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島

齋堂島

位於北緯35°37′48″,東經119°55′24″,屬青島黃島區,處琅琊台東南方向海中,因島上有古齋堂,故名齋堂島。現在島上居民以捕魚業為主,當地還在島上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 因島上有古齋堂,故名。傳說此島為秦始皇當年求仙其侍從齋戒之處。島上有娘娘廟,相傳為始皇之母齋戒居住之所,早己塌圮。島上是琅琊龍灣海參捕撈區域,每年的春秋進行捕撈。島上還有甘泉,位於海邊絕壁,相傳為太后洗臉盆。此外還有黑石門等景點。 齋堂島交通便利,與琅琊台僅一水之隔(3km),海、陸交通距離青島僅2個小時,北距204國道15公里,西距同三高速泊里站15公里,距日照市車程1.5小時,青島市重點工程濱海觀光大道全線貫通,膠南(西海岸汽車總站)直達琅琊台。齋堂島和琅琊港碼頭之間,有一艘12馬力50客座的鋼製“琅琊號“交通船來回運送遊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齋堂島
  • 所屬地區青島黃島區
  • 地理位置:處琅琊台東南方向海中
  • 面積:0.46平方公里
齋堂島簡介,傳說,面積,齋堂,齋堂島風情,

齋堂島簡介

傳說

傳說此島為秦始皇當年求仙其侍從齋戒之處。島上有娘娘廟,相傳為始皇之母齋戒居住之所,早己塌圮。島上還有甘泉,位於海邊絕壁,相傳為太后洗臉盆。此外還有黑石門等景點。。
齋堂島

面積

面積0.46平方公里,齋堂島分南島和北島,南島高69.6米,北島高27米,兩島之間有一狹長堤壩連線,距陸最近點處約0.7公里。周圍面積1平方公里的淺海域適於海參鮑魚、石花菜生長。

齋堂

從琅琊港碼頭乘船向東南行0.9公里,就到達那綠樹紅瓦的海島,它因"始皇登琅琊時,侍從齋戒於此"(《諸城縣誌·山川考》),所以得名"齋堂島"。過去島上確實有座"齋堂",後來遭毀壞,但遺蹟猶存。
齋堂島

