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腦

點腦

點腦又稱點鹵、點漿。往熟豆漿內加入凝固劑,使熱變性的蛋白質凝固的操作過程。點腦是豆腐類製品製造過程的一道關鍵工序。隨著對豆製品質量的要求不同,點腦方式也有很大差異,大體分為北豆腐點腦和南豆腐點腦。點腦與豆漿濃度、溫度、pH及凝固劑種類、濃度、用量、加入方法等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點腦
  • 別稱:點鹵、點漿
定義,分類,北豆腐點腦,南豆腐點腦,影響因素,不同產品對凝固劑的要求,點漿溫度對凝固的影響,大豆質量決定凝固劑用量,豆漿的pH值對凝固的影響,水質對凝固的影響,點漿速度對凝固的影響,點漿濃度,養腦,

定義

在豆製品製作過程中,要把豆漿變成豆腐腦,也就是使大豆蛋白質從溶膠狀轉變為凝膠狀,這個轉變過程就叫做凝固,俗稱點腦或點漿。大豆蛋白質的凝固可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加熱煮漿,使蛋白質發生熱變性,這時蛋白質由原來的顆粒狀鬆開並連線而成鏈狀結構。然後再通過凝固劑的作用,使蛋白質的鏈狀相互交織,形成為網狀結構的凝膠。所以要使豆漿中的蛋白質凝固,必須加熱和加凝固荊。這種凝結現象,在生物化學上叫做鹽析作用,而添加的鹽滷稱為鹽析劑。
通過凝固,豆漿轉變為豆腐腦,它的膠體結構也就完全變為固體包住液體的結構。這種包住水的性質稱為大豆蛋白質的持水性或保水性。豆腐腦就是水被包在大豆蛋白質的網狀結構和網眼中,不能自由流動,所以,豆腐腦具有柔軟性和一定的彈性。
點漿時蛋白質的凝固條件,影響著豆腐腦的網狀結構,因而也髟響豆腐腦是否柔軟有勁及持水性好壞等性狀。如果網狀結構中的網眼較大,交織得又比較牢固,那么大豆蛋白質的持水性就好,做成的豆腐柔軟細嫩,產品得率亦高。如果豆腐腦形成時,網跟較小,交織得又不牢固,這樣大豆蛋白質持水性差,做成的豆腐就會僵硬無韌性,產品得率亦低。所以,凝固(點漿)在整個豆製品製作中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是決定出品率和質量的關鍵。
豆製品的性狀、豆漿的成色、豆漿的加熱、豆漿的pH值等均會影響凝固的優劣。

分類

北豆腐點腦

北豆腐點腦又稱老豆腐點腦。這是製作北豆腐的點腦方式。製作北豆腐使用的凝固劑一般是鹽滷氯化鎂,也有的用石膏或酸黃漿水。北豆腐點腦的特點是,開始點腦的溫度較高,一般為85℃,在攪動熟豆漿(稱打耙)的同時,連續細流加入液態凝固劑。使用鹽滷時,亦可分為3~5次。攪動應先急後緩,間歇加入,中間有一定的間隔時間。鹽滷濃度一般控制在14~20Bé。在使用鹽滷點腦之前,最好預先加熱,有利於大豆蛋白質凝固。當豆腐腦花相互間粘連有如雞蛋大小,且富有彈性,離析的漿水呈澄清的淡黃色時,點腦即可結束。北豆腐點腦溫度為75~85℃。

南豆腐點腦

南豆腐點腦又稱嫩豆腐點腦或稱南豆腐點漿。一般指用熟石膏作凝固劑生產南豆腐的點腦方式。將熟石膏加8~10倍40℃的水攪拌均質製成懸浮液,或用打膨的方式製成乳濁液,再行點腦。豆漿溫度下降到75℃時,即可點腦。點腦溫度高於80。C,凝固速度快,豆腐保水性較差;低於70。C,凝固緩慢,腦塊熱結合力差。

影響因素

不同產品對凝固劑的要求

不同的豆製品要求選用不同的凝固劑。如製作老豆腐、豆腐乾時,用鹽滷做凝固劑就比較合理。制豆腐的豆腐腦,要求成品含水量高,持水性好,以使製得的產品柔軟有勁,富有彈性。制厚、薄豆腐皮的豆腐腦要求含水量大,以利於澆制,其他如豆腐乾、香豆腐乾及油豆腐等產品,要求含水量低。

