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高級細菌學》是2007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濤、馮志勇、邱俊榮。本書主要介紹了鼠疫菌在自然界的保存機制、鼠疫菌的發現及分類學的位置等內容。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病原理論,
圖書目錄
第一章鼠疫病原學/1
第一節概述/1
第二節認識鼠疫/14
第三節鼠疫菌在自然界的保存機制/16
第四節鼠疫菌的發現及分類學的位置/23
第五節鼠疫菌的生物學特性/26
第六節鼠疫茵的質粒和DNA提取/48
第七節鼠疫菌的變異/62
第八節鼠疫茵L型/67
第九節鼠疫茵的基因及生物分型/73
第十節鼠疫的免疫/85
第十一節鼠疫噬菌體/99
第十二節鼠疫菌的細菌學檢查/107
第十三節疑似鼠疫材料採集、保存與運送/120
第二章鼠疫血清學診斷/129
第一節鼠疫細菌凝集試驗/131
第二節鼠疫間接血球凝集試驗/132
第三節鼠疫反向間接血球凝集試驗/138
第四節鼠疫放射免疫沉澱試驗(RIP)/140
第五節ELIsA檢測技術/142
第六節免疫螢光染色技術(免疫螢光組織化學技術)/149
第七節免疫印跡法在鼠疫抗體及抗原檢測中的套用/153
第三章鼠疫菌的鑑定/157
第四章鼠疫實驗室及生物安全/161
第五章鼠疫菌檢測新技術/171
第一節PCR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71
第二節帶有內部對照的鼠疫菌PcR檢測試劑盒/184
第三節膠體金標記檢測技術/188
第四節脈衝場電泳(PFGE)技術/190
第五節生物晶片技術/197
第六章鼠疫菌蛋白質的提取及分析/203
第七章結語/218
參考文獻/221
作者簡介
張濤,男,漢族,公共衛生主任醫師,1965年6月生,寧夏中寧縣人,1988年畢業於青海醫學院醫學系鼠疫專業,現任廣東省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副所長,參與起草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鼠疫行業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炭疽行業標準》。1988年8月-2004年3月在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曾任鼠疫預防控制科(代)科長。主要從事鼠傳疾病及有害生物控制的研究工作。在核心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作學術報告及講座3f)余場,培訓1000多人次。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第二屆鼠疫高級研究班畢業。1997年被衛生部授予地方病專業第一批“跨世紀優秀科技工作者”的榮譽稱號,並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1998~1999年與日本開展國際間課題的合作研究:致病性耶爾森氏菌的分布調查。2003年獲寧夏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同年在SARs防治工作中受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嘉獎。目前參與兩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曾多次組織參與人間和動物間疫情的現場調查和處理工作。
病原理論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 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多糖蛋白質(F--I),另一種為蛋白質(F--IB)。抗原性較強,特異性較高,有白細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補體結合或間接血凝檢測;②毒力V/W抗原,在細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質,可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W抗原為脂蛋白,不能使機體產生保護力。V/W抗原結合物有促使產生莢膜,抑制吞噬作用,並有在細胞內保護細菌生長繁殖的能力,故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
鼠疫桿菌產生二種毒素,一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質),對小鼠和大鼠有很強毒性,另一為內毒素(脂多糖),較其它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毒性強,能引起發熱、Dic、組織器官內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應。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周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鐘或100℃1分鐘、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