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 (2016-2020年)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要素,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事關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穩增長、調結構重大戰略部署。為加強和完善礦產資源巨觀調控,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和產業化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35號)和《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於印發第三輪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黑國土資辦發〔2015〕4號)要求,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黑政規〔2018〕1號),制定《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 (2016-2020年)
  • 頒布時間:2018年5月23日
  • 實施時間:2018年5月23日
  • 發布單位: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總 則
《規劃》是落實國家資源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施黑龍江省礦產資源開發與產業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是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檔案,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採活動的重要依據,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規劃》做好銜接。
《規劃》以2015年為基準年,2016-2020年為規劃期,展望到2025年,《規劃》適用於齊齊哈爾市所轄行政區域。
一、現狀與形勢
(一)礦產資源概況及開發利用現狀
1.礦產資源概況。截至2015年底,齊齊哈爾市共發現各類礦產66種(含亞種、下同),其中編入《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年報(2016)》的礦產47種,未編入的礦產19種。具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33種,其中編入《截至2015年底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15種,未編入的礦產18種。已發現尚無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33種,其中編入《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年報(2016)》的礦產17種,未編入的礦產16種。
我市礦產資源的特點是:
——礦種產地集中。礦產地呈集中分布,水泥原料和配料礦產分布在龍江縣西北部;高嶺土、天然石英砂分布在依安縣腰心屯-克山縣於保董屯一帶;地熱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區;浮石分布在訥河市蓮花山、克山縣尖山子、克東縣二克山等地。
——小型礦床較多。已勘查評價礦床共105處。其中,小型75處,占71.43%;中型23處,占21.90%;大型7處,占6.67%。
——金屬及能源礦產相對較少。金屬礦產主要有龍江縣後六九山銅礦,經詳查儲量規模為小型;已發現煤炭、石油、天然氣、鈾、地熱等能源礦產,但其資源儲量較小。
——非金屬礦產豐富。已發現非金屬礦產52種,占已發現礦種(66種)的78.79%。其中,高嶺土、陶粒用頁岩、天然石英砂、浮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開發利用優勢明顯。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截至2015年底,提交基礎地質調查類報告共14份。其中區域地質調查報告6份,地球物理勘查報告2份,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份,遙感地質解釋驗證1份,地質綜合研究報告3份。
完成1:20萬區域地質調查涉及2個圖幅,面積3577.66平方千米;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涉及4個圖幅,面積1400.00平方千米;完成1:25萬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涉及9個圖幅,面積31960.37平方千米。
完成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報告20份,發現並評價礦(化)點128處。全市最近一次礦產資源系統調查是1991年,距今(2015年)已逾24年。目前迫切需要通過系統的礦產資源調查來摸清礦產資源儲量狀況,為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及規劃提供依據。
——礦產資源勘查:截至2015年底,提交地質礦產勘查報告共49份,其中:勘探報告9份,詳查報告10份,普查報告30份。部分礦產地勘查程度不高,且缺少經濟評價數據。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2015年全市共有礦山企業142家。其中大型13家,占9.16%;中型55家,占38.73%;小型74家,占52.11%;大中型礦山68家,占礦山總數的47.89%。砂石粘土礦山119家,其中:建築用砂礦山共35家,開採總量為266萬立方米;建築用石礦山共31家,開採總量為142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礦山共53家,開採總量為16.95萬立方米。開發利用礦產共15種,其中金屬礦產1種;非金屬礦產13種;水氣礦產1種。
2015年,全市礦業產值約4.36億元。其中銅礦礦業產值為2.70億元,占礦業總產值61.93%;礦泉水礦業產值為0.51億元,占礦業總產值11.70%;高嶺土礦業產值為0.29億元,占礦業總產值6.65%;砂石粘土礦業產值為0.77億元,占礦業總產值17.66%;水泥配料用粘土等其它礦業產值為0.09億元,占礦業總產值2.06%。
2015年全市礦業產值約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0.40%,礦山從業人員1405人。
