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北溪組

龍北溪,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61年福建地質研究所命名。由北往南沉積物粒度變細,鈣質、矽質沉積增多,地層厚度有減薄的趨勢。本組與下伏迪口組接觸關係不清,與上覆地層整合接觸,分布於福建松溪南平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北溪組
  • 外文名:Longbeixi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35-0018
  • 地層地質年代:Z1—2
  • 階代碼:Z1
  • 地區代碼:55
  • 別稱建甌群中下部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接觸關係,備考,

命名

1961年福建地質研究所命名。福建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1974年引用。命名剖面位於建甌縣城東南35km的龍北溪村。

沿革

1962年福建區調隊在1∶20萬建甌幅中間性報告中將建甌地區的變質岩命名為建甌群,時代為前寒武紀。1963年福建省地質局南平變質岩座談會將該群分為上、下兩個亞群,時代為前震旦紀。1974年1∶20萬建甌幅地質圖說明書中將其劃分出迪口組、龍北溪組等,時代仍為前震旦紀。1985年《福建地質志》將龍北溪組地層時代劃屬震旦系下統。

特徵

層型

選層型政和縣馬面山—富竹莊實測剖面。

構成

下部石英岩夾大理岩、白雲岩、黑雲母石英片岩及綠簾斜長變粒岩,偶見薄層磷塊岩;中部主要為白雲石英片岩、二雲片岩夾石英岩,沉積韻律明顯;上部為綠色片岩,主要包括綠簾石、陽起石、角閃石、鈉長石、綠泥石等礦物。多夾石英岩、大理岩磷塊岩。厚度>2230m。龍北溪組由北往南沉積物粒度變細,鈣質、矽質沉積增多,地層厚度有減薄的趨勢。本組中含微古植物:Polyedrosphaeridium sp., Brocholaminaria sp., Octaedrixium sp., Leiopsophosphaera sp., Taeniatum sp.等。

接觸關係

本組與下伏迪口組接觸關係不清,與上覆地層整合接觸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福建省地質礦產局
年份1: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