點漿溫度對凝固的影響

豆漿加熱的溫度為98℃~100℃。加凝固劑時的豆漿溫度宜控制在75℃~85℃。加凝固劑時,豆漿溫度愈高,則凝固速度愈快,豆腐腦組織收縮多、持水性差,產品粗糙板結;加凝固劑時,豆漿溫度太低,則凝固速度緩慢,豆腐腦雖結構細膩,但軟而無勁,產品形狀不易保持。故要求持水性好的產品如豆腐等,加凝固劑時的豆漿溫度宜掌握在70℃左右,持水性低的產品如豆腐乾等,加凝固劑的豆漿溫度宜掌握在80℃~85℃。此外,加凝固劑時的豆漿溫度高,凝固劑耗用量較少,加凝固劑時的豆漿溫度低,凝固劑耗用量多。

大豆質量決定凝固劑用量

大豆的質量不同,凝固劑的用量亦不同。新豆蛋白質的含量高,豆漿凝固劑的耗用量就多,所得的產品持水性好,豆腐柔軟有勁,有光澤,產品得率高,質量好,口味亦佳。陳豆由於存放時間長,內在的蛋白質已有一部分變性,因此製成的豆漿蛋白質含量低,凝固劑的耗用量就少,所得的產品持水性差,豆腐質地粗糙,沒有彈性,產品得率低,口味較差。

豆漿的pH值對凝固的影響

豆漿的pH值大小與蛋白質的凝固有直接關係。豆漿的pH值越小,即偏於酸性,加凝固劑後蛋白質凝固快,豆腐腦組織收縮多,質地粗糙;豆漿的pH值越大,偏於鹼性,蛋白質凝固緩慢,形成的豆腐腦就會過分柔軟,包不住水,不易成型,有時沒有完全凝固,還會出白漿。所以,點漿時,豆漿的pH值宜保持在7左右,即中性狀態較為適宜。

水質對凝固的影響

制豆腐時洗豆、浸泡、磨碎、過濾等均需大量用水。這些生產用水的質地對凝固也有影響。一般說,用軟水做豆腐時,凝固劑的耗用量少,大豆蛋白質持水性好,產品柔軟有勁,質量好。溪水、井水等硬水,凝固劑的耗用量要增加50%以上,蛋白質的凝固速度比較緩慢,產品軟疲,成品容易變形。

點漿速度對凝固的影響

點腦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個人點滷的熟練程度和習慣。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熟練地掌握點漿的技巧,才能點好豆腐腦,才能提高成品率。
點漿時的攪拌速度與凝固有直接關係。攪拌速度越快,凝固劑的使用量越少,凝固速度也越快;攪拌速度越慢,凝固劑的使用量就多,凝固速度亦緩慢。攪拌的速度可根據品種要求而定。攪拌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豆腐腦凝固的情況而定。豆腐腦已經達到凝固要求,就應立即停止攪拌。這樣,豆腐腦的組織狀況就好,產品也細膩有勁,出品率也比較高。如果攪拌時間超過凝固要求,豆腐腦的組織被破壞,蛋白質的持水性差,產品粗糙,成品出率低,口味也不好。如果攪拌時間沒有達到凝固的要求,豆腐腦的組織結構不好,柔軟而無勁,成品不易成型,有時還會出白漿水,也影響產品出率。另外,在攪拌的方法上,一定要使缸面的豆漿和缸底的豆漿循環翻轉,以便凝固劑能充分起到凝固作用,使大豆蛋白質全部凝固。如果攪拌不當,凝固劑在豆漿中就會分布不均勻,從而影響產品的得率和質量。

