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
- 館藏地點:平涼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
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高11.5cm;口徑6.5cm;底徑5.0cm。文物特徵泥質紅陶。口微侈,束頸,鼓腹,平底。口至頸部作一寬頻耳。腹上部飾兩周剔刺紋。...
齊家文化雙耳紅陶罐 齊家文化雙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6.3cm;口徑12.7cm;底徑7.2cm。文物特徵 細泥紅陶。侈口,高領,溜肩,斜鼓腹,小平底,領部作對稱雙耳,肩口部飾一周剔刺紋,下腹部及底部飾籃紋。
寺窪文化單耳紅陶罐 寺窪文化單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9.0cm;口徑7.0cm;底徑5.0cm。文物特徵 細泥紅陶,口微侈,交領,折腹,平底,口沿下有單耳,耳部近口沿處飾剔刺紋,腹部飾剔刺紋一周。
早期的陶器的樣式很多是模仿原先使用的編織器的器形和肌理紋樣,磁山文化陶器的紋飾也反映出這一特點。磁山遺址出土的陶器上裝飾著以附加泥條、篦點、剔刺、刻劃等形式作出的編織紋。在一件紅陶罐的腹部上刻劃著名仿筐簍的肌理紋樣的編織紋。有的陶盂上還飾有復道波折狀的附加泥條紋,也是摹擬編織器的肌理紋樣的。
常山下層文化藍紋雙紅耳紅陶罐 常山下層文化藍紋雙紅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32.5cm;口徑10.2cm;底徑10.5cm。文物特徵 泥質灰陶。喇叭口,束頸,溜肩,斜收,平底。腹部有對稱半環形耳。肩部飾剔刺紋及附加堆紋,腹部滿飾籃紋。
常山下層文化藍紋紅陶罐 常山下層文化藍紋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51.5cm;口徑17.0cm;底徑14.0cm。文物特徵 泥質灰陶。喇叭口,束頸,豐肩,斜腹,小平底。肩部飾三周剔刺紋,腹部飾附加堆紋及籃紋。
曲貢陶器紋飾的製作方法有刻劃、壓劃、剔刺、雕塑、磨花。曲貢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器表一般以泥質陶和夾細砂陶的磨光程度最高,磨光不僅在陶罐口沿,甚至罐身內壁也被磨光。其中黑陶最多,製造也最精緻,由於這種陶罐在燒制時要經過滲炭處理,所以表面烏黑錚亮。曲貢文化遺址的不但絕大多數陶器的修整採用慢輪技術,...
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 齊家文化剔刺紋單耳紅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1.5cm;口徑6.5cm;底徑5.0cm。文物特徵 泥質紅陶。口微侈,束頸,鼓腹,平底。口至頸部作一寬頻耳。腹上部飾兩周剔刺紋。
雲南的牡羊村文化多產夾砂褐陶,陶質疏鬆,胎壁較厚。均為手制,採用泥條盤築法,制陶工具有陶墊,骨抿、陶支架、石印模等。器形獨特,有罐、缽、缸、帶流器等,肩、腹部常飾以變化豐富的劃紋、繩紋、點線紋、剔刺紋、乳釘紋、附加堆紋、印紋(篦齒紋、圓圈紋、斜方格紋)、線紋等。西藏在建國以後...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他們逐漸將這種不規則的印痕轉變為有意的、規則的紋飾,如成排的剔刺紋、一圈的手窩紋等。早期陶器上大量出現的繩紋是在木棍上纏繞繩索滾壓器壁而形成的紋飾,既可增強陶胎的堅實度,又能起到美化陶器外表的裝飾效果,一舉兩得。後來只起裝飾作用的紋飾種類越來越多,逐漸演變為單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