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初期 6.SS-Gebirgs-Division "Nord"
該師標誌在北歐古代文字中代表堅定不移的信念。 1941年初春,幾支由普通黨衛隊成員組成的骷髏旗隊被調往挪威駐防,其中第6、第7骷髏旗隊和其它一些單位組成了黨衛隊“北方”(摩托化)戰鬥群。1941年夏末,第9骷髏旗隊也加入到“北方”戰鬥群。“北方”戰鬥群組建後不久即參加了幫助芬蘭收復被占領土和進攻蘇聯卡累利阿地區的“銀狐行動”。由於未經充分訓練就倉卒參戰,結果戰鬥群在1941年夏進攻薩拉的戰鬥中遭到慘敗。後來經過芬蘭人的督導和訓練,再加上補充了來自武裝黨衛隊系統訓練有素的年輕士兵,整個“北方”師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精於山地和雪原作戰。經過整頓後,“北方”師重返戰場,在
芬蘭 北部經常與國防軍第7山地師聯合對蘇軍作戰。 “北方”師自升級為山地師後,從1941年至1944年在北極寒區與蘇軍連續作戰1214天。在“北方”山地師中有一支由來自挪威、瑞典和丹麥的滑雪高手組成的部隊-挪威志願滑雪連,在連長古斯特·喬納森的率領下出沒於北極冰原,經常伏擊蘇軍。1944年芬蘭與蘇聯單獨媾和,“北方”山地師作為後衛掩護德國第20山地集團軍由芬蘭撤至挪威。 1945年1月,在丹麥短期休整後,“北方”山地師參加了德軍在德法邊境的阿爾薩斯地區發動的代號“北風行動”的冬季攻勢。在孚日山脈,北方山地師再次發揮其善於山地作戰的優勢,重創美軍第45步兵師。
部隊沿革 黨衛軍“北方”戰鬥群(SS-Kampfgruppe Nord)
北方師外籍士兵
1941年2月-9月黨衛軍“北方”師(SS-Division Nord)
1941年9月-1942年9月 黨衛軍“北方”山地師(SS-Gebirgs-Division Nord)
1942年9月-1943年10月 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6. SS-Gebirgs-Division Nord)
歷任指揮官 黨衛軍少將里夏德·赫爾曼(SS-Brigadeführer Richard Herrmann)1941年2月28日-5月15日
黨衛軍上將卡爾-瑪利亞·德默胡貝爾(SS-Obergruppenführer Karl-Maria Demelhuber)1941年5月15日-1942年4月1日 [北方師首任師長]
瑪利亞·德默胡貝爾
黨衛軍上將馬蒂亞斯·克萊因海斯特坎普 (SS-Obergruppenführer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1942年4月1日-4月20日
馬蒂亞斯·克萊因海斯特坎普
黨衛軍準將漢斯·沙伊德 (SS-Oberführer Hans Scheider)1942年4月20日-6月14日
黨衛軍馬蒂亞斯·克萊因海斯特坎普上將 (SS-Obergruppenführer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1942年6月14日-1943年1月15日
黨衛軍中將洛塔爾·德貝斯(SS-Gruppenführer Lothar Debes)1943年1月15日-6月14日
黨衛軍上將弗雷德里希—威廉·克呂格爾(SS-Obergruppenführer Friedrich-Wilhelm Krüger)1943年6月14日-8月23日
黨衛軍少將古斯塔夫·洛姆巴德 (SS-Brigadeführer Gustav Lombard)1943年8月23日-1944年1月9日
黨衛軍中將卡爾—海因里希·布倫納(SS-Gruppenführer Karl-Heinrich Brenner)1944年1月9日-1945年4月3日
黨衛軍上校弗蘭茨·施雷貝爾 (SS-Standartenführer Franz Schreiber)1945年4月3日-5月8日
山地師組成 師部 SS-裝甲擲彈兵11團 (SS-山地步兵團) 萊茵哈特 ·海德里希
SS-裝甲擲彈兵12團 (SS-山地步兵團) 米歇爾 · 蓋伯梅爾
SS-山地炮兵第6團
SS-第6突擊炮連
SS-第506裝甲擲彈兵營
SS-第5機械化步兵團
SS-第9機械化步兵團(1943年調離)
SS-第6機械化步兵營
SS-第6 (山地)反坦克營
SS-第6高炮營
SS-(山地) 第6摩托化通訊營
SS-(山地) 第6摩托化偵察營
SS-(山地) 第6工兵營
SS-挪威滑雪步兵營(挪威志願者組成的滑雪步兵營)
SS-第 6後勤部
SS-第 6被服連
SS-第 6醫療連
SS-第 6獸醫
SS-第 6戰地記者排
SS-第 6憲兵連
挪威警察連 1943年配備第二連,1944年由第三連代替 –( 編入滑雪步兵營)
部隊戰史 February 1941
2月24日 (28): 黨衛軍北方戰鬥群成立,它由第6和第7兩個骷髏旗隊構成,還有骷髏師的一個通訊營,及一些來自於集中營的警察部隊。
April - May 1941
戰鬥群守衛著挪威希爾克內斯(Kirkenes)和瓦兒德( Vardö )的海岸線
June 1941
