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政區沿革,政區劃分,經濟發展,旅遊事業,社會事業,
地理環境
黨城灣鎮位於肅北縣境內祁連山北緣沖積扇緩坡地帶的黨河東岸,總面積17.8048平方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2130米,氣候乾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9.8℃,年平均降水量117毫米,無霜期128天,屬典型冷涼灌溉農業區。
政區沿革
早在公元四二〇年前,黨城曾為西晉菖蒲縣,西涼國子(紫)亭縣。一千多年來,各朝代亦曾在此鎮設鎮布卡,古建築為歷史所毀,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九日成立黨城灣鎮,設鎮人民政府。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黨城村、城關村、城北村、東山村、青山道村、馬場村、雕爾力吉村、浩布勒格村、紅柳峽村、南寧郭勒村、烏蘭布勒格村、奎騰郭勒村、阿爾格勒泰村、巴音社區、紫亭社區等15個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經濟發展
牧農業經濟
黨城灣鎮是全縣最大的鄉鎮,也是唯一的農業鄉鎮。主要種植有小麥、胡麻、蠶豆、洋芋、玉米等農作物。黨城灣鎮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揮優勢,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個主線,以培育發展區域性特色主導農業為重點,不斷開發優勢產品、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推進科教興農戰略,不斷探索新的農業運行機制,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各類牲畜存欄達到13044頭(只),舍飼養殖業從無到有,達到136戶,修建蔬菜溫棚16.8畝25座,在東山村建成了千畝無公害洋芋種植基地,建成了年處理洋芋2000噸的澱粉加工廠,在青山道村建成了千頭養殖廠,在東灘建成了獺兔養殖廠,初步形成了洋芋種植、舍飼養殖業等支柱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總產值實現114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50元。
產業結構
黨城灣鎮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加整體效益,發展種植業,突出特色抓高效。黨城灣鎮利用東山村土質適宜種植洋芋的優勢,繼續擴大洋芋種植面積,2007年底已建成5000畝無公害洋芋種植基地;按照“牧區產羔,農區育肥,農牧結合,優勢互補”的思路,在鞏固黨城村現有舍飼養殖的基礎上,大力扶持發展舍飼養殖戶,並充分利用資源,在黨城村建成舍飼養殖和玉米種植基地;在城關村形成二、三產業基地;大力推廣高效栽培新技術,擴大城北村蔬菜種植面積,增加溫棚蔬菜種植規模,2007年底建成蔬菜種植基地;充分利用青山道村民懂得藥材種植技術的優勢,建成藥材種植基地。按照“壓糧、擴經、增草”的原則,擴大勞動密集型經濟作物面積,糧、經、草三元比例達到30∶50∶20。
東山村進一步改善洋芋品質,打造肅北洋芋品牌,做大做強洋芋種植這一支柱產業;在傳統小麥生產中,引進各類優質品種,改善小麥品質,提高參與市場的競爭力。發展名、特、優、新精品農業,發揮各自優勢並有重點地擴大特色設施。由於東山村生產的洋芋澱粉含量高、品質優,加工製成的粉條、冬粉等農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利用該鎮地理特點和氣候因素,發展名、特、優、新精品瓜果蔬菜和反季節瓜果蔬菜,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走生態農業、精品農業之路。
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
科學技術是創建名牌產品的第一生產力,誰擁有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能把握競爭的主動權。鎮域經濟通過農副產品豐富的現狀,加大對農產品深度開發的技術研究,著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開發出一批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開發出一批深受消費者青睞的即食,保鮮、清潔的食品。
黨城灣鎮從抓好標準化生產入手,狠抓農業標準化生產,結合農業實際,繼續堅持用標準化培育品牌,用質量提升競爭力,使農產品質量實現新的飛躍。在標準化生產上,主要做好創建“五個標準化生產基地”工作,即:東山村洋芋標準化生產基地,黨城村舍飼養殖和玉米種植標準化生產基地,城關村二、三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城北村蔬菜標準生產基地,青山道村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農業標準化供種、生產、銷售、服務體系,促使全鎮農業走上精細化、規模化、科技型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鎮著重扶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他們在開拓市場、引導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創新、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具體措施是:一是項目帶動戰略。充分抓住國家對農業的傾斜,搞好優質農產品基地創建工作,充分提高鎮大宗農產品的競爭力。二是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帶動戰略。三是充分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剩餘勞動時間,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四是根據本地的主要農產品,召開產品銷售招標會等,挖掘經常從事中介業務的“能人”參與競標,把他們培育和發展成中介服務公司。五是支持農戶互助組織和公司聯合體的發展,通過互助聯合實現資本集中,有利於取得信貸資金,共同承擔投資風險,並實現優勢互補。
旅遊事業
肅北縣政府所在地黨城灣鎮,座落在黨河南北麓的沖積山緩坡地帶 ,三面環山,西北臨灘,面積達5平方公里,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環境安靜、幽雅、冬暖夏涼,氣候變化宜人,堪稱“避署勝地”。
社會事業
安居工程
2006年,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大力實施“牧民安居工程”,全縣已有921戶遊牧戶在縣城定居,牧民在縣城的定居率已達到80%以上。2006年底,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黨城灣鎮32戶牧民率先住進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通暖氣的“小康住宅”。
鄉村文化
2008年4月,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召開,肅北縣黨城灣鎮巴音社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和廣大民眾,對轄區內的環境進行了清理,並對社區內亂堆亂倒、亂貼亂畫、車輛擺放不整齊等不文明行為進行疏導和勸阻。通過這次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迎奧運氛圍,一幅街道整齊、環境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公眾面前。
2008年8月18日,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黨城灣鎮紅柳峽村舉行了建村30周年暨改革開放30周年那達慕大會。此次那達慕大會上,牧民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舉行了賽馬、賽駱駝、摔跤等比賽,村上還為老村幹部、生產能手、好媳婦、9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了獎牌和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