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書院(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境內書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山書院是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境內書院,1742年(乾隆七年)福建泉州陳冠世為陸豐知縣,於龍山之陽建龍山書院。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廢科舉,書院改為“龍山高等國小堂”;1924年改為“龍山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書院
  • 創辦時間:1742年
  • 創辦人:陳冠世
  • 辦學性質:書院
  • 地址: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辦學歷史
1737年(乾隆二年),陳張翼(杭州人)為邑令,見龍山鼎秀,集邑紳,登龍山,議在龍山建文昌閣和書院,翌年別調而未竟。
1740年(乾隆五年)春,縣令王猶龍(山東嘉祥縣人)鑒是時陸邑歲試諸童凡三千人,而無文昌宮。遂應諸生之請,擇龍山建焉。
1742年(乾隆七年),福建泉州陳冠世為陸豐知縣,於龍山之陽建龍山書院。設官田三處(三溪租額206石8斗、許獅湖租額95石、石碓頭租額7石),為書院之經費。延經師,聚邑秀,培英才。
1774年一1775年(乾隆九年七月至十年五月),王之正(順天府通州人)為邑令,常親為書院諸生講學課藝,併購松苗三萬株,植於龍山。復在書院前建“騰蛟起鳳坊”。自建文昌閣和書院後,陸邑俊才、科第蟬聯、大安盧生東海王生者,年未舞勺而采芹,傳為佳話,人文蔚起,一時稱盛。當時,陸豐歲設廩膳生員20名、增廣生員20名(歲取文童10名、科取文童10名),多出自龍山書院。有的省試會試中式,成為舉人進士。
1802年(嘉慶七年),書院毀壞。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縣令傅碧榮修之,惠潮兵備夏公(名待考)更院名為“培英書院”,阮制府(名待考)來陸閱兵,命院仍名“龍山”。
1853年(鹹豐三年),院毀於兵禍。
1879年(光緒五年),知縣徐賡升發《籌修龍山書院示》,捐俸銀200兩,分飭坊廓都捐銀400兩,吉康都石帆都各捐銀300兩。縣屬紳庶、殷富、商賈、軍民,踴躍捐款,集銀千餘兩,延工繕治,夏五月落成,有一堂、廿一室、三廚。延師開講舍,龍山之麓,書聲琅琅。徐親撰《重修龍山書院記》,勒石以勵邑人。徐以“知縣者備教養之責”為已任,曾寫《示陸豐縣龍山書院諸生》,並以《近思錄》一書送院,勉勵諸生堅苦求學,要諸生不自菲薄,力爭上流,以聖賢自期。處為名士,出為名臣,而懿行嘉言矜式鄉里”。以後歲月,院或增損,官民治之,不斷發展。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廢科舉,書院改為“龍山高等國小堂”。
1924年,改為“龍山中學”,歷史上曾用過“中山中學”“陸豐縣第一中學”“紅山中學”等校名,文革結束後復為“龍山中學”。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