戰鬥群被編入北方集團軍群,人數約有8,048 - 10,573左右。旅隊長德墨.胡貝爾(Demenhuber)代替了 旅隊長赫爾曼(Herrmann)指揮黨衛軍北方戰鬥群。因為赫爾曼在向指揮部報告時稱,由於缺乏訓練,北方集群不適合立即參加戰鬥,請求在戰鬥前再訓練2-3個月。36軍軍長騎兵上將,漢斯·菲格(Hans Feige)將軍拒絕了這個要求並向赫爾曼保證戰鬥群士兵的高昂士氣和堅定決心將會使他們克服自身弱點。
6月17日: 部隊升級為機械化師;並向蘇聯邊界開進。
6月22日: 巴巴羅薩行動- 德軍入侵蘇聯。
July 1941
7月1日 "銀狐"行動 – 德國人和芬蘭人解放了被蘇維埃占領的芬蘭領土並侵入到蘇聯的卡累利阿地域。約有 9,505人的北方戰鬥群被納入德國“挪威集團軍”的指揮下,攻擊落位於薩拉(Salla)的蘇軍,在戰鬥群第5營連續2次發起衝擊均告失敗後,俄國人反擊了。 黨衛軍北方集群終於重整旗鼓,並參加了對洛烏希(Louhi)的進攻,旨在切斷摩爾曼斯科的鐵路線,然而,行動又以失敗告終。
July-Sept. 1941
整個部隊駐紮在 Kiestinki-Louhi 公路沿線;一些小單位被抽調出來,在芬蘭將軍希拉絲維奧(Siilasvuo)的指揮下,接受再訓練。這可能是德國黨衛軍部隊接受其盟國軍官指揮的僅有例子了。(雖然芬蘭人可能把他們稱為“好戰的盟友!”)
August 1941
在和痢疾的鬥爭中,“北方”集群持續受著減員的困擾。指揮部終於決定給他補充700名黨衛軍士兵,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武裝黨衛軍士兵。(一下子接受這么多人,不愧是黨衛軍,雖然當時戰鬥力未必趕得上國防軍)
September 1941
部隊正式更名為黨衛軍“北方”師; 升級後的部隊完全接受師部指揮。(不清楚是不是齊裝滿員了)
November 1941
整個師參加了最後一次對洛烏希(Louhi)的進攻,以圖切斷摩爾曼斯科的鐵路線。
Dec 1941 -Sept 44
在Kiestinki-Louhi 沿線開始防禦,經常派出遠距離的巡邏隊,搜捕蘇軍和游擊隊,並擊退了蘇軍的多次進攻。
January 1942
1月15日,回到德國接收黨衛軍山地師的新裝備和新組建的部隊。進行山地師的改編
June 1942:
6月 17日: 改編完成,升級為山地師
其實很可能在1月份就決定把該師變為山地師,但直到6月才完成。
August 1942
回到芬蘭。
September 1942
師被再次更名為黨衛軍“北方”山地師。
武裝黨衛軍挪威志願者 古斯特 喬納森開始組建一支滑雪連隊。
Feb
一些“北方”師的軍官被轉到了黨衛軍第13“彎刀”武裝山地師(克羅地亞第一)
部隊更名為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
10月22日: 再次將“北方”中的第2挪威偽警察連指定為滑雪部隊。
January 1944
武裝黨衛軍滑雪隊被擴充為營級建制。
February 1944
突擊炮營轉隸黨衛軍第18“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March-April 1944
第2挪威警察連被抽走,由 150人構成的第3連代替,在滑雪隊服役。
June 1944
6月 25日: 俄國人進攻了; 挪威志願滑雪隊蒙受了巨大損失, (300人的隊伍損失了135人); 倖存者被轉入黨衛軍第506警察擲彈兵營。
Sept - November 1944
芬蘭與俄國單獨媾和。該師在第20山地集團軍後撤時進行後衛阻擊戰。在通向挪威那1600公里的漫長道路上,與一些芬蘭小部隊持續的戰鬥著。
December 1944
一路途經挪威,丹麥 ,最後來到了德國。
January 1945
“北風”戰役-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攻勢。 黨衛軍施雷貝爾戰鬥群 (由黨衛軍12山地步兵團組成) 緊隨第361 國民擲彈兵師, 向美第6軍陣地滲透並奪取了莫代河畔萬讓地區( Wingen-sur-Mer) 等待G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的支援。 因為黨衛軍13集團軍未能按計畫突破美第15軍陣地, G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被用於其它方向上。困在萬讓的部隊不得不自己從包圍中打出一條生路。有725人的萬讓(Wingen) 戰鬥群損失了超過 500人,但仍靠自己的力量打通了一條返回德軍防線通路。該師的其它部隊到達的太晚了沒能對戰鬥產生什麼影響。
Feb 1945
整個師在孚日山區駐守。
March 1945
“北方”山地師被轉到薩爾-摩澤爾三角地帶。抵禦美第3集團軍的進攻。
3月 16日: 擊退了美90師的一個連與712坦克營的一個排。
April 1945
經沃姆茲(Worms),波帕德(Boppard), 越過萊茵河,退至德國腹地。
May 1945
“北方”師在巴伐利亞的向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