘇氏莊園等文物古蹟和旅遊觀光景點。
龍廣鎮
全鎮國土面積167.17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3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928.6公頃。轄26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179個村民組,現有總人口46824人(2004年末)。,總戶數13523戶,城鎮人口由10000人增加到16841人,集鎮區人均收入由5700元增加到8000元,成為全縣商貿最繁榮的小城鎮。居住著漢、布依、彝、苗等多種民族,是全國100個重點集鎮和全省20個文明集鎮之一。

經濟發展

2012年,全鎮生產總值預計達到8.55億元,同比增長16.01%;工業總產值3.13億元,同比增長8.4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0.13億元,同比增長30%;農業總產值達到3.12億元,同比增長5.7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0.92億元,是目標任務的103%;實現招商引資21億元,是全年10億元任務的210%: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到0.98億元;兌現涉農補貼資金285.44萬元;完成汽車、機車和家電下鄉補助資金兌現117.74萬元;財政稅收達到260.4萬元,占任務數的104.16%,其中:國稅57萬元,占任務的114%;地稅203.4萬元,占任務的100.2%;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71元,比上年增加821元,增長率為19.3%。
龍廣鎮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85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71元,全鎮財政收入完成262.5萬元。
全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降雨量1100—1350毫米之間,全年日照時數為1430小時,平均輻射為每平方米102.8大卡,年平均溫度16.4℃,無霜期292天。冬暖夏涼,雨量充沛,適合各種亞熱帶、溫帶植物生長。境內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條,水庫6座。主要礦產資源為石灰岩礦,儲量3591.58萬噸,具有發展以水泥為主的建材業優勢。

旅遊景點

五省會館
“五省會館”又名“五省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廣場壩中心繁華地段。
龍廣鎮
民國十二年(1923年)袁廷泰的大兒子袁祖銘(號鼎卿)率軍出黔,逐鹿湘、鄂、川、陝諸省,所戰皆捷。北洋軍閥吳佩孚欲回籠絡,委袁祖銘以“五省聯軍總司令”職備。袁廷泰得知,自命不凡,在龍廣場壩興建“五省宮”,命名為“五省會館”。供奉“五星聚奎”神牌,實則紀念袁祖銘官升榮顯,炫耀其袁家權勢。
“五省會館”成四合大院,占地近兩畝,正大廳五間,兩廂各三間,門樓亦五間,均為磚木瓦面結構。天井壩置花壇,植玉蘭、桂、櫻等花木。一度成為袁廷泰坐鎮龍廣辦理事務之所。現除門樓戲台被拆改建辦公樓外,其餘保存完好,可供遊人參觀。
臥雪山莊
位於龍廣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安龍縣城32公里,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興義39公里。
在黔西南地界,對鄉間大集鎮的排序,素有“頭青山(今普安縣青山鎮),二者相(今貞豐縣者相鎮),三龍廣(今義龍新區龍廣鎮)”之稱。這其中,龍廣鎮老街之上,“臥雪山莊”可謂聲名遠揚。
龍廣鎮
臥雪山莊修建於民國6年(1917年),始建者袁廷泰,乃民國中前期影響力播及全國的一代梟雄袁祖銘之父。
袁廷泰,號乾丞,其父袁紹軒因白旗起義時曾投靠義軍,戰後被押解貴陽處死;其母蔡氏因之悲愴自盡。龍廣袁氏財產,也被官府全數沒收。此時,袁廷泰年僅4歲,由庶母李氏撫育。李氏節衣縮食供其就讀於私塾,並時常告誡袁廷泰學文習武,重振家業。袁廷泰勤學好問,兼習武藝,師友均很看重。
稍長,袁廷泰返鄉購銷土布、經商置業,他精算計、守信用,為當時安龍商界所推重。由於袁廷泰勤學詩書,還與當地社會上層人士賀成高、劉芷淵等人過從甚密。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後,廣西會黨軍經常渡過南盤江,燒殺搶掠,滋擾各府、州、縣。因袁廷泰幼習武事,頗具其父、祖將門之風,紳民推薦其充任興義府西鄉團總。袁廷泰遂棄商而治兵,勤操練、嚴紀律,效果顯著,深得興義知府石廷棟器重,委其全權處理西區諸事務。袁廷泰開始名揚盤江八屬各州縣,龍廣袁氏家族也跨出了東山再起的堅實腳步。
