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港務集團

山東省重要港口之一,始建於1914年。位於膠東半島北部,渤海萊州灣東側。屬龍口市管轄。龍口港港灣北有東西長8公里的屺坶島連島天然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抱,水深腹闊,不凍不淤,久負“穩油盆”之美稱。屺坶島端部自然水深-15米以上,最大水深-21米,10萬噸級海輪可出入。港口主要從事煤炭、石油化工、鐵礦石、鋁釩土、散糧、水泥及熟料、非金屬礦石及貨櫃等裝卸堆存業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口港務集團
  • 始建:1914年
  • 位置:膠東半島北部
  • 現有職工:4000多人
  • 資產總額:40億元
  • 管轄:龍口市
龍口港務集團,自然條件,風況,降水,霧況,氣溫,冰況,潮汐,潮流,區位條件,交通條件,歷史沿革,圖片,

龍口港務集團

近岸淺海海底已發現儲量約14億噸的大煤田。1985年對外開放,21世紀初,由龍口港務管理局改制為龍口港務集團。港口現有職工4000多人,資產總額40億元。2006年4月,龍口港集團有限公司與煙臺港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整合,成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煙臺港的三大核心港區之一,國家規劃建設的煙臺市兩個億噸港區之一。港口擁有碼頭岸線5000多米,生產泊位28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7個(10萬噸級2個,5萬噸級9個,萬噸級6個)。目前主航道水深-14.5米,底寬140米。龍口港發展的總目標是:打造現代化億噸大港,“十一五”期間將建成國家區域性煤炭分銷中心、港口保稅物流中心和貨櫃運輸服務中心以及渤海南岸最大的石油化工品儲運中轉基地、渤海南岸重要的礦石和散糧中轉基地。爭取“十一五”末港口吞吐量達到5000萬噸, 2020年實現億噸。
龍口港務集團

自然條件

風況

常風向為南,強風向北北東。最大風速34米/秒,全年8級以上大風平 均47.7天。

降水

年均降水量為6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944.9毫米。

霧況

年平均霧日數為10天,最多年霧日為19天,每年4月份多霧,9-10月份少霧。

氣溫

年平均氣溫11.6℃。7月份平均氣溫25.4℃,最高氣溫達38.3℃ 月份平均氣溫-3.1℃,最低氣溫-21.3℃。

冰況

每年1-2月份盛冰期,平均冰量2.2級,密集度5-7級,對船舶航行無影響。

潮汐

屬不規則半日潮。最高潮位3.40米(驗潮水尺零點在黃海基面下0.86米),最低潮位-1.23米;平均高潮位1.36米,平均低潮位0.45米;平均潮 差0.91米,最大潮差2.87米,最小潮差0.03米。潮差:最大潮差5米,最小潮差0.01米

潮流

龍口港水泥墩附近漲潮流向北向,流速0.26米/秒,落潮流向南南西,流速0.26米/秒。外港界以西海域漲潮流向為東南東,流速0.13米/秒,落潮流 向為北北西,流速0.13米/秒。

區位條件

龍口港自然條件優越,具備建設現代化深水大港的良好條件。港灣北有東西長8公里的屺坶島連島天然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抱,水深腹闊,不凍不淤,久負“穩油盆”之美稱。屺坶島端部自然水深-15米以上,最大水深-21米,後方陸域土地廣闊,特別適合建設大型倉庫、堆場。龍口港兼具環渤海經濟圈和山東半島的雙重區位優勢,經濟腹地內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發達,外向型經濟活躍,加工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域之一。在山東半島的港口中,她所處的位置更接近于山東西部、山西、陝西、河南、內蒙古等腹地,鐵路的貫通,將使龍口港在環渤海經濟大開發和山東省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規劃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交通條件

龍口港經濟腹地廣闊,水陸交通便捷。 以煙(台)濰(坊)、龍(口)青(島)等幹線公路及威烏高速公路為框架組成的公路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陸路集疏運體系;德(州)—龍(口)—煙(台)鐵路已經納入山東省“十一五” 規劃的重點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其中大(家窪)—萊(州)—龍(口)段已全線拉通,連線該鐵路的進港錢已投入運營;大萊龍鐵路向西(北)與即將建設的黃(驊)—大(家窪)鐵路相連,不僅可承擔“三西”煤炭下海出口分流的任務,同時港口的貨源腹地將向甘、寧、陝、晉、冀等地區延伸,構成一條連線西北、橫貫山東境內的沿海鐵路大通道,使龍口港成為環渤海交通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沿革

龍口港,地處山東半島北萊州灣畔,波連遼津,地扼直魯。港灣北有屺姆島連陸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抱,水深腹闊,不淤不凍,歷史上久負“穩油盆”之美稱。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夢想著一個“商雲蔚起,規模宏遠”的大港出現在渤海南岸,龍口,因天然的地理優勢為這個夢想找到了歸宿。
春秋時期,齊國是渤海南岸的強盛國家,海上交通發展很快,船的套用已相當普遍。在航線方面,早有“通齊國漁鹽於東萊(龍口)”的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沿著渤海南岸東巡,東臨黃縣(今龍口)等地,所以龍口港的正式起源應在戰國或秦代。
然而最終成就龍口港商船雲集,海運興旺的,還是元、明、清時期的南糧北調、漕糧入海以及海禁鬆動所帶來的商業和漁業貿易的興盛。1862年,清政府在龍口設立煙臺東海關龍口分關。至清朝末年,龍口已與大連、營口、丹東、天津及渤海、黃海沿岸各港通航,龍口港年靠泊帆船達1200艘次;至民國初年,更是增加到4800艘次,進出口人數達8.5萬,龍口已經成為南北海運的中轉港和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龍口港的發展自然引起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關注,在其所著的《建國方略》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北方奉天、直隸、山東三省口岸,應設五個漁業港,龍口是其中之一”。在《龍口開闢商埠紀事》中這樣稱龍口港:“就國防言之則要隘也,就商業言之則市場也”,歷史的巨臂把龍口港推向了開埠建港的新時期。
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大總統令,龍口自辟商埠。然而之後的碼頭建設卻讓人一嗟三嘆,國家財力不足,建碼頭之事一擱就是三年。1917年5月,以興築公司總理趙琪為代表的第一代龍口港人以招股集資的方式使建港之夢變成了現實。
趙琪,原為江蘇淞滬警察廳高級外交顧問,1917年辭職矢志於埠務。他親自丈量海水,征租土地,繪製圖紙,擬定方案,籌措資金,為碼頭建設費盡心機。他力克阻礙碼頭建設的“背馳”行為和因兵變復辟引起的股東恐慌,碼頭建設“綱舉目張”“一呼百應”。整個工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歷時一年,建成了一座歐美最新發明,鐵骨水泥式的中國獨一無二的棧橋碼頭。1920年4月17日,肇興輪船公司總經理李子初親馭“榮興”輪首靠成功,碼頭投產全國譁然,被譽為“東亞河海工學業上第一聲”。
改革開放以來,龍口港港門大開,百舸競流,內外貿航線不斷擴展,在山東省內名聲大振,成為僅次於青島港的省內第二大港,被列入北方六個重點港口之一。

圖片


龍口港務集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