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背景,歷史,位置研究,
興建背景
契丹族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致遙輦氏部落聯盟時期,已逐步將社會推進文明社會的邊沿。早在741年及其以後的時間裡,相當於唐代的開元年間,遙輦氏部落聯盟軍事首長涅里就開始“立制度,置官屬,刻木為契,穴地為牢”.這些典章制度的設立,都是與對奴隸的役使和俘掠相伴而產生的。遙輦氏部落聯盟後來產生的三任酋長——耶瀾可汗、鮮質可汗、痕德堇可汗統領下契丹奴隸主們,率部四出俘掠,不但將奚舀等部族置於奴隸地位,而且對周邊各族人口大肆俘掠,成為奴隸主們的特殊財富,驅使本族及其他各族的奴隸們進行生產和生活服役,創造社會財富。901年(唐天復元年)耶律阿保機出任遙輦氏部落聯盟的于越,就是掌握實權的軍事首長,率領各部四出征討,掠奪大量人口和財物,成為事實上的部落聯盟首領。906年(唐天佑三年)遙輦氏部落聯盟首領痕德堇可汗去世,部眾按照他的遺命,要立耶律阿保機為可汗。耶律阿保機既想稱王,又恐怕契丹貴族們反對。907年耶律阿保機舉行儀式登可汗位,立即遭到契丹奴隸主們的強烈反對。耶律阿保機一方面要努力肅清契丹貴族內部的異己分子,另方面努力尋求外部的支持,便與中原地區後梁王朝修好,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大約經過十年之久的苦心經營,耶律阿保機終於在916年正式建立了遼王朝,建元神冊,國號契丹(後改稱遼)。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築壇舉行隆重的登基典禮,上尊號為大聖大明皇帝,通稱做大聖皇帝,廟號太祖;述律皇后尊號為應天大明地皇后,通稱做應天皇后。
歷史
龍化州興建於902年。這年七月耶律阿保機率兵四十萬征伐河東、代北,即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一帶,攻下了州城九座,俘虜人口九萬五千人和數不清的駝馬牛羊等牲畜,成為他私有的財富,於是同年九月在契丹本土興築起龍化州,用以安置在戰爭中掠奪的俘虜。龍化州成為耶律阿保機的根據地後,便於904年擴築了龍化州的東城。所以當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時,便是在龍化州城東築壇舉行盛典,於是龍化州正式成為契丹國的政治中心,宜至建成里都以前都是最高統治者發號施令的地方。契丹國在龍化州城內建築有宮室和廟宇,以其位於契丹本土的東南方,所以傳稱為東樓。
遼王朝建成皇都後,政治中心遷移到了皇都,龍化州已不再是政治中心,成為一般州城。太宗時將龍化州升格為節度使州,劃歸上京臨潢府管領。遼王朝皇帝實行宮衛制,皇帝登基即位後便指定一些州縣歸其宮帳管領,名為宮分地,負責管領人口和收納賦稅,只有酒稅才交納給朝廷行政機構;皇帝去世後宮帳歸其后妃及子孫後代沿襲繼承,官帳名稱不變,負責奉祀皇帝陵寢。遼代的幾代皇帝分別將上京道境內的州縣,陸續囊括為宮分地,龍化州由景宗耶律賢的彰愍宮括為宮分地,直到遼王朝滅亡。
位置研究
龍化州城的位置,曾經歷史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調查研究,都基本上認為在今敖漢旗東部和奈曼旗西北部一帶。前幾年有人曾推定為敖漢旗商城子古城,近年又有人認為是奈曼旗西孟家段古城。西孟家段古城在村北l公里,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合流處西約1.5公里的沖積平原上,城牆已被河水沖毀,地表散布的遼代磚瓦陶瓷遺物很多,東西綿延約2.5公里,因此估計原來城垣規模很大,超過附近一帶的遼代古城。
1936年城牆的西南角被老哈河水衝出,還衝出了南城門,磚砌拱形門洞保存尚好,門寬約15米,洪水隨即將城門全部沖毀。由於老哈河河床多次改道,將龍化州城址淤埋和沖毀,以致很難辨認出原來城垣形制。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正式稱帝時,曾在州城外的東崗上築起拜壇,在築壇時曾挖出了金鈴,所以命名為金鈴崗。現今這座小山崗也因河水沖測和淤埋而無蹤跡可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