為加強礦產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制定並嚴格執行礦產資源開採準入條件和一系列相關管理措施。所有開發利用礦產均實行開採總量調控;開發利用結構調整、節約與綜合利用有明確的目標與指標。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依據礦山不同開發利用狀態開展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實施項目逐漸增多,礦山地質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經遙感影像調查,截至2015年,廢棄采場(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1136個,面積20.34平方千米,二輪規劃及以前治理面積2.06平方千米,現未治理面積18.28平方千米。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評估。上輪規劃在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開發利用總量、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保護與綜合利用、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等五個方面設定了13項目標指標。
上輪規劃礦產資源勘查成果顯著,新發現龍江縣後六九山銅礦床1處,依安縣紅星磚廠高嶺土礦床1處,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包括金灣小區)和克東縣克東鎮地下熱水2處;新增銅資源儲量88550噸、高嶺土資源量(333)6321.89萬噸、地熱能源18.25兆瓦。
上輪規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巨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礦山數量由2008年的308家減少到2015年的142家,降幅53.90%;砂石粘土開採總量明顯降低,由2009年的923.03萬立方米降到2015年的424.95萬立方米,降幅53.96%。
上輪規劃開發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實現了各項規劃目標;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作已步入正規化、法制化軌道,治理恢復率達到10.13%,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三)形勢與要求
1.資源開發與礦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十三五”期間,國內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不會變,國內經濟發展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球經濟回暖乏力,礦產品價格持續低靡,是我國礦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面對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發展、依靠擴大內需帶動增長、依靠創新驅動提供發展動力的挑戰;我國基本資源在發展大局中的基礎地位和關鍵作用不會變,資源開發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必須實施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為資源開發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省石油、煤炭等傳統資源產業受大宗礦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培育新動能,實現礦業結構轉型升級又帶來了新的機遇。
我市礦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環境約束趨緊,創新驅動力不足,開礦一處造福一方的意識尚未形成。但我市優勢礦產資源和特有礦產資源豐富,“一帶一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新型城鎮化等戰略全面實施為我市礦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2.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主要任務
為改變能源礦產匱乏的現狀,加強地下熱水、煤炭等能源礦產的勘查評價;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破解環境約束趨緊的難題,加強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和銅礦等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礦山開採準入管理,加強開採總量調控,合理配置資源,嚴格執行礦產資源保護政策,提高礦產資源的保護水平;在礦產勘查、開發利用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過程中,著力推廣綠色標準,加快綠色礦業發展,全面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切實保護礦山生態環境。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維護民眾權益,全面落實我省礦產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戰略。以推進找礦突破和礦產資源產業化發展為主線,加強地下熱水和顏料用黃土等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加強高嶺土、陶粒用頁岩、岩棉用玄武岩等礦產品的研發,推進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以發展綠色礦業為契機,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高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堅持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規劃目標,以礦產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保障為目的,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圍繞經濟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合理開發、有效保護,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統籌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強化礦產資源開發合理布局、節約集約與綜合利用。統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加快發展綠色礦業,實現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
3.堅持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統一。落實國家和地方關於礦產資源保護的有關政策,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和規範,充分考慮現行管理體制要求和礦產資源管理的實際需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為主,開源與節流並舉、節約高效優先的原則,實現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統一。
