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成語典故今讀》是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國成語典故今讀
- 作者:郭麗
- 類別:文化類圖書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0860737
《齊國成語典故今讀》是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齊國成語典故今讀》是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若干與古代齊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的成語和典故,概括分析了這些成語和典故的相關背景,如相關人物、事件和時代背景等。此外,作者將寫作重點放在闡釋這些成語...
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後人根據以上典故概括出“管鮑之交”這個成語。成語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春秋時齊國人,兩人少年時就是好朋友。鮑叔牙很賞識管仲的才學,也很了解他...
齊人攫金(攫:奪取)比喻利慾薰心而不顧一切。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
《齊國成語典故辭典》既是齊文化研究院推出的一部關於齊國成語典故的權威辭典,也是淄博市深入加強齊文化研究闡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項重要成果。先秦齊國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舞台上舉足輕重,...
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成語故事 齊國的大將田忌常同齊威王進行跑馬比賽。他們在比賽前,雙方各下賭注,每次比賽共...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連連點頭稱是。後來,齊國在齊桓公和管仲的共同治理下,果然越來越強大。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百姓安定團結,軍隊兵強馬壯,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成語寓意 “見異思遷”的典故本是與古代士農工商的階層有關,...
成語出處 《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又《史記·滑稽列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樂極則悲”後演變為成語“樂極生悲”。成語故事 淳于髡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
”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嬋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郭麗著,齊國成語典故今讀)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和而不同”。成語典故 齊景公出外遊覽到了...
成語出處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兵勢篇》)後人據此提煉出“出奇制勝”這則成語。成語故事 公元前314年,齊國趁燕國內亂,攻破了燕的都城,殺死了燕王噲。燕昭...
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háo)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明察秋毫”本義為視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鳥獸的細毛(明:視覺敏銳。察:看。秋毫:鳥獸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後多形容...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南橘北枳”。成語故事 晏嬰,字平仲,也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輔助齊靈公、莊公、景公。景公時為相,輔政長達四十餘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齊國一代名相。據說晏嬰身材不...
成語出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
二桃殺三士是漢語中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載:春秋時,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是齊景公的臣子,勇武驕橫。齊相晏嬰想要除去這三人,便請景公將兩個桃子賜予...
成語出處 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為孟嘗君親己。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謄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蓋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
齊大非偶(拼音:qí dà fēi ǒ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齊大非偶”的原義是春秋時,齊是大國,鄭為小國,所以兩國的人聯姻不相匹配;後來辭婚者常用“齊大非...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拼音:Qìngfǔ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複句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左傳·閔公元年》。《左傳·閔公元年》載:慶父是魯國公子,先後殺死兩位國君,齊國大夫仲孫湫說如果不...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這個故事後來被提煉為成語“狡兔三窟”。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非常喜歡與文學家、俠義之士交朋友...
上行下效(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白虎通·三教》。“上行下效”本義是指上面的人怎樣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么做,後比喻上級的言行很大地影響著下屬;在句子中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
成語典故 春秋時,衛國有個名叫寧戚的人,家裡很窮,在衛國當不成官,便想在齊國謀個官職,因為沒有人引見,便來到齊國,以替人看牛為生,等待機遇。一天,齊國的相國管仲出京城經過峱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境內),見寧戚穿著短衣...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輪扁斫輪”。成語典故 輪扁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木工,齊桓公召其入宮打造物件。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看書,輪扁在堂下用椎、鑿等工具做車輪。齊桓公看書看到得意處,不由得讀出聲來。輪扁聽到讀書聲,想了想...
”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成語資料 【漢語文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