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閩南倫敦會基督教史》記載:1901年,福音堂由廈門泰山、關隘內兩堂聯合提倡創建的,在鼓浪嶼晃岩山(今著名之岩仔山)麓購地(當時華人購地大為不便,乃藉西人差會之名代購),由華人信徒自籌資金(西人捐助一小部份)著手開建,於1903年落成,該堂設計技巧,建築牢固,體形可觀,占地面積375平方米,建築面積421平方米,可容納一千左右人,周圍平房環繞,集中整潔。1926年,經廈門區會審批為“鼓浪嶼堂會”。此會為華人自治、自養、自傳之教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鼓浪嶼福音堂
- 創建:1901年
- 創建方:兩堂聯合
- 建築面積:421平方米
堂會最初立林溫人為會正。1927年經信徒票選,陳秋卿為該堂的第一任牧師,照章選舉蔡益輝、吳著盔、蔡楊白、陳淑儉為第一任長老。蔡安慰、廖淑媛、謝英、葉谷虛、王宗仁、林美、林振明、周宗橋、力戈登(英)、林幸福、王萊、陳玉為第一任執事。教會各項活動,概由長執會、堂議會、長老會負責。該堂曾與英倫敦公會合辦“福民國小”,附設“女子家政研究社”。教會內舉辦主日學、勉勵會、識字運動、布道團、探訪團、招待團、唱歌團等。據統計:信徒每年平均捐款達4000多元(法幣)。款項用於補助國內布道會、支會、宣道會、傳道公會、學校醫、孤兒院,及救濟貧窮與教會維持等福音事工。由於該堂信徒增加甚快,教堂容納不下,故又分設教會,於1930年在內厝沃樹蘭花腳的公平路建築一座石砌講道堂,係為福音堂的支會。二年後又建鄉村教會即白石支會。
五十年代,堂會加入“三自”。1958年該堂合併於三一堂。文革中,該堂被占為工廠,福音堂牌號被毀,堂內重隔雙層作為廠房和宿舍,幾乎面目皆非。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該堂重新回到教會懷抱。2001年,該堂由三一堂負責翻建成立百合園托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