4.堅持集體謀劃科學透明。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建立銜接和協調機制,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它相關規劃的有機銜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規劃目標
1.2020年規劃目標
——礦業經濟貢獻率明顯提高。到2020年,礦業產值由2015年的4.36億元增加到6.00億元。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取得較大進展。到2020年,1:5萬區域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覆蓋率由2015年的3.31%達到3.31%~13%;到2020年高嶺土大中型礦產地增加2-3處;新增高嶺土資源儲量1.2億噸。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明顯提高。到2020年,建築用砂開採總量由2015年的266萬立方米降低到203萬立方米;建築用石由2015年的142萬立方米降低到92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由2015年的16.95萬立方米降低到16萬立方米;銅礦石開採總量指標保持2015年的每年162萬噸不變;高嶺土礦開採總量指標保持2015年的每年36萬噸不變。
——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礦業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到2020年砂石粘土生產礦山數量由2015年的43家減少到39家,其中砂場由2015年的21家減少到20家,採石場由2015年的13家減少到11家,磚廠由2015年的9家減少到8家。到2020年,大中型礦山比例指標保持2015年的47.89%不變;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指標由2015年的86.62%提高到90%;大中型礦山和新增小型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礦山地質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機制,形成“不再欠新賬、加快還舊賬”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新局面。到2020年實施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24個,治理面積6.71平方千米,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達到35%。按照“邊生產、邊復墾”的原則進行整治,到2020年完成生產(在建)礦山土地復墾面積2.00平方千米以上。
2.2025年展望。到2025年,我市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格局基本形成,資源保護更加有效,礦山數量和開採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礦山地質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礦業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鞏固和提高銅礦、高嶺土、礦泉水、地下熱水等主要礦產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障程度。
三、礦產開發與資源產業布局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調控方向。加強金、銅等金屬礦產勘查,加強高嶺土、玻璃用砂等非金屬礦產勘查,禁止勘查砂金和泥炭。
高嶺土和銅礦開發向具有礦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企業配置資源,禁止開採砂金和泥炭,基本農田按禁止開採區要求進行管制。
落實黑龍江省尼爾基等省級禁止勘查區12處,總面積4268.03平方千米。禁止勘查區內,停止新的探礦權申請、審批;不辦理探礦權延續登記。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清理禁止勘查區內已有的勘查項目,對禁止勘查區設立之前已經存在的合法探礦權,提出差別化補償和退出方案,在保障探礦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依法退出禁止勘查區。
落實黑龍江省尼爾基等省級禁止開採區12處,總面積4268.03平方千米。禁止開採區內,未經相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新設與資源環境保護功能不相符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清理區內已有的開發項目,對之前已存在的合法礦業權,以及各項手續完備且已徵得相關主管部門同意設立的礦業權,分類提出差別化的補差和退出方案,在保障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依法退出。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1.重點調查評價區
——落實依安縣紅星鄉高嶺土省級重點調查評價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915.53平方千米,主攻礦種為高嶺土,主要工作內容為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
——落實克山縣古城鎮-依安縣新發鄉、依龍鎮煤炭省級重點調查評價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4435.61平方千米,主攻礦種為煤炭,主要工作內容為1︰5萬煤炭資源調查。
——劃設泰來-克東一線地熱市級重點調查評價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15997.00平方千米,主攻礦種為地熱,工作內容為1︰5萬地熱資源調查。
——劃設訥河市老萊-紅五月農場顏料礦物市級重點調查評價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1090.22平方千米,主攻礦種為顏料用黃土,主要工作內容為1︰5萬顏料用黃土資源調查。
在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的同時,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增加重點調查評價區投入,提高我市基礎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程度。
2.勘查開發基地
——落實龍江後六九省級勘查開發基地。該區位於大興安嶺銅鉬金勘查開發區內,面積396.12平方千米,主要礦產為銅礦。
——落實依安紅星省級勘查開發基地。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面積416.71平方千米,主要礦產為高嶺土。
