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縣,舊縣名,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漯河市。隋開皇三年廢,五年復置,稱郾稱縣。轄城關、孟廟、龍城、商橋、鄧襄、召陵、萬金、老窩、裴城、大劉、新店11鎮和問十、陰陽趙、李集、姬石、黑龍譚、空冢郭、青年村7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羅村
- 地點: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漯河市
- 別名:郾城縣
- 總面積:407.2平方公里
編輯摘要
郾城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歷史悠久,是中原富饒歷史文化沃土中一顆璀璨的明珠。2004年12月撤縣設區後,總面積407.2平方公里,轄城關鎮、孟廟鎮、商橋鎮、龍城鎮、裴城鎮、新店鎮、黑龍潭鄉、李集鄉8個鄉鎮和沙北街道辦事處1個辦事處,是漯河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活躍、環境最優美的新興城區,也是漯河市的政治、金融、經濟、文化中心。郾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交通便利、條件優越,具備投資興業的良好條件。
郾城區地處河南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歷史悠久,是中原富饒歷史文化沃土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隸屬內陸特區漯河市,面積413.1平方公里,總人口47.4萬人,轄城關鎮、孟廟鎮、商橋鎮、龍城鎮、裴城鎮、新店鎮、黑龍潭鄉、李集鄉8個鄉鎮郾城區之城市面貌和沙北街道辦事處1個辦事處。
這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京廣鐵路,107國道、高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漯界公路橫貫東西,漯寶(豐)鐵路西接焦枝線,北部的孟廟車站是漯河火車站的貨運站,城區距新鄭90機場僅公里。
這裡曾寫就過輝煌的歷史,是豫中南地區備受關注,享有美譽的熱土;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才俊輩出;這裡出現過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作者是東漢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辭彙學家許慎、被譽為“文字字祖”;還有剛直不阿、不屈權貴、不徇私情、執法嚴明的東漢名土范滂,宋代博學強記,精通醫道和方誌典籍的掌禹錫;還有明代詩人李達之、清末蘭竹畫家王錫臣等,郾城區境內的“許南閣祠”是海內外學者的嚮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經幢”,清道光年間的“八角硫璃井”、“鎮河鐵牛”,以及新時器時代的化身台遺址,五千年前龍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築郝家台等人文景觀、顯現出郾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是憑弔先賢、品味歷史文化旅遊勝地。
這裡的人民注重創新,追求學習和提高,正在全力打造學習型社會;這裡的乾群最講誠信,一諾千金、廣交朋友,使新一輪的誠信郾城建設,更加放射出迷人的魅力。
這裡投資環境寬鬆,政策最優惠。先後有廣東日康、四川希望、大連實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紛至沓來興辦實業。這裡工業實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檔發製品、化工生產、建築建材等多個品種的產品體系。其中尤其以食品工業實力最為雄厚;通過採取龍頭帶動、開放拉動、科技推動、政策驅動等舉措,強力扶持食品工業發展。如今,在恆達公司、港裕興公司的帶動下,已建成膨化餅、雪米餅、蛋黃派等二十多條現代化的生產線,成為全國規模最大,企業較集中,特色突出的民營餅業生產基地,2003年郾城三環食品工業園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漯河)食品工業園”,成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全國共建的三個園區之一。開創中國葡萄糖飲料先河的澳的利集團,銷售收入已突破10億元,已成為國內飲料業知名企業。目前,郾城區已湧現出澳的利、金星、小帥才、日康等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
這裡農業調整快速推進。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場驅動、注重效益”的思想,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綠色農業和特色農業,糧經比例達到,間作套種和“四熟五熟”生產模式極大的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實現了大面積土地增效、大部分農民依靠土地增收;這裡生態林業按照“全民造林、科技興林、改革活林、依法管林”的工作思想,實現林業生產由資源儲備型向資源開發型轉變,木材加工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培育扶持出了省內最大的林果苗木育種及優質農作物試驗基地之一——漯河市金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裡養殖業按照“靠綠色闖品牌、靠規模增效益”的工作思想,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貼息、無償服務等激勵措施,推動了畜牧業向綠色環保型、產業高效益型轉變,豬、雞等傳統養殖迅速膨脹發展,牛、羊、鹿、狐等特種養殖異軍突起,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達44%以上,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經濟的活力點、廣大農民的致富點和區域經濟的增長點。培育扶持出黃河以南最大的蛋種雞基地——陽光禽業公司、黃河以南最大的肉種雞基地——日日紅公司、河南最大的特種養殖基地——冠力鹿業養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