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天子

鼻天子城,《水經注》漣水南流,注於東溪,又邪階水注之,水側有鼻天子城,《路史》“鼻天子,象也。”按在今廣東始興縣南,《寰宇記》始興縣有鼻天子墓,漢書雲,舜封象於有鼻,孟子作有庫,今湖南道縣北亦有有庫墟,亦謂即有庫故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鼻天子城
  • 地理位置:湖南道縣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象山文塔
地理方位,歷史古蹟,地名由來,古鎮驛站,地方傳說,

地理方位

在始興縣城西南面約5公里的墨江河岸,有一座平地突起、形似乳狀的山嶺,山頂築有一塔,因此山名“象山”,而修築其上的寶塔門眉上又楷書“回文瀾”,故名“象山文塔”(俗稱“沈所寶塔”)。沿著象山北面的石階古道,我們朋友幾位走進了一片筆挺、偉岸的松樹林,充盈耳膜的是那歡快的鳥語和伴隨著時隱時現的松濤。在此小憩片刻,仿佛遠離紅塵,胸無俗念,心境清明。

歷史古蹟

登上象山頂峰,一座雄偉的寶塔兀立眼前。塔呈六角圓錐狀,塔身為九層疊檐水磨青磚建築,正面向東,直視縣城。據史料記載,此塔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清道光十六年重修。歷經二百多年風雨侵蝕,塔身仍見硬朗穩健。只可惜,塔身首層基牆有好幾處被人為挖掘破壞,塔內一切設施均已損毀。這種破壞古建築、損公而又不利己的愚蠢之舉,據說是某些發財心切之徒所為,他們夢想從中找到財寶,卻又終歸毫無所獲。

地名由來

站在寶塔門前眺望,東面縣城高樓林立,布局規整,坐落有致。縣城南側墨江之水繞城而過,逶迤而來,在塔嶺腳下接納了沈所河支流後,匯聚成“墨水回瀾”之勝景,令世人津津樂道,傳揚千古。墨水潺潺總低吟,清風徐徐任輕撫。我佇立良久,意態悠悠,追思古人,探究來由。據《水經注》記載:“邪階水(即墨江),源出始興縣東南邪階山。西北注於東江(即湞江河)。”“水側有鼻天子城。”按《辭海》鼻條文曰:“始於生子為鼻子。”“鼻,始也。”《南雄州志》載:“始興有鼻天子陵,鼻之言為始也。”上述傳說和注釋,始興盆地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土著先民在勞動生息,衍繁子孫,創業建邑,成為“鼻祖之地”。這便是“始”之源。“興”含吉祥之意。歷來的封建皇帝都是希望自己的統治地位能夠穩定、昌盛。所以年號都喜歡採用和、順、安、平、興、寧、昌、明、聖、康、德等吉祥稱頌的字眼。三國分治,各霸一方,戰爭不斷,政治局勢動盪不安,統治階級為了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之中,地名的命名也喜歡選用吉祥的字眼,當時吳置郡縣就有:建安、建平、建寧、永豐、永康、永昌、常樂、安陽、始興……等郡縣。“始興”正是這時期的產物。

古鎮驛站

塔崗嶺南面是一馬平川的肥沃田野,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每個村落仍可見那標新立異的明、清建築——古圍樓。挨著沈所河畔有一座古墟鎮,這古墟鎮雖然褪盡了她昔日鼎盛時期的華裝盛裹,但單憑今天所能見到的“二神廟、四圍樓、九條街”,也不難想像她當年的繁榮景象。沈所古墟鎮的興盛,應是得益於盛唐時期張九齡開闢的梅嶺古驛道。千百年來,梅嶺古驛道是溝通南北經濟的重要陸路交通線,“南北之官軺,商賈之貨物,與夫諸夷朝貢,皆取道於斯”。為方便過往官員和商旅,在驛道沿途還修建了驛站、茶亭、客店、貨棧等。據考證,沈所古墟鎮就是當年梅嶺古驛道這條陸路交通線上的一處重要驛站,而“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就是描述沈所古墟鎮當時盛極一時的實況。而今,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溝通南北經濟交流的有京廣航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梅嶺古驛道早已成了人們遠古的記憶。作為梅嶺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沈所古墟鎮,她也退出了歷史舞台,風采不再。在歷史的塵煙中穿行,心也在瞬間變得蒼老。走出歷史,回歸現實:象山文塔的巍然傲立,頓時又讓我雄心迫發、豪情萬丈,仿佛一下子年輕了一千歲。

地方傳說

象山文塔的來歷,傳說還有這樣一段故事。清朝乾隆年間,有個外地人來始興任知縣,上任前就得知始興有幾個地方紳士很難對付。因而在走馬上任之初,就把這幾位紳士都叫到縣衙來吃一餐飯,意在煞住地方囂張氣焰,樹立威望,使之臣服。所以在宴席上特意做了一道鵬鳥大雕菜,以示招待上客。宴席開始,知縣祝酒後請大家用菜,知縣首先開筷,一下子把雕頭挾住,說:“我專款雕頭!”“款”是“砍”的諧音,“雕”是“刁”的同音,意思是專砍“刁頭”,意為槍打出頭鳥。被邀請赴宴的才子紳士鄧石才,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筷子,在菜碟里亂抄亂翻,好像在尋找什麼似的。知縣看不慣鄧石才這種旁若無人、唯我獨尊的狂妄之舉,便語含鄙視地說,“終久是山野村夫,難登大雅之堂。”鄧石才好像充耳不聞,仍在菜碟里亂抄亂翻,忽然驚叫:“——啊,雕肝在這裡,我鄧某人專款雕肝!”“雕肝”是“刁官”的諧音。知縣非常敏感,火氣“騰騰騰”地竄上來,一掌拍在酒桌上:“大膽!山野村夫,你有什麼本事砍官。”鄧石才鎮定自如:“我只用三款理由,就足夠砍掉你這個刁官。”此時知縣已幾近瘋狂,完全喪失理智,他聲嘶力竭吼叫:“哼,別想嚇我,你有哪三款理由?”鄧石才指著知縣:“你聽著:第一,無事遣調良民;第二,坐朝不穿朝衣;第三,手拍呈台欺君。僅此三款足唉!”新知縣聽罷,頓時目瞪口呆。他此時才算真正見識到了“山野村夫”的聰明智慧,但話已說滿,無法挽回。
新任知縣弄巧成拙,自毀前程,不久便掛印辭官,悄然隱退。這位知縣實在是心有不甘啊!據說這位知縣辭官後改學風水地理,他臥薪嘗膽,發誓要報復始興。三十年後,當年的知縣已變成了一個老頭子,可他對當年之事仍耿耿於懷,便特意到始興行堪輿。在察看始興地形地貌之後,洞識始興盆地乃風水船形,水漲船高,人才輩出。於是在沈所象山峰頂建起了這座寶塔,其用意是以塔為樁,栓住始興這條乘風破浪的航船,讓始興永遠出不了人才。象山文塔真能破壞始興的風水、鎮住始興的人才嗎?聰明之人自會有自己的見解。然而,象山文塔的歷史研究價值卻是不容置疑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