勘查開發基地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供應的核心區域,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行業規劃,在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重大項目設定及相關產業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大力推進資源規模開發和產業聚集發展。
3.重點礦區
——落實龍江銅礦省級重點礦區。該區位於龍江後六九勘查開發基地內,面積121.16平方千米,主要礦產為銅礦。
——落實依安高嶺土省級重點礦區。該區位於依安紅星勘查開發基地內,面積124.91平方千米,主要礦產為高嶺土。
重點礦區所在地礦產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編制重點礦區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重點礦區申請新立採礦權的,應當以礦產資源深加工作為礦業權出讓的前置條件之一,同時採礦權申請人要在開發利用方案中明確礦產深加工條件的產業鏈建設生產流程。
4.重點勘查區
——落實龍江縣罕達罕河銅、金多金屬礦省級重點勘查區。該區位於大興安嶺銅鉬金勘查開發區內,面積13.31平方千米,主要礦種為金礦。
——落實依安縣紅星鄉高嶺土省級重點勘查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8.57平方千米,主要礦種為高嶺土。
——落實依安縣紅星磚廠陶瓷用砂質高嶺土省級重點勘查區。該區位於松嫩盆地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區內,面積13.54平方千米,主要礦種為高嶺土。
重點勘查區內以部署國家地質勘查項目、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為主,鼓勵和引導商業性勘查投入。區內統一部署地質工作,集中資金和勘查技術力量,創新找礦理論和勘查技術方法,優先投放探礦權。
(三)礦業布局最佳化調整與轉型升級
1.礦業布局最佳化調整。依託資源基礎,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環境功能區戰略,圍繞區域發展、產業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礦產資源開採布局,強化規劃分區管理,合理安排採礦權投放時序,建設開發供應基地,構建協調有序的資源保護和礦產集聚化開採布局,保障資源有效利用。
2.礦產資源產業結構調整。礦產資源產業結構調整以調整最佳化礦山規模結構、產品結構,調整改進開採技術與工藝為主要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提高礦山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最佳化產品結構,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和改進開採技術和工藝,提高礦山企業競爭能力。
3.促進礦業經濟轉型升級。嚴格落實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制度,提高資源利用水平,促進資源利用方式最佳化升級。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發展礦業低碳循環經濟。堅持優礦優用,落實龍江後六九銅礦和依安高嶺土省級礦產資源重大開發利用工程,依託地熱資源發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產業,依託克東、拜泉優質礦泉水發展高端水產業,促進礦業經濟轉型升級。
四、嚴格規範砂石粘土礦產資源開發管理
(一)合理調控開採總量。依據礦山產能現狀,結合我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合理調控砂石粘土開採總量。
規範砂石粘土開採管理,對開採成區連片、問題集中的地方,依法依規進行整合,改變砂石粘土礦山“多、小、散”的狀況。市內各區嚴禁新設砂石粘土採礦權;各縣(市)、區推行集中管理,推動資源開發向砂石粘土集中開採分區集聚。制定細化落實開採總量指標執行方案,把指標量化到各縣(市)、區,並納入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和年度實施制度進行管理。
(二)最佳化資源開採布局。依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結合未來需求,採用砂石粘土開採分區與開採規劃區塊相結合的方式,對建築用砂、建築用石、磚瓦用粘土礦產資源開採布局進行最佳化部署。各縣(市)規劃按要求劃分重大工程項目臨時用砂石土料備選開採區。
劃分砂石粘土開採分區共5處,其中允許開採區3處,集中開採區2處。
1.龍江縣龍興建築用石、磚瓦用粘土允許開採區,已設採礦權1個,擬設採礦權6個。
2.依安縣新發-太東建築用砂為允許開採區,未設採礦權 ,擬設採礦權7個。
3.富裕縣二道灣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為允許開採區,已設採礦權4個,擬設採礦權8個。
4.龍江縣魯河建築用玄武岩為集中開採區,已設採礦權5個,擬設採礦權9個。
5.富裕縣塔哈建築用砂為集中開採區,已設採礦權5個,擬設採礦權9個。
各縣(市)、區制定砂石粘土開採分區具體管理措施,嚴格按照開採規劃準入條件進行管理,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任務。
(三)嚴格開採規劃準入管理。嚴格開採規劃準入制度,堅決執行新建礦山準入條件,從源頭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
1.最低開採規模條件。礦山開採規模必須符合最低開採規模的要求。
2.環境保護條件。新建礦山必須提供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3.安全生產條件。新建礦山必須進行全面的安全生產評價,生產工藝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保證安全生產的設施必須齊全。
4.技術條件。新建礦山“三率”指標必須達標,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必須合理可行。
5.資質條件。採礦權申請人必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資金、技術、人員等必須符合相關要求。
6.其它條件。新建礦山占用的資源儲量必須是管理部門核實的相應類型的資源儲量,開採方式和開採空間必須符合要求。
五、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1.新建(在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按要求對礦山開發全部過程中的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作進行總體部署。採礦權人應在領取採礦許可證的同時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簽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書,明確採礦權人在礦山籌建、生產、閉坑全過程中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責任和義務,並向社會公示,接受主管部門及公眾的監督。
