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鼓:又稱“懷鼓”。16世紀初就已流行於蘇南地區。呈扁圓形,鼓框用色木等硬質木材製作,中間微高,邊緣漸低,鼓腔直徑約18厘米,兩面蒙以牛皮,用密排鼓釘繃緊。鼓棰用紅木或竹製成,稱為簽子。
演奏時,奏者將鼓的一邊直立在右膝上,鼓的一面朝前,右手腕部壓住鼓的上方邊緣,使之固定,同時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執鼓棰敲擊。左手持板擊節。用於“十番鼓”器樂合奏或崑曲清唱伴奏,一般是每拍敲一下,起掌握節奏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點鼓
- 拼音:diǎn gǔ
- 注音:ㄉㄧㄢˇ ㄍㄨˇ
- 釋義:輕聲擊鼓
明 李翊 《俗呼小錄》:“郡邑起更打鼓謂之發擂,大事重擊鼓為攂鼓,唱曲輕擊鼓為點鼓。”《醉醒石》第十回:“裡邊坐下一箇 陳公子 ,挾了兩箇妓,帶了兩箇陪堂,點鼓鳴鑼,望這村莊來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