至其子袁祖銘,憑藉護國、護法兩役之顯赫戰功,名動西南,曾任貴州省長、五省聯軍總司令、北伐軍左翼總指揮,是名動全國的貴州陸軍上將。袁氏一門可謂東山再起。
袁祖銘袁祖銘
龍廣袁氏東山再起,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袁廷泰在龍廣集鎮之上修建了“臥雪山莊”。
當年修建臥雪山莊時,袁廷泰聘請時人稱為“王大師”的王仁孝(貴州大方縣人,16歲時應募入伍,編入安義鎮中營,後留居安龍)領工督造。
臥雪山莊感觀上中西合璧,典型的中國南方民國風格建築,磚牆圍護穿斗木結構硬山小青瓦頂,一樓一底,由正房、東西兩廂及對廳組成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正房、對廳面闊七間,莊嚴肅穆異常氣派,門窗孔洞採用歐式券拱,細部磚塑白菜等眾多圖案,細膩精緻。立於四合院天井之中觀察,正房、東西兩廂前檐及對廳後檐部位均采
用磚砌羅馬柱式立柱,柱與柱之間盡為券拱門洞,檐柱之後金柱開始採用落地木袁柱,木柱間加裝門窗、板壁等裝飾,與外部磚柱間形成廊道。因此,正房、東西廂、對廳四圍帶廊將天井包圍。各房屋面採用角溝搭接,巧的是,角溝底部各房磚砌檐柱交接處呈直角,於交接直角處安裝特製瓦管,接通屋面角溝底部直至地面,形成十分巧妙的排水管道。這棟建築的細微特點還有許多,這裡不一一贅述。
臥雪山莊這組四合院,室舍可寢宿二三百人。當年,其客舍陳列名家書畫,玉器古玩,極盡奢麗,為款待權貴之所。室外辟花園,魚池假山,盆花羅列,品名繁多,富麗堂皇,類公侯之家,鄉人稱之為“龍廣金字塔”。
1920年,袁廷泰於“臥雪山莊”門前建“節壽坊”,以表彰其蔡、李二母,示其節孝之意。石牌坊雕刻精細,花鳥人物,栩栩如生。當地民眾介紹,其浮雕之喇叭有孔,口吹即鳴。可惜毀於文革時期,如今基址無存。
山莊名為“臥雪”,言清意雅。
袁廷泰經史嫻熟,為自家宅院取名自有其精到之處,“臥雪”之名,於他袁氏來說,淵源久遠,取自成語“袁安困雪”,意指高士生活清貧但有操守。
《後漢書·袁安傳》有記:“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乾人’。令以為賢,舉為進行孝廉。”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一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還未做官客居洛陽的袁安。袁安所居院落的雪很深,被困。洛陽令命人除雪進到屋裡,袁安正凍得蜷縮於床。洛陽令問:“你為什麼不求鄰里幫助一下?”袁安答說:“大雪天大家都不好過,不應該再去打擾別人。”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於是舉他為孝廉。
袁安其人,字邵公,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東漢大臣。少承家學,舉孝廉,入仕後管理屬下極嚴,吏人畏而愛之。漢明帝時,任太守等高級職務,政號嚴明,京師肅然,名重朝廷。漢和帝時,竇太后一門外戚專權,以至民怨沸騰。袁安剛直不阿,多次直言上書彈劾竇氏權貴,為竇太后不容。但袁安節行素高,竇氏竟無隙加害於他。袁安後人,多任高官顯宦,汝南袁氏成為東漢時期著名的世家大族。東漢末期稱霸一方的袁紹、袁術均出自袁安一門。
後世之人則以“臥雪”作為安貧清高的典實。唐代皇甫曾《酬鄭侍御秋夜見寄》詩曰:“搖落空林夜,河陽興已生。未辭公府步,知結遠山情。高柳風難定,寒泉月助明。袁公方臥雪,尺素及柴荊。”
以目前的資料,我們只知道袁廷泰的曾祖父袁明朝祖籍湖北施恩,與河南汝南袁氏有何關係,不敢妄加定論。但東漢時期的袁安行端品正,佚事流傳千年。袁廷泰幼習經史,注意到同姓的他的典故也就可以理解了。
袁安未做官之前,貧困、無奈如斯。袁廷泰年方4齡家遇慘變,其自身經歷與袁安何其相似。他對袁安心儀神交,也在情理之中。更為重要的是,“臥雪”的袁安自他起,子孫後世代有人出,將其袁氏一門發揚光大。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
如今,龍廣許多老人談起臥雪山莊,還說起另一個緣由,即中國傳統二十孝之一的“臥冰求鯉”,該故事源自西晉時期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祥。
王祥(184—268年),字休徵。東漢末期隱居20年,曹魏時官至大司農、司空、太尉等,封睢陵侯。西晉時,進封睢陵公。為書聖王羲之族中曾祖父。