2.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案。嚴格執行礦山生產操作規程,控制和減少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嚴格監督“三廢”達標排放,減輕“三廢”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鼓勵礦山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採選設備的技術改造。礦山企業必須保證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資金投入,按照“邊生產、邊復墾”的原則,採取有效、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生物化學措施,及時對損毀土地進行復墾,使損毀的土地達到“可利用狀態”。
3.閉坑礦山治理恢復。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作的總體部署,全面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務。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4.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以我市礦山地質環境歷史遺留問題為重點,劃定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4處:訥河市拉哈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廢棄采場22個,損毀土地面積1.25平方千米;克山縣古城鎮-克東縣二克山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廢棄采場60個,損毀土地面積3.02平方千米;碾子山區石門裡-龍江縣魯河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廢棄采場81個,損毀土地面積1.87平方千米;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廢棄采場6個,損毀土地面積0.24平方千米。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優先安排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或項目。
(二)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根據需要從本級礦產資源收益及其財政資金中安排相應資金,明確年度治理目標,做到專款專用,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工礦廢棄地復墾整治有機結合。
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以“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景則景、宜建則建”為原則,根據“排險消患、恢復生態、保護環境”的要求,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新模式。充分利用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第三方治理等新政策,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
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新農村建設、棚戶區改造、生態移民搬遷、地質災害防治、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政策與項目資金的整合與合理利用,形成合力,切實提高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成效。
本《規劃》部署安排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重大工程,治理總面積6.71平方千米。主要治理內容為修復地形地貌景觀、平整土地、恢復植被。具體規劃項目24個。
訥河啟民磚廠等7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分布在訥河市拉哈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總治理面積1.25平方千米。
克山縣藍天磚廠等4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分布在克山縣古城鎮-克東縣二克山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總治理面積3.02平方千米。
碾子山區石門裡等8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分布在碾子山區石門裡-龍江縣魯河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總治理面積1.87平方千米。
富拉爾基區庫勒磚廠等3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分布在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總治理面積0.24平方千米。
另有龍江縣會興村東採石場等2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不在以上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內,總治理面積0.33平方千米。
(三)創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機制
1.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準入管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地質環境保護,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因礦山開發而引起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嚴格落實國土資源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64號重新公布)和《黑龍江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對新建礦山,嚴格落實礦山環境影響評價準入,必須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案,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把環境保護貫穿於礦山開發的全過程。
