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市第一中學校史館

龍口市第一中學校史館

龍口第一中學校史館坐落於校內東側,崇實學院主樓(大紅樓,後稱老辦公樓、校史樓),座北面南,隔旱冰場與綜合樓相對,旱冰場有2000餘平方米,現為本校學生舉行升旗儀式和全校集會的場所。 崇實學院大紅樓是美國基督教浸信會為其創辦的教會學校所建,1923年動工,1925年建成使用,正南門外兩邊各有一棵側柏,是當年學生所栽,至今已有80多個年輪。現該樓已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建築,為建校史館,北大門已封閉,東西兩門皆改為應急通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口市第一中學校史館
  • 建校時間:1923年動工
建設背景,機構布局,所獲榮譽,

建設背景

在7月19日召開的山東省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上,我市第一中學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校園文化建設單位”,焦強林校長被評為“優秀校長”。
在百年發展過程中,龍口一中擁有光輝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該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學校投資建設校史館,歷時八個月,建成了史實豐富完整的校史館,詳細具體展示了學校115年的發展史,介紹了656位校友精英的優秀事跡。同時,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館也相繼建成,八個單元二十四項美德教育內容豐富多彩,為深入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喜聞樂見的內容。每逢新生入學、新學期開學,學生進校門的第一課都是參觀校史館和德育館,了解學校的歷史,學習校友們的事跡,進行思想美德教育,進而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機構布局

校史館匾牌是校友、書法家山光昕題寫,香椿木質地,懸掛於南正門上方,高100cm,寬180cm,厚3.8cm。
迎門走廊北側(原北門口)下方置一大樹墩,原是校內一棵大楊樹的根部,截面上圖案是龍口一中校徽,表明龍口一中自1892年建校。百年樹輪象徵著百年老校根深葉茂,歷史悠久。
大樹墩的上方懸吊一張雅克利板,高180cm,寬120cm。豎書宋代著名教育學家胡瑗的名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兩扇半開的大門象徵著學校的大門,後面是校訓、校風、學風等文字及詮釋。一百多年來,從這裡走出的四萬多名學子,在民族解放與國家建設事業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樹墩兩側各有一大理石板條(200×40cm),刻高中一級校友賈書晟的題字:“終生不忘問難地,深知紅樓是杏壇”。
龍口市第一中學校史館
走廊北牆,東西兩側各有一橫條帶展版(長10m,高1.6m),右側板面為“師生傳承”,是自建校至今歷代校友師生合影的選集,由電腦合成,自左而右順序是崇實學院時期、黃縣縣立中學時期、北海中學時期(戰爭年代無畢業合影,選自後期校友聚會時照片)、建國初期、六十年代、改革開放後,直至2006年的畢業合影。左側板面是“建築沿革”,是建校初期的部分校舍,直到現在的一部分現代化建築,由電腦合成一體。
展室:共14個,面積大小不等,其中包括校友書畫展室1個、山之南書法展室 1個,皆利用原樓兩層各室,開門通道連線而成。
展帶:上下兩層走廊牆面皆布設展板和實物展示。
展板:採用鋼質方管制成框架,嵌玻璃板,採用先進的正面粘敷技術,每塊展板實用面積1.8×1.2m,共204塊。
塑像:一尊(杜深如烈士塑像)玻璃鋼質材,加座高約2米,陳列於第一展室。
標本:海龜,鷹

所獲榮譽

2008年3月被命名為龍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1月被命名為“關心下一代工作A級示範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