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07年9月,鼓山大橋動工興建。
2008年1月22日,鼓山大橋主橋主塔3號墩的14根樁全部澆注完畢;11月21日,鼓山大橋完成北接線主線橋下部墩身工程。
2009年1月17日,鼓山大橋完成主跨貫通工程;4月20日,鼓山大橋完成鋼樑貫通工程;24日,鼓山大橋完成主塔墩中塔柱封頂工程;8月3日,鼓山大橋主橋纜索施工的貓道架設完畢;14日,鼓山大橋完成北接線匝道澆築;12月18日,鼓山大橋完成主橋纜索安裝。
2010年4月6年日,鼓山大橋進行橋面鋪裝工程;5月17日,鼓山大橋建成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鼓山大橋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距上游的
鰲峰大橋約2.5千米,距下游的
林浦大橋約3千米,南起林浦互通,上跨閩江水道,北至國貿互通立交橋,接三環快速路;是福州二環快速路南段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福州三環快速路東段連線的重要道路之一。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鼓山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南北引橋、塔柱、吊索及其個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懸索橋作為經典橋型,在當時福州市尚未建有,鼓山大橋採用懸索橋方案,可填補福州市在懸索橋方面的空白,豐富福州市的橋樑形式,同時能展示福州市豐富的橋樑景觀和橋樑文化內涵,同時還可通過專項景觀設計最佳化橋樑造型,可稱為福州市的標誌建築;加上當時鼓山大橋工程總投資規模較大,主橋的費用占全橋比例不大,因此,選用造價略高,但景觀效果較好的主橋橋型,對總投資影響不大,還能取得較好的環境效益。
橋塔懸索橋橋樑景觀的重點,鼓山大橋是福州市南大門,橋塔建築造型為傳統門式塔,意在突出門戶地位。
鼓山大橋採用獨塔自錨式懸索橋,塔頂鞍座與橋塔上塔柱固結,主跨主纜設定散索鞍,邊跨主纜設定散索套。主梁在塔及各墩處設定豎向活動支座,在橋塔的下橫樑處設定兩套縱向液壓阻尼限位裝置,在橋塔處鋼箱梁左右側及輔助墩、邊墩處主梁均設定橫向支座。橋塔上橫樑採用鋼桁拱式造型;主梁由鋼箱梁和PC箱梁兩部分組成,其中懸吊跨部分採用鋼箱梁,主梁外伸部分次用PC箱梁;引橋上部結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墩及基礎採用結構分離式結構,同時引橋橋墩採用花瓶式板墩。
設計參數
鼓山大橋主橋採用(50+150+235+35)米跨徑布置,橋面寬42米,橋塔高136.2米,橋面以上塔高約103米,橫橋向寬4.8米至6.0米,順橋向寬6.85至7.5米。主塔上橫樑橫橋向長37.2米,順橋向寬5.8米,梁高由中間4.5米變至兩端7.3米,圓曲線半徑63。18米,頂板、底板腹板厚度均為0.6米。上橫樑頂距承台頂約126米,距橋面約93米,上橫樑混凝土澆柱量482.7立方米。
技術標準 |
道路等級 | 城市快速路 |
設計速度 | 8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雙向八車道 |
荷載標準 | 城—A級 |
遇洪頻率 | 1次/300年 |
通航等級 | 國家內河II級航道 |
通航水位 | 7.126米(最高) |
通航淨空 | 24米(高)x160(寬) |
通航噸位 | 1000噸級海輪 |
抗震等級 | 基本烈度VII度 |
參考資料: |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根據中國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福建省境內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點)於2009年2月21日零時起停止收費,鼓山大橋包含其中,不實施收費制度。
通行事項
2010年5月21日,市公安局授權本報權威發布《關於南二環路則徐大道路口和鼓山大橋實行交通管制的通告》,決定從22日起,對南二環路則徐大道路口和鼓山大橋實行交通管制,每日6:30~21:00,禁止重、中型貨運汽車通行。
建設成果
鼓山大橋採用“先梁後纜”的施工順序,鋼箱梁採用頂推法施工,在水中搭設臨時墩及拼裝平台,鋼箱梁節段船運至施工現場後起吊,通過拉錨器頂推拖拉施工;吊索張拉順序為從橋塔向兩側張拉,兩跨同時張拉。考慮到散索套及錨跨混凝土梁的受力,吊索局部張拉順序有所變化;空纜狀態,主鞍座向邊跨預偏,在吊索張拉於橋面鋪裝施工過程中,分三次頂推到位。
價值意義
鼓山大橋採用自錨式懸索橋,克服了橋位無法設定錨碇的問題,填補福州市懸索橋的空白、豐富福州市橋樑形式、展示福州市豐富的橋樑景觀和橋樑文化內涵,而且該橋塔形新穎,技術含量高,成為福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城市道橋與防洪》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