2.加強制度建設及礦山地質環境監管。建立環保、國土、安監等部門聯合開展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聯動機制。落實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共同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健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機制,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3.加強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主導,市、縣、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具體實施,全面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平台。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加強監測體系建設,加強銅多金屬和非金屬以及分布於公路、鐵路、河流兩側的建築用砂石土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逐步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網路,加強監測數據的快速分析處理與通報。
六、積極發展綠色礦業
按照建設“大美龍江”的總體要求,加強綠色礦山建設,實現礦山生產工藝先進、節約高效、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社企和諧,推動綠色礦業持續發展。
(一)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1.綠色礦山建設目標。按照綠色礦山數量指標實施綠色礦山建設。規劃期內,小型礦山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嚴格進行管理;大中型礦山及新建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2.綠色礦山建設的總體布局。認真落實綠色礦山建設目標,結合省規劃相關部署,按綠色礦山標準重點建設黑龍江陸玖礦業有限公司後六九山銅礦和依安鑫地礦業有限公司高嶺土礦;按照本規劃開採布局,將富裕縣塔哈建築用砂集中開採區、龍江縣魯河建築用石集中開採區、訥河市蓮花山建築用石集中開採區內的大中型礦山,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重點,有效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3.綠色礦山建設的主要任務。最佳化綠色礦山建設內容,區分不同礦種、不同開採方式,探索綠色開發模式,實現工藝先進、節約高效、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社企和諧。改善礦容礦貌,做好礦區環境的綠化、美化工作,實現外部環境整潔、自然、和諧。
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對礦山進行嚴格管理,督促礦山企業自覺按照綠色礦山基本條件建設礦山。
(二)促進綠色礦山建設的措施。加強礦山地質環境全過程管理,針對礦山不同開發階段的特點和要求,實現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1.籌建階段。實行嚴格的礦山地質環境準入,強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論證。建設階段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保、水土保持、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加強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安全生產設施的竣工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礦山企業禁止投產。
2.生產階段。採礦權人須嚴格按照批准的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案要求,開展採掘活動和生態環境保護。
3.閉坑階段。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完善礦業權人“黑名單”制度,對拒不履行企業責任的,進行限期停產整頓,不再批准其新的礦業權和土地使用權申請。
七、礦業權設定區劃及監督管理
(一)探礦權設定區劃。落實省規劃設定勘查規劃區塊共8處。
1.訥河市全勝鄉砂質高嶺土勘查規劃區塊,面積70.96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高嶺土,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2.依安縣上游鄉建明玻璃用石英砂礦區外圍石英砂勘查規劃區塊,面積32.65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玻璃用砂,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3.拜泉縣興農鎮田家屯玻璃用石英砂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41.85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玻璃用砂,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4.龍江縣李三店金、銅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67.58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銅、金,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5.龍江縣雅魯河銅、金、鉬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98.63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銅、金、鉬,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6.龍江縣平安屯-龍山金、銅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79.90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銅、金,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7.龍江縣羊山-馬山金、銅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35.16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金礦,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8.龍江縣後六九-黃寶山銅、金、鉬礦勘查規劃區塊,面積46.82平方千米,勘查主礦種為銅、金、鉬,擬設探礦權勘查階段為普查。
