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邊官運章程章程名。清光緒三年(1877),因四川鹽業井灶頹敗,口岸荒廢,商人歇業,川督丁寶楨“大改鹽法”創立官運商銷之制。先於黔邊兼帶行近邊各廳州縣試行。在瀘州設官運總局,任命候補道唐炯總理其事。並奏定官運章程十五條,包括裁減浮費、清厘積引、酌核帶銷、局運商銷、兼辦計岸、引歸局配、展限奏銷、嚴定交盤、慎重出納、認解黔厘、實給船價、裁減引底、添置聯票、酌留津貼、酌給獎敘。饊。亦稱“饊盤”。宋代稱鑊子,海鹽製鹽器具。鐵制。即燒鹽用的敞口鍋。形似釜。明代至民國初期,淮南鹽區用以煎鹽。《兩淮志》:“漢制煮鹽,官給牢盆,此盤饊之所叻,明初造作。”用於地名,表示燒鹽的地方。江蘇省有潘家饊。镟臍淮南灶戶請領新饊,須將破饊饊臍呈繳官廳查驗,以杜私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