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伏鎮沈家大屋

該屋場主體部分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時續建,現存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17間廳屋、30多條巷道和長廊短廊將20多棟屋、200多間房組成一個建築整體。由於屋內疊屋,巷道迴環,庭院相隔,陌生人進去往往不辨南北,多有“知進不知出”之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伏鎮沈家大屋
  • 主體部分建於:1865年
  • 現存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
  • 位於:瀏陽龍伏鎮新開村
基本簡介,文化習俗,建築特色,

基本簡介

沈家大屋位於瀏陽龍伏鎮新開村撈刀河東岸群山環抱之中,距永(安)安(港)公路約600米,距長沙60公里。
這是一處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除牆基為3-5輪紅石、槽門屋為煙磚牆外,其餘牆體均由寬厚的土磚砌成。所有房間都有木婁或木倉,有的有曬樓,蓋厚實青瓦。部分房間有通風斗,光線不好的安有明瓦,屋頂有風火牆或垛子,屋檐飾以雕花或以瓦作裝飾。
解放初期,屋內正廳及側橫廳還掛有“彩煥絲綸”、“桐第安榮”、“錫命顯榮”、“家國重光”、“福”、“壽”等巨型黑漆金字樟木匾14塊,給人以金碧輝煌之感。

文化習俗

據老人們世代所傳及族譜所載,大屋先主沈轉九出身貧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生,長期在瀏陽城做火頭(廚師),每年臘月二十四回家,還要帶一擔《通書》、《三字經》之類的書,賺點苦力錢。辛辛苦苦聚些錢,直到40歲才成親。道光十三年(1833)年辭世時,遺下6個男孩,最小的才兩歲。其妻羅氏,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閨字銀貞,賢淑勤儉,每日紡織總到深更,孩子困了,就東一個西一個地倒在柴灣里,她千手萬手地紡呀紡,競奇蹟般地靠紡織錢買了一丘田(一畝二分),孩子稍大,漸明事理,商議著要借母親那丘田起本做生意,不料遭到一頓臭罵。經反覆做工作,說明這是一本萬利的事,將來一定把這丘田買回來,才終於說服了母親。於是兄弟們在撈刀河對面新開市開了家“沈祥興”,開始做小本生意,打腳、進貨、站櫃,全是自己操持,克勤克儉,生意越做越大,但艱苦作風不彎。一次,兒子在外做生意回家,看見店中櫃內端有豆腐,便大發雷霆:“你們在家還圖享受,吃豆腐?”勤儉之風,可見一斑。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羅氏故世前,真的買回了那一畝二分田。至鹹豐進,六房人家已幾30人,尚未分家,擁擠不堪,方議起屋,看了很多地方,最後謀中今址。同治初,由老三賢林經手,帶著老六芳林,自己動手平地基,用了三年時間,所有牆基石都是兄弟倆自己所鑿。房屋設計,參圪了當時一些著名大屋場的建築特點,決定採用“十字廳”的形式,並盡力延請遠近水平最高的匠師,例如所有柱、梁、斗、拱及格子門窗等都是在地面先加工好,豎柱頭時一氣呵成,分毫不差,可見水平非凡。該屋場體現了康乾盛世以來當地民居建造的最高水平,頗具藝術特色。大屋槽門右牆的煙專上,“同治四年”、“木匠焦以成”等刻字至今清晰可辨。

建築特色

紀實攝影家羅斯旦先生曾兩次到此攝景。拍了第一次,總覺不過癮,事隔一個月,又風塵僕僕地趕來再拍一次,他說:“收穫很大,很有傳統文化意味”。該屋場雖經過幾十年的兵荒馬亂歲月和“除四舊”、部分倒塌等嚴重破坡,但主體建築尚存,仍可察看出如下幾方面的建築特色。
1、高大寬敞
正廳高二丈七尺(9米),其它房屋也多在二丈五尺以上,這是現存古老民宅(包括許多名人故居)中少見的高度。屋內正廳、橫廳、十字廳、巷道、長廊等所占面積的比重很大,公共場所空間大,給人以空闊舒暢之感,宜於演戲、聚會等公眾活動,更好辦“紅白喜事”。據傳,屋內曾一次宴客300桌,昔日走兵時,官長說:“足足可駐一個團”。
2、對稱性
正廳兩側的天井、十字廳、格子門、過廳、橫廳以及廳屋兩側的斗拱、房間等都是一一對稱,並配以蝙蝠、佛手等民族傳統圖案雕刻,給人一種對稱美感。
3、完整性
昔日,為防止竊盜,整個屋場可通過槽門、大門、巷門、後門等層層門障而完整關閉、除非有內應,一般資 是很難在此得逞的。從排水效果也可看出,整個屋場由天井、魚池、四通八陰溝、環屋石砌明溝和池塘組成一個完整的排水體系。除1998年特大洪災時因一些陰溝塑膠製品堵塞而出現排水故障外,百餘年中,很少出現排水不暢現象。
4、藝術性
(1)蘇州園林風格
屋場依地勢,續建部分主要向北延伸,幽深曲折的巷道,使幾個宅院既互相聯通,又各為建築單元,通過照壁、矮房的阻隔,令人在迴環的庭院深深中不難想像到“柳暗花明”、“另有洞天”的蘇州園林之奇。難怪遠近不少人都說:“發八(土音)寺大屋只曉得進,不曉得出”。
(2)精緻的鏤刻雕花
大屋內所有的廳屋原來都有格子門窗裝飾,雖然多數已遭破壞,但從倖存的幾處仍可看出,雕刻工藝細膩,造型優美,有的上有天堂天神,下有花草蟲魚,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造型,如趙雲張飛躍馬橫刀的戰鬥形象等。有的格欞中還嵌有彩色玻璃。各種民間傳說,如《年年發財》、《麒麟送子》、《吉祥如意》、《廣福崇來》、《龍鳳呈祥》、《和氣致祥》等等裝飾著深閨宅院中的鏤刻門窗,羅斯旦評價說,這裡的宅院和古文學中描述的閨房一樣。
(3)匠心獨到的照牆浮雕壁畫
老屋中原有4處宅院中建有照牆。照壁上均有彩色浮雕和壁畫:或為村落、行人、牧童、學校等自然景物:或為“定軍山”、“黃鶴樓”、“十三福”等傳統戲劇;或為“松下問童子”、“獨釣寒江雪”之類的詩畫配。雖然“破四舊”時嚴重受損,有一處藝術價值最高的被拆毀,但人們仍能從中欣賞到晚清時期的繁縟、慎密、細膩、層次豐富的照壁浮雕藝術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