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事龍緣

龍事龍緣

《龍事龍緣》是2011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事龍緣
  • 作者:劉學龍
  • 出版社:中國三峽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 頁數:40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802237889, 7802237882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龍的起源是什麼。龍的圖騰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象與文化含義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龍與帝王的關係如何。在民間都有哪些關於龍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典籍里都有哪些與龍有關的記載。器物上的龍又以哪種形象示人。
要想消除以上困惑,不妨走進由劉學龍編著的這本《龍事龍緣》。在這裡,我們將追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探索、了解龍的奧秘,去感受龍文化的多姿多彩。
《龍事龍緣》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詮釋的角度更加到位,可讀性和趣味性更強。翻開此書,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和豐富多彩的龍習俗俯拾皆是,既能擴充你的知識面,也能讓你對龍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圖書目錄

緒篇龍之源/1
龍的起源/1
龍的家族/6
龍的祥瑞/9
上篇龍的傳說/13
第一章龍與帝王/15
伏羲與龍/17
女媧駕應龍/18
黃帝駕龍/19
炎帝與龍/21
祝融駕龍/22
共工與龍/23
蚩尤與龍/24
顓頊乘龍/25
堯夢御龍/27
舜殺惡龍/28
禹御龍/29
孔甲養龍/30
帝嚳乘龍/31
秦始皇與龍/32
漢高祖具龍顏/34
景帝夢龍/35
漢武帝射蛟龍/36
孫權夢乘龍/37
苻堅與龍/38
孝文帝與龍/39
劉裕射龍/40
唐玄宗夢龍女/41
朱元璋六龍護駕/42
康熙釣龍/43
乾隆與“九龍盤頂”/44
第二章龍與民間故事/46
百葉龍/41
烏龍的傳說/48
天眼重開/50
智斬獨角龍/52
蠻龍歸正/54
黑龍潭/56
龍王輸棋/58
魯大鬥龍王/66
煮海治龍王/69
龍外孫/71
文殊收龍/73
六和哭江/75
青石龍/76
玉柱龍/78
小黃龍/81
巧妹繡龍/85
岑港白老龍/88
獵人海力布/91
寶壺/93
龍母/95
龍送雲/97
金龍繞臂/98
龍頭金釵/99
棕緝龍/101
八百蛟龍護南嶽/103
吹蕭會龍女/105
雪山龍/106
魏徵斬龍/108
第三章龍與習俗/113
元宵節舞龍燈/113
龍抬頭/116
龍牌會/118
穀雨祭龍王/119
舞醉龍/120
賽龍舟/121
舞木龍/123
打龍船/124
龍母誕/125
分龍節/126
白龍生日/129
曬龍袍節/130
龍王節/131
黑龍潭廟會/133
放河燈/134
龍母、龍公上天節/134
曬龍王/135
舞紗龍/136
紫菜金龍/137
祭龍節/138
彝族祭白龍/140
苗族接龍/141
白族龍俗/143
客家龍俗/144
第四章龍與名勝古蹟/146
桂林老人山/146
陽朔美女梳妝/149
伏波山還珠洞/152
普陀山龍女洞/154
紹興龍池山/157
馬郎島花轎礁/160
龍子祠泉/162
黃山白龍橋/164
沂山和蒙山/168
赫山九龍廟/170
九寨溝臥龍湖/171
邛海/172
少華山龍潭堡/175
天池水/177
三門峽/178
神女峰/179
羅浮山/180
阿里山/182
龍頭山紅龍池/185
天津盤龍山/186
龍街龍巷/187
龍潭和洛帶/187
鳳台黑龍潭/188
濟南黑虎泉/189
山陽白龍洞/190
第五章龍與建築/191
“龍”城/191
故宮三絕龍/192
天安門蟠龍華表/194
北海九龍壁/195
北海五龍亭/196
北京龍王堂/197
龍飛渡蹕得天津/198
承德須彌福壽之廟/198
承德普樂寺/199
唐山清東陵/199
秦皇島縣金代石幢/200
大同九龍壁/201
大同五龍壁/202
大同三龍壁/202
解州崇寧殿/203
內蒙古龍泉寺/204
瀋陽永安石橋/204
瀋陽崇政殿/205
瀋陽大政殿/206
瀋陽福陵/206
鞍山五龍宮/207
長春黃龍府/207
集安五盔墳五號墓/209
南京內外五龍橋/209
南京孝陵殿/210
宿遷皂河龍王廟/210
舟山九龍殿/211
鳳陽龍興寺/211
都江堰伏龍觀/212
成都八卦亭/212
峨眉飛來殿/213
松潘黃龍寺/214
亳州花戲樓/214
莆田東門石坊/215
晉江龍山寺/216
曲阜孔廟/217
曲阜周公廟/218
許昌文廟/219
平頂山大成殿/219
襄樊綠影龍壁/220
江陵開元觀/221
十堰五龍宮/221
株洲炎帝陵殿/222
廣州東西鐵塔/223
安順文廟/223
昆明圓通寺/224
西安乾陵/225
敦煌莫高窟/225
中篇典籍里的龍/227
第一章龍與《太平廣記》/229
五色石/229
震澤洞/231
劉甲/235
宋雲/236
蔡玉/237
俱名國/238
釋玄照/241
凌波女/245
齊浣/246
沙州黑河/247
興慶池龍/249
蕭昕/250
任頊/251
趙齊/254
許漢陽/256
周邯/260
韋宥/263
史氏子/265
蘆君暢/265
法喜寺/266
孔威/268
崔道樞/269
金龍子/271
柳翁/272
溫媼/274
柳子華/274
張公洞/275
張老/276
費雞師/278
安天龍/280
曹寬/281
王植遇蛟/282
第二章龍與《夷堅志》/285
阿保機射龍/285
冷山龍/286
洞霄龍供乳/287
熙州龍/289
太守祈雨/290
白龍谷/292
龍漩渦/293
大孤龍/294
湖口龍/295
陽山龍/297
黃櫱龍/297
程師回/298
大孤山龍/300
宣和龍/302
苕溪龍/303
龍溪巨蟹/304
石臼湖螭龍/305
南安黃龍溪/307
復塘龍珠/308
蒼嶺二龍/310
桃源潭龍/311
塗氏井龍/313
嘉魚龍珠/315
陳州雨龍/316
第三章龍與《搜神記》/318
琴高取龍子/318
陶安公騎赤龍/319
兩龍現井中/320
濯龍樹/320
太康二龍/321
江女生蛟/321
神龍/322
金龍池/323
孫登治病龍/324
隋侯珠/325
古巢老姥/327
邛都陷湖/327
下篇龍圖/329
第一章新石器時代/331
仰韶文化龍紋/331
紅山文化龍紋/334
龍山文化龍紋/336
第二章夏商周/337
夏代龍紋/337
商代龍紋/340
西周龍紋/342
春秋戰國龍紋/344
第三章秦漢/350
秦代龍紋/350
漢代龍紋/352
漢·卜千秋墓壁面彩畫龍紋/353
第四章隋唐宋元/359
隋唐龍紋/360
宋元龍紋/364
第五章明清/371
明代龍紋/371
清代龍紋/379
附篇龍文/385
第一章龍與對聯/387
第二章龍與成語/398