勘查規劃區塊對設定探礦權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項目起指導性作用。對於高風險勘查的多數金屬礦產勘查規劃區塊和少數非金屬礦產勘查規劃區塊,按照申請在先和招拍掛相結合的方式設定探礦權;低風險非金屬礦產勘查規劃區塊以及勘查程度較高的金屬礦產勘查規劃區塊,以招拍掛方式設定探礦權;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勘查投資主體。
(二)採礦權設定區劃。細化落實省級開採規劃區塊,統籌劃定我市審批發證礦產資源的開採規劃區塊,引導採礦權合理設定,最佳化資源開發布局,各縣(市)區一併落實。
1.落實省級開採規劃區塊4處,涉及開採礦種有天然石英砂、高嶺土、地熱。
——訥河市全勝石英砂省級開採規劃區塊。該區面積13.53平方千米,開採主礦種為天然石英砂,設定類型為空白區新設。
——依安縣紅星高嶺土省級開採規劃區塊。該區面積1.01平方千米,開採主礦種為高嶺土,設定類型為已設採礦權調整。
——克東縣地熱省級開採規劃區塊。該區面積2.27平方千米,開採主礦種為地熱,設定類型為空白區新設。
——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地熱省級開採規劃區塊。該區面積21.31平方千米,開採主礦種為地熱,設定類型為空白區新設。
2.設定市級開採規劃區塊共58處,涉及礦產19種。顏料用黃土1處、水泥用石灰岩2處、建築用灰岩1處、玻璃用砂2處、陶粒用頁岩2處、高嶺土3處、陶瓷土1處、膨潤土1處、水泥用粘土6處、建築用玄武岩20處、建築用安山岩2處、建築用閃長岩4處、建築用花崗岩1處、飾面用花崗岩1處、麥飯石2處、珍珠岩1處、浮石3處、建築用凝灰岩4處、建築用大理岩1處。
建立和完善開採規劃區塊管理制度,原則上一個開採規劃區塊只設一個開採主體,嚴格禁止大礦小開,一礦多開。所有開採規劃區塊用地範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必須規劃為工礦用地。
(三)嚴格礦業勘查開採活動監管
1.礦產資源勘查開採活動監管。依據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對礦業權設定區劃內的礦業活動實行監管,以勘查、開採規劃區塊為對象,嚴格礦業權人勘查開採活動,通過實施現有相關機制提高監管水平。
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監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礦業權設定區劃內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作進行監管;組織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根據不同利用狀態礦山的任務,嚴格實行監管。
3.礦業權人履行義務情況的監管。加強礦業權設定區劃內礦業權人履行義務情況的監管,以礦業權人為監管對象,以礦業權人應履行的法定義務為標準,採取建立採礦權標識制度、日常監管制度、年度檢查制度等方式進行監管。
八、規劃實施管理
(一)完善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牢固樹立必須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的理念。按照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責,全面分解落實規劃各項指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和考核指標,統一考核。
針對總量控制、結構布局、礦業權設定以及需要財政出資的重大工程等指標任務,採取逐年分解落實和上年末總結評估、下年初計畫調整的方法系統實施,主動接受政府監督,保障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施。
(二)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制度。按照科學設定評估指標、合理追溯責任主體、合理使用評估結果的原則,定期開展以規劃目標指標實現程度和規劃實施效益為主要內容的中期評估和期末評估。各級礦產資源管理部門在工作中應及時總結和積累用於規劃評估的經驗和資料。
嚴格調整程式,對規劃調整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進行評估論證,經原批准機關同意後方可進行調整。按照差別化管理政策要求,及時對礦產資源規劃實施調整,及時將新的找礦信息和新發現的礦產地及其它重大成果納入到規劃。
(三)落實規劃實施監督檢查制度。接受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規劃內容,規劃編制、審批、調整的程式,礦業權證的頒發以及規劃應編而未編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嚴格實施規劃審查制度,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及環境保護項目必須符合規劃,不符合規劃的不予設權及立項。
(四)完善規劃實施管理信息系統。按照要求建立第三輪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資料庫,並做好規劃管理信息與相關信息資源的整合。實現規劃資料庫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儲量、礦業權等基礎資料庫的銜接和共享。建成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詢、監督評價和輔助決策功能的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規劃實施管理的效率。

印發的通知

齊政規〔2018〕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並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3日

政策解讀

 《齊齊哈爾市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日前發布,該規劃到2020年止,主要規範我市礦產資源開採有序進行。
  《規劃》是我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檔案,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採活動的重要依據。
  《規劃》落實黑龍江省尼爾基等省級禁止勘查區12處,總面積4268.03平方千米。禁止勘查區內,停止新的探礦權申請、審批,不辦理探礦權延續登記。
  《規劃》落實黑龍江省尼爾基等省級禁止開採區12處,總面積4268.03平方千米。禁止開採區內,未經相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新設與資源環境保護功能不相符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
  《規劃》落實依安縣紅星鄉高嶺山等5個省級重點調查評價區,落實龍江後六九等2個省級勘查開發基地,落實龍江銅礦等2個省級重點礦區。落實龍江縣罕達罕河銅、金多金屬礦等3個省級重點勘查區。
  《規劃》劃分我市砂石粘土開採分區共5處,其中允許開採區3處,集中開採區2處。
  《規劃》明確了開採規劃準入制度,堅決執行新建礦山準入條件,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快推進綠色礦山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