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乳

鼠乳,病名。指生於皮膚之小疣贅。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因其狀如鼠乳,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鼠乳
  • 主要病因:風邪搏於肌膚,肝虛血燥
  • 多發群體:兒童
  • 傳染性: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簡介,護理與預防,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本病有14~50天的潛伏期。初起的損害為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與正常皮膚顏色無異,逐漸或是迅速增多,擴在致豌豆大,中央有臍窩樣凹既陷,表面呈蠟樣光澤,境界明顯,早期質地堅韌,能擠出一個半固體的乳酪狀的白色小栓,稱為軟疣小體,此物從中央窩突出而明顯易見。皮損的數目不定,數個至數十個,或少數散在,或數個聚集,相繼出現,互不融合。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主要好發於面部、軀幹、四肢、陰囊,甚至口腔黏膜及結膜上,此時常有癢感。皮損可長期存在而不引起任何自覺症狀,可因搔抓或自身傳染而擴散。一般經過6~9個月可自然消退,。也有持續續3~4年者,甚至個別皮損可長達5年以上。病程與數目無關,愈後不留瘢痕。
有極少數患者其皮損可角化成小的皮角,稱角化性傳染性軟疣,皮損有明亦可長大至10~15cm大小,稱巨大軟疣,多單發,容易繼發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症的應。

簡介

鼠乳,病名。指生於皮膚之小疣贅。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因其狀如鼠乳,故而得名。其病多因風邪搏於肌膚,或因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所致。常發生於頸項及胸背等處。症見初起患處生出粟米大或綠豆大的半球狀隆起物,表現可呈蠟樣光澤,境界清楚,中央凹陷如臍窩狀,呈散在分布,擠之可見豆腐渣樣內容物及軟疣小體,輕度瘙癢。數目由數個至數十個不等。
鼠乳
治療:若皮損數目多時,可用紫草15克,薏仁15克煎湯代茶飲用,每日一劑;或用板藍根煎湯代茶。外治可在局部消毒下,用消毒針挑破頂端,擠出軟疣小體,外塗碘酒,再以消毒紗布蓋貼。
鼠乳相當於西醫的傳染性軟疣。多見於兒童。皮損為半球形丘疹,米粒到黃豆、豌豆大小;中央有臍凹,表面有蠟樣光澤,挑破頂端可擠壓出白色乳酪樣物質;數目不定,數個到數十個不等,呈散在性或簇集性分布,但不相互融合。好發於軀幹和面部。有輕度傳染性,愈後不留疤痕,可自行消失。

護理與預防

1、勤換衣服,最好煮沸消毒。
2、避免搔抓,以防自身傳染擴散。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復感風邪之毒,搏結於肌膚;或肝旺血虛,筋氣不榮,腠理不密,復感他邪,凝聚肌膚;或由傳染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