作者簡介

劉學龍,1964年生於北京,祖籍山西省五台縣。他對於文學創作和傳統龍文化研究,有著深切的執著和熱愛。2007年,他建立了自己的文學網站,這就是龍博一一我的自言自語。近四年間,他在自己的龍博上發表了百餘首詩詞作品、幾十篇隨筆遊記等;他不僅成為了《中華詩網》的會員,而且擁有了固定的交流群;在沒有藉助任何網路平台展示的情況下,他的網站瀏覽量四年里已經接近了二十萬。

序言

龍,是華夏民族自上古以來一直崇奉的一種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龍是神靈和權力的象徵,是華夏先民的圖騰。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五千年前,人類處於氏族社會時,每一個氏族都拜一種動物,如牛、馬、虎、鹿、蛇等,作為本氏族的標誌。後來,其中一個強大的氏族,把其他氏族都吞併了,就把各個氏族的動物標誌拼湊在一起,虛構出一個最兇猛的動物形象,這就是“龍”的來歷。
“龍”在我國古代書籍中的記載,一向是眾說紛紜。《禮記·禮運篇》中就有“‘龍、鱗、鳳、龜’,謂之四靈”。《說文》中說“龍”是鱗蟲之長,能細能巨,能長能短。《北大荒經》稱:“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謂之龍。”可見龍很早就被當作靈氣的神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有九似:頭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龍被想像成為一身具備各種動物之所長,成了一種神異之物。
不僅如此,我們的祖先還賦予龍種種非凡的本領和神奇的力量,將其神化,對它頂禮膜拜:平民大眾向它祈雨求福,用它驅邪避災;封建帝王利用它來維護統治,顯示尊貴;文人騷客把它作為頌詠描繪的主題。龍的影響波及文化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建築,還是工藝美術,抑或是文學詩歌,到處都有龍的蹤跡,龍的身影。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裡,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公元2012,中國農曆又將進入一個龍年。作為龍的傳人,我們不能對中國的龍文化一無所知。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龍的起源是什麼。龍的圖騰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象與文化含義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龍與帝王的關係如何。在民間都有哪些關於龍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典籍里都有哪些與龍有關的記載。器物上的龍又以哪種形象示人。
要想消除以上困惑,不妨走進本書。在這裡,我們將追尋龍的蹤跡,進人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探索、了解龍的奧秘,去感受龍文化的多姿多彩。
與同類書籍相比,本書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詮釋的角度更加到位,可讀性和趣味性更強。
本書還將加強你對龍文化的認同感,讓你在閱讀的同時增強對“龍的傳人”的自豪感和滿足感,讓你更為深人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提升和心靈上的極大滿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