齋堂島風情

海上浮翠 齋堂島
遊覽齋堂島的念頭早在初春里就盤算好了,因了纏身的事物,久未成行。捱到暑夏,終有閒暇。這日,同事又一次續道攛掇,便當即拍板:明日啟程
夏日裡,鳥鳴嬋唱,蝶舞蜂飛。幾縷稀薄的輕雲絹紗般飄掛在藍瑩瑩的天宇里,風攜著谷稻和花草的芬芳輕柔地吹拂著,阡陌田壟間到處都被青春期茁壯的禾苗簇擁著。挺拔高大的行道樹衛士般列陣路側,枝柯隨風搖曳,偶將幾片枯黃的葉脈灑落下來,在莊嚴里透出幾分俏皮。車出膠南城後,我們就在盛夏營造的這般情境裡想著海上浮翠齋堂島進發。
齋堂島只不過是個面積僅0.4平方公里的小島,比之膠南境內的靈山島、沐官島等其它島嶼貌似是微不足道。但正是應驗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齋堂島因沾了秦始皇,說及方士徐福等諸位仙人的靈氣才有了今天的聲名遠播。志書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方士徐福曾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蓬萊、萬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長生不老藥。當他提出“請得齋戒與男女之求”時,秦始皇選中小鳥做其侍臣的齋戒之所。於是便有一批批能工巧匠應召而至,渡海進島,伐木劈石,精砌細雕。不久,島上疊起一座青瓦構築的宏偉齋堂。一撥撥峨冠博帶的侍臣走進這鐘聲悠悠香火繚繞古色古香的建築齋戒、沐浴。從此,小島便被喚作齋堂島了。
車子駛至國家AAAA級風景區名勝琅琊台下,我們與萬千浪花簇擁的翡翠般的齋堂島就近在咫尺了。舉目望去齋堂島似一臥龍靜伏在水波之上。島子披著盛夏的陽光,通體反射著一層亮麗的光采。在隔離小島的港灣里,漁舟點點,馬達聲聲,偶有漁歌陣陣如海風般輕靈的飄來。鷗鳥們翩翩舞蹈著翻飛嬉戲。水波上氤氤氳氳地浮著一層霧氣,這霧氣裊裊娜娜地遊動著,襯映得齋堂島愈加佼美秀氣,平添著一種令人難以言宣的神秘意味。我們登上遊船,10餘分鐘的海路在目睹島礁秀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便經過了。踏上齋堂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錯落有致的紅瓦房。一位石姓長著告訴我們,現在島上住有近千名漁民哩!沿著長者的指引我們順“龍”尾向“龍”身“游”去。街兩旁詩意的綠樹象些忠誠的戰士,筆直地站成兩排動人的風景。胡同口處奼紫嫣紅的各色花朵撒著沁人的清香。略帶鹹腥的海風不經意地吹著,給人以清新、愜意之感。置身於此全然沒有潮濕悶熱之感,倒是有些許夏日花繁葉茂,爽風拂面的感覺。來到“龍”的前身處,我們便立足於“齋堂”的舊址上了。長者告訴我們說,這裡有宏偉廟宇,青磚碧瓦,牆高院深。院內鑽天海棗樹枝葉婆娑,正堂間香柱叢立,香火繚繞旺盛,銅鐘聲韻悠長。只可惜文革時廟毀樹伐,今日裡殘瓦碎石晾於島上。不過,透過足下這些被風剝雨蝕的殘存,我們仍然似乎體驗到了其時的鼎盛和繁榮,看到了徐福方士統“兵”涉海尋腰的鴻鵠大志。
爬上島南的雞公山,此處是齋堂島的最高點。俯視島下,海風正堆積起如銀似玉的碎浪朝島湧來,漁船在薄霧退盡的港灣里繼續遊動著,不時將馬達聲傳上島來。島東岸的岩礁群中,穿紅著綠的遊客虔誠地揚竿垂釣,時有新鮮的海貨被釣出水面收進魚簍。抬頭北望,巍峨的琅琊台披青掛綠,風過時,松濤順台而泄,那呼呼作響的聲音在訴斥著台子曾經的輝煌。台頂徐福上書秦始皇入海求藥的石雕群像依然向著碧波萬頃的東海肅立著。“望越樓”上,越王勾踐金盔銅甲,持刀掛鞘,威武凜然的雄姿依稀可見。我們立足於齋堂島頂,沐浸著驕陽,迎摟著海風就這樣環視著。腦海里復映著、想像著當年此地曾經有過的暮暮舊情佚事,展望著、預測者今日和將來島上的絢爛和富足,便仿佛覺得自己是身處虛幻的夢境裡,事心入仙境了,
返程路上,車窗外的盛夏秀景張揚著迷人的誘惑,迎著這誘惑我思忖:在事物的閒暇里,人們應步入戶外,以有識有思之心去體會、玩味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讓靈動的心穿行於萬巷小街,廟宇城塔,山嶺島嶼,坡野溝壑,去那裡親吻大自然瞻前顧後,思接千載,神與物游,領略山水人文的神采丰姿,淘洗一方風土人情的神韻意趣,抑或尋覓一種新的精神境界,冶煉一份敬重事業熱愛生活的意志和心緒,如此,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收穫啊!想著,就覺得暑夏遊覽海上浮翠齋堂島,確是不需一行了。
齋堂島南北1.6公里,東西0.25公里,岸線周長5.18公里,面積0.4平方公里。它分南島和北島,中間由一道狹窄的沙丘連線。北島平坦,有居民400多戶,以漁業為主,村中戶都是海島漁家。村西邊是泊漁船和渡船的沙岸港灣,船兒進出時長篙左撐右點和拋錨收纜的景象,挽住了古樸的風情。村東邊潮間帶礁石嶙峋,退潮時到那裡拾螺、提蟹、碰海蠣子……你定會有收穫。南島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好象海島高昂起的頭。山上青松蔥籠,林間綠蔭野徑。環島山岩陡峭,有許多奇險的景致,也有多處適宜執竿垂釣的好地方。山南頭海邊的黑石洞和隨潮漲潮落而顯露隱沒的彩畫礁石,更是別有一番奇妙意趣的境地。山頂上有一座高11.8米的燈塔,雖然是上個世紀50年代建造的,但由於海風雕蝕,它頗有久歷滄桑的風貌,為海島點染出一種歷史氣氛。
齋堂島和琅琊港碼頭之間,每隔一小時有一趟渡船來往,遊人進出非常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