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彥槐

齊彥槐

齊彥槐[清](公元一七七四年至一八四一年),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774年11月15日),卒於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41年8月11日),年六十八歲。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召試舉人。明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江蘇金匱縣知縣,有《衙齋書壁詩》十九首,紀其治績遷蘇州同知,保擢知府,陳海運議於巡嫵,得旨優獎。彥槐之詩,出入韓蘇,尤長駢體律賦,兼擅書法,精於鑑藏。所著有《梅麓詩文集》二十六卷,《海運南漕叢議》一卷《北極星緯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淺說》、《中星儀說》各一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齊彥槐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一七七四年
  • 去世時間:一八四一年
主要成就,天球儀(celestial globe),作用,主要著書,

主要成就

天球儀(celestial globe)

天球儀是清代中葉的科學家齊彥槐所制。齊彥槐(公元1774~1841年),字梅麓,從事天文學和農田水利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天球儀是他根據天象製造的計時儀器。清朝,歐洲鐘錶傳入中國,天球儀內部模仿其結構,用發條作動力,自動運轉報時報刻。外部銅球上鑄有各個星座。
天球儀與銅壺滴漏一樣,體現了中國古代利用天象計時的特點,但是,天球儀的製造已經受到歐洲鐘錶製造的影響。
在一個圓球面上繪有全天88星座、低至五等星名、主要星雲星團、古中國二十八宿及赤道、黃道、赤經圈和赤緯圈等幾種天球坐標系的刻度就製成天球
中國古代演示天象的儀器渾象天球儀在基本結構上是完全一致的。
天球儀 採用透明塑膠製作,標識完全,內部為地球模型,便於理解天球的概念。適用於大、中學校天文、地理教學。適用於航海及科研。利用它來表述天球的各種坐標,天體的視運動以及求解一些實用的天文問題。

作用

天球的模型,是一種用於航海、天文教學和普及天文知識的輔助儀器,人們利用它表述天球的各種坐標、天體的視運動以及求解一些實用天文問題。球面上繪有亮星的位置、星名、星座以及幾種天球坐標系的標誌和度數。天球儀上的星象和我們從天空中看到的星象正好相反,這是由於我們從天球外看天球儀的緣故,但這對於了解天象並無影響。天球可以繞一根貫穿圓球心的軸旋轉,這個軸稱為天軸,軸的兩端與天球的兩個交點稱為南極北極。帶軸的天球被支撐在一個通過南北兩極的金屬子午圈上。利用天球儀可以觀察到任意指定的時刻和地理緯度處的星空圖像。由於觀測者是在天球外看天象,因此從天球儀上看到的天象與從天空中看到的天象是相反的,但這並不影響天球儀的實用價值,它普遍套用於航海、天文教學和天文普及工作。將天球儀放在一個座架上,架中的水平圓環代表地平圈。使用者可根據地理緯度在子午圈上調節天極高度,並且能使天球繞極軸轉動,從而看出在不同地理緯度上,在不同日期,不同時刻的星空景象以及某一天體的地平經度方位角)和地平緯度(地平高度)。同樣也可以顯示出某一天太陽出沒的時刻和方位、經天路徑、中天時刻、高度和晝夜的長度。天球儀很有實用價值。陳列在中國北京古觀象台上有清代銅製天球儀,鑄造於1673年,直徑2米,球上有恆星一千多顆,是以三垣二十八宿來劃分的。一般使用的天球儀,直徑在30厘米左右。
齊彥槐像齊彥槐像

主要著書

有《衙齋書壁詩》十九首,紀其治績遷蘇州同知,保擢知府,陳海運議於巡嫵,得旨優獎。彥槐之詩,出入韓蘇,尤長駢體律賦,兼擅書法,精於鑑藏。所著有《梅麓詩文集》二十六卷,《海運南漕叢議》一卷《北極星緯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淺說》、《中星儀說》各一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