鼈

鼈是中國漢字,拼音是biē,總筆畫是23筆,甲蟲的名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鼈
  • 拼音:biē 
  • 注音:ㄅㄧㄝ
  • 基本字義:同“鱉”
基本信息,漢字,拼音,注音,其他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漢字

拼音

biē 

注音

ㄅㄧㄝ

其他信息

部首:黽,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23
五筆86:UMIV
五筆98:ITXF
倉頡:FKRXU
筆順編號:432523431342511251211511
四角號碼:9871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F08

基本字義

● 鼈
biē
◎ 同“鱉”。
English
a fresh-water turtle, Trionyx sinensi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黽字部】鼈 ·康熙筆畫:24 ·部外筆畫:11
《唐韻》幷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必列切,𠀤音鷩。《說文》甲蟲。《玉篇》龜屬。一名神守。一名河伯從事。《埤雅》鼈以眼聽,穹脊連脅,水居陸生。《爾雅翼》鼈卵生,形圓脊穹,四周有。帬易說卦:離為鼈,為蟹,為龜,以其骨在外,肉在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外骨為龜屬,內骨為鼈屬,以鼈有肉緣,比龜為內骨耳。《淮南子·說林訓》鼈無耳,而目不可瞥,精於明也。陸佃曰:鶴影生,鼈思生,鼈伏於淵而卵剖於陵,此以思化也。《又》鼈伏隨日,謂隨日光所轉,朝首東鄕,夕首西鄕。
又《爾雅·釋魚》鼈三足為能。《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鼈。
又納鼈。《本草注》鼈無足而頭尾不縮者,名曰納鼈。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象伏鼈。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鼈縣。
又官名。《周禮·天官·𪔀人》掌取互物。
又姓。《蜀王本紀》鼈令屍亡隨江郫,與望帝相見,望帝以為相,而禪國,號曰開明。
又木鼈子,番木鼈,𠀤草名。
又石鼈。《本草注》石鼈生海邊。
又土鼈,畜象處,象屎所生,斬斷復自合,能續骨。
又蕨別名。亦作虌。《爾雅·釋草》蕨虌。《郭注》初生無菜,可食,江西謂之虌。《詩·召南》言采其蕨。《毛傳》蕨,鼈也。其初生時似鼈腳,故名。
又葉毘祭切,音備。《左思·蜀都賦》白黿命鼈,𤣥獺上祭。 俗作蟞鱉。

說文解字

【卷十三】【黽部】鼈
甲蟲也。從ꓑ敝聲。並۱切〖注〗俗作蟞、鱉。龞,同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