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惡之,屢於其父面前說其壞話,遂失父愛。然而,王祥至孝。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的侍候。天寒地凍時節,河面凍結,繼母想吃活鯉魚,王祥解衣臥冰,得鮮活鯉魚兩尾。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此舉,被列入“二十四孝”,後人常有詩文傳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長詩《弘農公以碩德偉材屈於誣枉左官三歲復為大僚》里就有:“……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淵龍過許劭,冰鯉吊王祥……”
二十四孝的故事,熟悉經史的袁廷泰自然知道。但細細分析,他自比王祥似為不妥。因為,親生父母雙亡後,帶他長大的李氏為其庶母,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子女對父親的妾的稱呼。袁家慘遭變故,家產抄沒,時袁廷泰4歲,李氏並未棄之另尋出路,而是憑著自己的艱辛勞動帶大袁廷泰,並且創造一切條件使之習文練武。在袁廷泰心中,庶母李氏自然不是王祥那初期惡毒的繼母可比。因此,臥雪山莊建成兩三年後,袁廷泰修建牌坊之時,將庶母李氏與生母蔡氏並列,為她們共同修建“節壽坊”。
牌坊正是後人為紀念先祖長輩以示孝心的特殊建築,無論鐫刻的文字或是雕刻的圖案,一般會選用諸如“二十四孝”之類的典故。龍廣老人口中“臥冰求鯉”的典故,應該就出自山莊建成之後再修建的牌坊之上。
趕觀音洞的來歷
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義龍新區龍廣觀音洞遺址名列其中。至此,1985年就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龍廣觀音洞遺址,躋身“國保”之列。
觀音洞觀音洞
1985年11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安龍縣龍廣觀音洞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月,安龍縣人民政府在觀音洞立有青石刻碑載文,並指定專人守護,保護觀音洞遺址。據貴州省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現場挖掘發現,出土的遺物有石製品、骨器、動物化石、動物骨片和用火遺蹟,從而認定龍廣觀音洞古文化遺址的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一萬多年時期,就有古人類在觀音洞生活。
安龍縣人民政府1986年1月在觀音洞遺址前立下的青石刻碑。張金書 攝
根據很多布依族老人和居住在觀音洞附近平廣寨子的漢族老人的說法,觀音洞原稱為先人洞,位於今龍廣鎮板拉村磨雍寨子南邊與平廣寨子北邊交界處的小山坡上,此山名“坡磑”。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坡磑”的山洞裡有“倈子”(又稱倈人)居住。後來,這些“倈人”漸漸出洞下山,尋找平壩地帶,依山傍水修房造屋,“倈人”開荒除草,耕地造田,種植莊稼,由住山洞的野人生活進步到居房屋有耕種食熟物的人類生活,同時成了龍廣地方的土著人,人們稱為“老戶”,又稱“拜饒”,實際是龍廣布依族的先民。
又過了若干年,這些“拜饒”不忘先人們創業的艱辛,每逢當年陰曆七月間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大家帶上過“七月半”的三角粽(用竹葉包的糯米粽子)、糍粑、火酒、野雞肉和香紙,攜兒帶女,扶老喚幼,到“坡磑石樑”集會遊玩。人們首先在洞門口點香燒紙祭祀,然後在洞裡乘涼嘮嗑,婦女吃粽子和糍粑,男人啃著雞腿下酒,緬懷先人。當地人稱為趕先人洞。這樣,趕先人洞就成了龍廣四十八寨布依族人民的傳統風俗。
趕先人洞,在明末清初很是鬧熱。據說,不光龍廣人趕,還有鄰近灑雨一帶的苗族和廣西的壯族等都有人來趕。後來,到清朝鹹同年間,龍廣發生紅、白族鬥爭,龍廣四十八寨布依族人民遭殘酷鎮壓,之後又是軍閥混戰,人民無以安寧,地方統治者認為趕先人洞會“密謀造反”,橫加禁止和限制,並開始對少數民族凌辱,因此,在晚清和民國初年,人們不再趕先人洞。解放初期,一些漢族的道士先生在洞裡供了觀音,每逢陰曆正月、三月就到洞裡誦經,人們又把“先人洞”喊成為“觀音洞”。
近年來,由於民族政策的開放,龍廣又趕起先人洞來了,龍廣四十八寨布依族每年七月間趕先人洞,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和紀念意義的民族傳統節日,希望人民政府給予支持和引導,使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起著良好的作用。
龍廣四十八寨:
相傳的“龍廣四十八寨”指的是布依人聚居的四十八個自然村寨,它們是:黑山寨、補磨寨、上坡崗、坡疊寨、董谷寨、桐柏寨、納早寨、大寨、科立寨、播洛寨、坡燕寨、平寨、納蘭寨、納桃寨、磨雍寨、板拉寨、納桑寨、者要寨、納東寨、老桅坡、比咱寨、坡普寨、拓侖寨、永革寨、納西寨、科汪寨、佳皂寨、納苗寨、板秧寨、安窩寨、馬嶺寨、坡革寨、灑迭寨、坡告寨、罕別寨、德臥寨、者棉寨、大關坪、納臘寨、阿油槽、坡桑寨、洞上寨、哪介寨、壩寡寨、壩甲寨、冗若寨、壩湖寨、鍋背寨。
1985年3月,貴州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在龍廣五台七星大隊平廣生產隊的一座小山峰的觀音洞裡,發掘出石製品、骨器、動物化石等若干件,以及大量的動物骨片和用火遺蹟,經過考古專家認定,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觀音洞一帶生活,同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觀音洞為古文化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洞位於今龍廣鎮板拉村磨雍寨與平廣寨交界的山嶺東南面半坡上,據周邊布依村寨的老人們說,觀音洞原稱為先人洞,很久很久以前,那裡就有布依人的先民居住過,這些先人稱為“倈子”,後來這些先人的人口發展多了,出洞下山,尋找周圍的平壩,依山傍水造房棲息,他們開荒斬棘,開墾田地,種植作物,由原來的山洞野人生活到修房造屋的定居生活,在明、清以前,這些布依族人有著不和外族通婚的歷史,以致後來形成的龍廣四十八寨中絕大部分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所以這些寨子的名稱大都是布依語音譯,其地名來歷豐富,如磨雍寨,位於一個水井龍潭旁邊,井邊長有一根很粗很大的葛藤,水井布依語為“磨”,葛藤布依語為“雍”,所以這個寨子就叫做磨雍寨。
龍廣鎮
相傳歸相傳,龍廣四十八寨是有據可考。1985年版《貴州省志·地理志》中就有據史料記載,宋寶祐元年(1253)在今天的安龍縣城東北15里的乾龍洞設安隆洞,隸屬廣南西路·泗城州,安隆洞舊有十二甲,到設安隆千戶所時(1390),分轄花障、阿能二甲,每甲十八寨,共三十六寨。永曆六年(1652),永曆帝改安隆千戶所為安龍府,到永曆十五年(1658)改安龍府為安籠所。康熙六年(1667),改安籠所為南籠廳隸屬貴陽府。雍正五年(1727)南籠廳改為南籠府。嘉慶二年(1797)南籠府改稱興義府。民國二年(1913)興義府改稱南籠縣,民國十一年(1922)南籠縣改稱安龍縣。這些史實表明,從宋寶祐元年(1253)到清雍正五年(1727)貴州和廣西兩省劃江而治的474年期間,安龍縣境地大都隸屬廣西泗城州(府)和西隆州管轄,今安龍縣境內的東部、東北部、西南部布依族聚居地區,一直是廣西土司領地,這在鹹豐四年(1854)知府張鍈撰修成書的《興義府志》第四十六卷《大事志·本志》記載:“安隆洞,舊有十二甲。安隆所分轄花障、阿能二甲,凡三十六寨,其阿能十八寨,即今府之懷德、永化里地,是也。”此時的阿能,位於安龍東面之二十里地。在明置安隆所時,長官司所管共十二甲和兩個半甲,其中花障甲管的九十六寨中有一寨名“龍晃”,實則為“龍廣”的布依稱謂,這是龍廣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史籍中。據《貴州省志·地理志》上冊刊載的明代貴州省歷史沿革地圖上,標有“龍廣大寨”,清置興義府時,全境轄1373寨,68亭、7村。興義府親轄地(今安龍縣範圍)又分為三個“里”,近城地為安仁里,東鄉和南鄉為懷德里,西鄉和北鄉為永化里。而永化里所轄有三十九寨,其中就有那桃寨、板喇寨、那蘭寨等,其中那桃寨、那蘭寨就是今天的納桃寨和納蘭寨。據《安龍縣誌》卷二《建置》第二節《民國時期》記載:“民國三年(1914)撥入興義縣地九寨。”據此永化里所轄有三十九寨,加之撥入九寨,共四十八寨,這就與明代貴州省歷史沿革地圖上標的“龍廣大寨”範圍相符,所以據史料記載,有證可考的歷史上龍廣四十八寨應為:
龍廣鎮
1、龍廣場 2、阿由寨 3、者棉寨 4、坡告寨
5、罕別寨 6、阿果寨 7、簸箕寨 8、上者寨
9、下者寨 10、科約寨 11、壩寡寨 12、那桃寨
13、那臘寨 14、董谷寨 15、坎疊寨 16、那早寨
17、坡燕寨 18、冗若寨 19、坡桑寨 20、壩甲寨
21、板喇寨 22、平 寨 23、補磨寨 24、那蘭寨
25、二龍口 26、得臥寨 27、那大寨 28、那西寨
29、安我寨 30、佳皂寨 31、永革寨 32、板央寨
33、阿足寨 34、坡普寨 35、比咱寨 36、那萬寨
37、 磨寨 38、魯溝寨 39、岜皓寨 40、落水洞
41、塘坊寨 42、花鮮寨 43、馬鞍營 44、老桅坡
45、坡崗箐 46、新屯 47、顧屯寨 48、二龍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