點漿濃度

有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這樣的經驗:漿稠點不老,漿稀點不嫩。這就說明點漿的濃度與豆腐的老嫩和產量有密切的關係,豆漿濃度太低,加入滷水以後形成的塊小,塊小自然就包不住水分,成品就不發喧而且看起來死板,成品率就低。豆漿濃度太高,加入滷水以後,豆漿上下不能充分的翻滾,底部就有一部分豆漿沒有參與凝固,就會出現包漿的現象,造成這部分沒有參與凝固的蛋白質白白地流失。因此,磨漿的時候加水做到定量、適量,是控制豆漿濃度的關鍵,豆漿的濃度不合理,就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高產量的豆腐及豆製品。
在滷水盆里倒入3千克40℃~50℃的溫水,放人鹵片順著一個方向攪動,直到鹵片完全融化在水裡,過15~20分鐘等到缸里的豆漿溫度降到75℃~80℃,左手提起20千克的點漿桶,右手端起滷水盆相對,兩隻手同時用力將豆漿和滷水交織快速倒入缸內,隨後提起另一隻點漿桶沿缸壁快速倒入,第二次把已經混合了滷水的豆漿衝起來,形成翻滾的波浪,待豆漿穩當之後,就完成了點腦的初步工作。然後蓋上濕布或者蓋之類的東西養護,這個過程夏季和冬季有所不同,夏季大約20分鐘,冬季在15~20分鐘。在養護豆腐腦的時候不能動點好的豆腐腦,以免破壞豆腐腦的組織結構。
一般情況下鹽滷和水的比例是1:4,融化之後要過濾掉鹽滷里的雜質和殘留的鹵片,鹽滷一般占乾原料大豆的3%~4%,這個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根據漿的溫度、原料質量、水質等不同來增減。
添加過量,就會使得豆腐苦澀味很重,過濾不乾淨會硌牙,不足量,豆腐軟綿無筋力,成型效果差,只有通過不斷地摸索和體驗才能掌握。
使用鹽滷點漿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前面講的這種,叫沖漿法;另一種是攪拌法,攪拌的工具可以是長把的銅勺、木勺、也可以是不鏽鋼勺。把勺子放入點漿缸里,勺子把高出缸沿10厘米左右,朝一個方向翻動豆漿,讓豆漿在缸里上下滾動,然後逐漸加入滷水,讓豆漿和滷水充分地混合在一起凝固,等到豆漿基本上全部凝固成豆腐腦以後滷水也加完了,這時就要放慢攪動的速度,當看到有米粒大小的豆花出現或者有豆花黏附在勺子上時,讓豆腐腦平穩地停住。
點漿的步驟決定豆腐老嫩,也決定了豆腐質量和產量的高低,這個過程主要是要掌握攪動點漿的速度和加入滷水的流量,如果攪動點漿的速度快,那么加入滷水的流量相對也要的快,反之就要慢,如果沒有看見豆漿上下翻滾不能加滷水,觀察豆腐腦已經基本成型不能再加滷水。
鹽滷和其他凝固劑相比是一種溶解性較大的物質,它和豆漿的溶解性很快,極易凝固,點漿成腦的速度快,所以保水性差,自然成品率就低。
只要豆漿的濃度合適,點漿以後就可以看出豆腐腦點得是否成功,如果表面有大量的泡沫,說明豆腐腦點老了,豆腐的品質就不好,保水性就差,成品失去彈性。如果表面沒有泡沫,說明豆腐腦點得嫩,保水性就好,成品率就高,豆腐彈性好,細膩光潔,勁道有韌性。如果有少量的泡沫說明質量介於以上兩種情況之間,豆腐的品質、保水性、彈性、韌性、成品率都一般。

養腦

點漿完成並不意味著就完成了大豆蛋白質的最終凝固,需要將豆腐腦靜置,這段時間不能攪拌,需要一定時間來繼續養腦,豆漿里加入凝固劑後,從表面上看,蛋白質已經凝固,但豆腐腦並沒有完全凝固好,蛋白質的網狀交織尚不牢固,也就是說豆腐腦尚沒有韌性。所以,一定要通過養漿,也就是讓豆腐腦靜置一段時間。
根據品種的不同,養腦一般以15~20分鐘比較適合。這時的豆腐腦網狀結構牢固,韌而有勁,利於制豆腐製品,成品的出產率也高。但也不能保養時間太長,時間過長,豆腐腦漸趨冷卻,這時,再澆制各種豆製品,會出現成品軟而無勁。
一般情況下,上層的豆腐腦凝固的效果比較差,原因是將鹽滷倒入的時候,鹽滷自然下沉到缸的底部,造成上層鹽滷濃度降低,導致凝固效果差,有時會出現不凝固的現象,我們把這一層叫嫩漿。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在澆制以前要把這一層沒有完全凝固的嫩漿先舀出來,在澆制當中倒人上層或者中間層,不舀出直接倒入豆腐模框裡就會沾包布,造成成品表面破爛或裂口,影響產品的美觀度,給銷售帶來困難。
出現此種情況也可採取補救措施,就是再加適量的鹽滷攪拌,直到表面的黃漿水變成澄清的淡黃色,說明老嫩適度。
因此點漿時要一氣呵成,注意觀察凝固的變化過程,讓鹽滷和豆漿充分混合,均勻一致,養腦時用濕布把缸口密封,防止散熱過快降低凝固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