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6~8mm,翅展16~18mm。下唇須、前足跗節及前翅緣基均為梅紅色,前翅基本上為黃綠色, 外緣角橙黃色,外緣波狀褐色,翅上具鼎足狀3個小斑點。
卵
魚簍狀,初藍色,其指狀突起灰白色,上部棕黑色別於翠紋金剛鑽。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0~15mm,淺灰綠色,第2~12節各具枝刺6個,頭頂板下半部桔色,唇基桔色,上生褐色圓斑,腹部第8節灰色且大。
蛹
長7.5~9.5mm,赤褐色,肛門兩側具突起3~4個。
生物學特徵
河北、
河南、
山西、
四川、
湖北1年生4~6代,以4代為主,
江蘇、
貴州以5代為主,
湖南、
江西以6代為主,以蛹在棉秸枯鈴、枯枝落葉、土縫、地邊草叢、曬場附近及籽棉倉庫等處越冬。成蟲白天潛伏在棉葉背面及花蕾苞葉上,夜晚開始活動,2~5時最為活躍,交配產卵多在夜間進行,交配後第2天開始產卵。日均溫22.9℃,卵期5.5天,產卵歷期15天,幼蟲期18.9天,蛹期12.6天,成蟲期9.8天。該蟲一生可產卵542粒,把卵產在棉株頂心和上部果枝尖端嫩葉和幼蕾苞葉上。
生活習性
鼎點金剛鑽在安徽一年發生四至五代,以蛹在繭蟲過冬,過冬繭多附著在棉秸的枯玲、玲殼及殘枝落葉上。翌年4、5月開始羽化。在安慶地區各代成蟲產卵盛期分別是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第一代主要在棉葵、蜀葵、木槿上產卵繁殖,從第二代期大部遷入棉田,以7、8、9月危害最重。在棉田可危害至10月,隨後過冬。成蟲白天隱藏於葉背,,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卵散產,在棉花現蕾前,多產於棉株頂部嫩葉上,結鈴期則主要產於棉株上部的頂心及果枝尖端。每雌能產卵60-210粒。卵期4-5天。幼蟲先蛀食棉株嫩頭,2天后使棉株嫩頭變黑、枯萎。幼蟲長大可轉移危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取食纖維和棉籽;危害小鈴,多使其脫落;危害大鈴,只蛀食一部分,雖不致使脫落,但能導致爛鈴或造成僵瓣。二至三齡幼蟲轉移危害的習性最強,幼蟲一生可危害蕾、鈴8-9個。幼蟲多數四齡,幼蟲期13-20天。老熟幼蟲多選擇在蕾、鈴苞葉內結繭化蛹,蛹期6-9天。金剛鑽在適溫高濕的條件下發生重。在現蕾早、生長茂密的棉田危害也重。
翠紋金剛鑽在長江流域一年發生四至五代,長江以北各種蟲態均不能越冬。遷入棉田的使其比鼎點金剛鑽晚,7月中下旬才開始在棉田見到幼蟲。在南方可終年繁殖。其他習性與鼎點金剛鑽相似,唯成蟲產卵較量少。
防治方法
(1)冬季結合紅鈴蟲越冬防治,處理棉秸上的枯鈴、枯枝、落葉及倉庫內越冬蟲繭,早春在棉田附近種植冬寒菜、蜀葵、黃秋葵等誘集植物,集中殺滅。
(2)當百株有卵15~20粒或嫩頭受害率達3%時,噴灑90%晶體
敵百蟲1000倍液或50%
甲基對硫磷1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氧樂氰乳油2000倍液,或50%西維因可濕性粉400倍液,25%殺蟲脒乳油400倍液。現蕾前應著重噴嫩頭,現蕾後應著重噴棉株上、中部。或在成蟲盛發期於傍晚撒2.5%敵百蟲粉殺蛾,每畝用藥1-1.5公斤。每667m噴對好的藥液50kg。此外也可用80%
敵敵畏乳油80ml,對水2kg,拌細土20kg,於傍晚撒在已封行的棉田中。
(3)人工誘殺:利用成蟲喜在錦葵、蜀葵等植物上產卵後集中銷毀。還可用黑光燈和楊樹枝誘蛾。
地理分布
分布除新疆外,全國各棉區曾有分布。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發生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