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鼎州窯
- 特點: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
歷史記載,考古發掘,
歷史記載
據文獻記載,鼎州窯在今陝西省涇陽縣內,主要燒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窯場。陸羽《茶經》中有云:“推鼎州瓷碗次于越器,勝於壽洪所陶。”可知鼎州窯青瓷的瓷質稍遜於越窯。因陸羽嗜茶,便從“增益茶色”的角度去品其釉色,壽州窯瓷黃,顯得茶色偏紫,洪州窯瓷為褐色,令茶色看起來變黑,皆不適宜作茶具,而鼎州青瓷無此缺陷,釉色仍可稱得上碧綠光潔,所以比壽州、洪州所制瓷要稱意。因現今在其境內未發現任何窯址遺蹟,因此它的窯址現今是考古界的一大迷。
考古發掘
2008年8月初,陝西省富平縣縣城東北角華朱鄉鄉政府附近,村民在田間取土時發現大量陶瓷碎片,隨後,當地有關部門在附近發現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窯瓷堆積層。這次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瓷等,釉色包括黑、黃、青、白及花釉,涉及瓶、碟等器皿及器械等類型。
有專家初步斷定這個窯場是鼎州窯,而且認為這個窯場的燒成技術很高,已能使窯溫升溫極快,對於氧化還原的控制達到較好的境地。現今富平縣有關部門已對這一窯場採取了保護措施。
通過對該遺址內前期發掘的瓷片,遺址區域內裸露窯址、城址的分布等情況進行細緻查看後,專家組一致認為此處遺址的重要性及其考古價值不容忽視,陶瓷史上的懸案—鼎州窯的確切窯址之謎,或在富平塵埃落定。
在銀溝遺址超過1平方公里的窯瓷堆積層內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瓷等,釉色包括黑、黃、青、白及花釉,涉及瓶、碟等器皿及器械等類型,從其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來推斷,這個窯場或超過銅川耀州窯,歷史沿革跨越漢、唐、宋、元等數代。
銀鉤遺址的發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古時人們陶瓷製作流程、工人住宿、物料堆放、顏料使用及採集等方面的問題都有很高的考古價值。銀溝遺址在此次調研後有望列入陝西的遺址或窯址發掘規劃,並在年內開始試探性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