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華店崇興寺

崇興寺,別名萬花寺,俗稱南大寺,位於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華店鎮華店街村南(今國道308線以南、晏華路以東)。是古代高(唐)、恩(恩縣,今山東省平原縣恩城鎮一帶)、夏(津)、武(城)一帶人們南下濟南,濟南人北上德州、京城途徑華店這一重要打尖住店駐蹕之所的標誌性建築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興寺
  • 外文名稱:萬花寺、南大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華店鎮華店街村南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50畝
  • 開放時間:無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等
傳說,規模,占地面積,歷史記載,廟會,拆除,同名寺院,

傳說

崇興寺,鄉民流傳叫“萬花寺”,始建年代無從考證,傳說修建於唐朝時期,由禪師、善人募化歷時十餘載廟成眾緣。傳說萬花寺修建位置極為神奇,有一年處於黃泛區的華店街村同整個齊河縣一樣暴雨成災,洪水泛濫,村內村外汪洋一片,大水由上游滔滔北去,一天在水中漂來了一顆木質如來佛頭,漂到萬花寺位置就再也不動了,於是在佛教盛行的唐朝,便在此地修建了萬花寺,將後來供奉的如來佛還詼諧的是稱為“自來佛”。

規模

萬花寺規模宏大,佛像端妙,四方祈福之民,不絕於途,成為魯西北一所著名寺院。整個寺院由前、中、後院三部份組成。總占地面積有十幾畝。前院是全院主體,建有山門三間是寺院的大門。中間有一甬道直通寺院後門;山門外蹲踞石獅一對,進山門往北走,就是前大殿,殿高十幾米,是萬花寺的正殿。殿內塑有四大天王像,身材高大,神態各異。正殿供有釋迦牟尼、文佛、文殊、普賢、護法五尊佛像,降龍伏虎等十八羅漢,個個端嚴殊妙,金彩燦然,栩栩如生。正殿內的釋迦牟尼塑像高達八九米。中院是和尚院,是和尚們寢食之處。建有禪房五間、方丈兩間、香積櫥五間。後大殿高度較低,主要是禪師僧人、善男信女念經之所。

占地面積

萬花寺占地約五十畝,寺前還有一塊約四十畝的廟地。

歷史記載

萬花寺始建於何年何月,無從查考。最早記載是明朝景泰年間復建更名為崇興寺,《齊河鄉土志》(1908年手抄板)記載:“崇興寺,在華店街。”據《民國齊河縣誌》(1933年版)記載:“崇興寺,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華店,明景泰年間(1450—1457年)建。”這裡所說的“縣”是指當時的齊河縣城,位於黃河岸邊的古祝阿城,今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祝阿鎮北關村一帶。

廟會

崇興寺,舊時稱“南大寺”,一年一度的南大寺三月三廟會曾名震華店鄉內外,廟會上各色人等,各種物品一應俱全,其規模相當於改革開放後的物資交流大會,尤其是崇興寺中僧人表演的絕技一種叫“撇光光”(鍤)的雜耍和馬戲團、地方戲“一勾勾”聞名華店遠近幾十里,周邊東到桑梓店,東北到表白寺、孫耿,東南到黃河東岸的大金莊、小金莊、飲馬莊,爭相前來趕廟會觀看。

拆除

萬花寺毀於解放初年破除迷信時期,據說當時拆掉萬花寺時,在寺院大牆內扒出的蛇不計其數,有人將一部分弄死扔到灣里,漂浮整個灣面。萬花寺拆除後,大部分磚石木料運往華店鄉明機寨村修建了當時齊河縣四區(今華店鎮)最大的學校——明機寨完全國小,一部分修建了華店街村南街口的小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華店鄉工業的院牆上還殘留一些從萬花寺拆下來的藍磚。所有遺蹟都已蕩然無存。

同名寺院

在舊齊河縣有兩座崇興寺:一座位於今齊河縣華店街村村南,舊時當地人俗稱“南大寺”,據說當時崇興寺規模宏麗,佛像端妙,四方祈福之民,不絕於途,成為華店周圍方圓幾十里內有名的一所大寺;另一座在縣北二十馬寨東栗莊,元至元二年(1336年)改舊蘇林寺為之,明隆慶四年(1570年)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