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洲礫岩”段,鄭文武等1962年命名,屬前震旦系“龍北溪群”底部礫岩;余心起等,2006年重新厘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洲礫岩”段
- 時代:T3
- 命名時間:1962年
- 命名者:鄭文武等
命名,特徵,
命名
“竹洲礫岩”段,鄭文武等1962年命名,屬前震旦系“龍北溪群”底部礫岩;余心起等,2006年重新厘定。
特徵
共有六套礫岩,其岩性大不相同,均以中元古代迪口組雲母石英片岩為底。垂向厚度僅0.5~5 m。岩性第一套礫岩為為灰白色厚層礫岩,夾砂礫岩,第二-三套礫岩呈灰黃色、褐黃色,粒度更細,第四套礫岩為礫石成分以稜角狀、次稜角狀的石英和長石為主,界面上發育泥質薄膜及壓結的風化層,第五套礫岩為為灰白色、灰黃色細礫岩、砂礫岩,第六為灰黃色、褐黃色細礫岩、含礫砂泥岩。不整合覆於中元古代迪口組片岩之上。“竹洲礫岩”含有加里東期的白雲母偉晶岩團塊,故不可能是前震旦系馬面山群龍北溪組的底部礫岩;路線上所見礫岩各處不同,粒度差異巨大,表明源自不同的地質體,而非因構造錯動形成的片岩或石英的破碎角礫,故也不可能是構造礫岩;上述岩性描述與晚三疊世相當於大坑組,層位的底礫岩非常接近,而與早侏羅世梨山組、晚侏羅世長林組(含火山岩夾層)等層位的底礫岩相差較大,“竹洲礫岩”極有可能與屬於晚三疊世的底部層位,受後期斷層錯失而不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