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2006年4月組建。位於貴州省東部、黔東南東北部,湘黔兩省五縣(鎮遠縣、岑鞏縣、三穗縣、玉屏縣、新晃縣)交匯處,為貴州省的東大門,素有“黔東門戶”之稱。工業區由核心區和功能區組成,其中核心區規劃範圍涵蓋鎮遠縣的清溪、羊坪和岑鞏縣的新興、大榕;功能區包括天柱縣(六合片區、擺頭片區、甘沖-沖桃工業點)、三穗縣(縣城西南翼)和劍河縣(屯州、岑松),規劃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建設用地37.83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24.58平方公里,生活服務區13.25平方公里。核心區內現有人口3.5萬人,其中岑鞏新興1.8萬人,羊坪區塊0.9萬人,青溪區塊0.8萬人。區內交通、通訊便利,水資源和電力資源豐富,政策優惠,環境寬鬆,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是承接中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的前沿陣地和良好基地。工業區在2007年已列入貴州省“十一五”期間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
  • 組建時間:2006年4月
  • 規劃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
  • 核心區人口:3.5萬人
  • 郵編:557702
  • 區號:0855
建區歷程,建區背景,指導思想,基礎設施,交通條件,通訊條件,電力設施,資源狀況,方向目標,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重點產業,核心區,功能區,發展情況,

建區歷程

建區背景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十一五”的重大戰略任務。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在新世紀新階段,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對州目前工業布局分散,企業規模小,高消耗、高污染企業比重大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後,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六州”戰略(生態立州、農業穩州、工業強州、旅遊活州、科教興州、城鎮帶州),並根據區域經濟、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結合黔東南州區域發展的基本趨勢、經濟流向及主要功能特點,進一步最佳化生產力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明確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措施,決定走“生態文明崛起的跨越式科學發展之路”,提出了“四圈一區”(凱里城市經濟圈、鎮遠歷史文化及舞陽河山水風光旅遊經濟圈、雷公山苗族原生態文化及自然生態旅遊經濟圈、黎平侗族原生態文化及三板溪湖苗族原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圈、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的經濟發展布局,其中的“一區”即“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2006年4月,經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黔東工業經濟區籌備組,開展建區組建工作。在建區初期,為了使州委、州政府的“工業強州”戰略和“四圈一區”經濟發展布局得以順利實施,在“一區”的規劃區域內達成共識,建成全州新的工業經濟成長極,通過與省、州及相關縣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溝通、協調,通過多種方式嘗試與國家政策和要求進行銜接建立工業區無果的情況下,帶領籌備辦公室一班人員更新觀念、調整思路,提出在“兩欠”地區建立工業區應與傳統意義上的劃地招商、封閉開發的工業區有著本質的區別,結合州情實際和現有的資源稟賦,應以區域經濟理論為基礎,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合理布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發展要求,使產業之間耦合共生,延長產業鏈,形成項目循環效應,發展產業集群,改變過去工業布局分散紊亂、規模小、水平低、資源浪費大、污染大的狀況,這種發展思路和理念正恰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產業發展趨勢。經過多次的反覆論證、諮詢分析、探索創新,提出了以區域經濟理論和循環經濟理論為工業區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立足自我、整合資源、集中布局、提升水平、循環發展、利益共享的發展思路,以及按照“雙促進”的原則,堅持邊規劃、邊建設的工作思路。同時,積極向州、省及有關部門進行匯報、溝通,最終促進省編辦同意將黔東工業經濟區作為改革試點,於2007年2月12日特批了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管理委員會機構。2008年4月,省發改委批覆了黔東循環工業產業基地,基地成為“十七大”後省發改委批准的第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循環產業基地,在省政府領導、省發改委的幫助下,相繼完成了支撐工業基地成立的五個專項規劃,州委、州政府也相繼行文,明確相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終於破繭而出,揚帆起航。

指導思想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以“區域經濟理論”和“循環經理理論”為建區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三個理念:一是核心區+功能區理念。工業區由一個核心區(鎮遠縣的青溪、羊坪和岑鞏縣的新興、大榕)和三個功能區(天柱縣、三穗縣和劍河縣相關區域)組成。二是中心城市+城市組團理念。黔東新城的發展必須堅持以青(溪)、羊(坪)、新(興)為中心,天柱、三穗、劍河為城市組團,集群發展。三是區域經濟理念。工業區堅持以區域經濟理論為指導,走區域聯動全面發展之路。一方面按照循環經濟理論,通過整合全州優勢資源,引進項目、引進資金、引進技術,走工業集群式發展、集約化管理之路,為提高全州工業經濟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創造條件;通過制定最優的政策、最順的體制、最活的機制、最佳的服務,使基地成為招商引資的強磁場、創稅產業的聚集地、循環經濟的示範區、優質服務的樣板點,為黔東南州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構建工業發展平台;通過突出重點,優先發展,整體推進,努力實現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產業發展的新突破、新跨越,為培育全州新的經濟成長極提供可行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以區域經濟理論為指導,將工業項目集中到基地建設,降低行政成本、社會成本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成本,通過產業聚集、集約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州”戰略,加快工業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升全州工業總體實力,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

基礎設施

交通條件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距貴陽飛機場250公里,距湖南芷江機場120公里,距銅仁大興機場100公里,通往機場道路均為高速公路;區內湘黔鐵路複線、320國道、滬瑞GZ65(上海-瑞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GZ65高速在境內東西兩端分別設有匝道出口,湘黔鐵路複線在境內有年運貨量達200噸的羊坪、青溪兩客站和吞吐量為40萬噸的羊坪貨場以及年貨運量達30萬噸的危險化學品專用線,擬建設的長沙到昆明快速鐵路也將穿工業區而過,形成了包括陸上運輸、空運在內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交通十分便利。

通訊條件

區內通訊發展迅速,光纖電纜、短波和微波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電信網,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長途數字傳輸網,程控電信網,行動電話網,電視電話會議網,數字數據網等現代化信息網路。

電力設施

工業區內有110KV、2×63000KVA曼坡變電站、110KV、51500KVA新興變電站、220KA、150000KVA青溪變電站和220KVA的五里牌變電站。完全可滿足基地不同企業的各種電壓等級的用電需求。

資源狀況

1.水資源。基地內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流經基地的河流總共有4條,分別為舞陽河、貓龍溪、龍井河、禾山溪。其中舞陽河區內幹流全長400km,流域面積11030km2,;貓龍溪全流域面積78km2,,河道長17km;龍井河全流域面積81km2,,河道長16.4km;禾山溪全流域面積16km2,河道長6.4km。此外,區內還有常有儲量在4000萬立方米的塘沖水庫。
2.礦產資源。工業區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已發現礦產40餘種,探明儲量可供開採的有重晶石、鋁土、煤、鐵、錳、鋅、錫、金、鉛、銅、磷、石灰石、白雲石等19種。其中重晶石儲量占全國60%以上,被譽為“重晶石之鄉”,礦區面積20平方公里,BaSO4的平均含量為92%以上,為鋇鹽系列產品生產提供了充裕的原料資源。
3.森林資源。黔東南是全國的重要林區之一,有“杉鄉”、“林海”之稱,有森林面積18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0.1%,活立木蓄積量1億立方米以上。

方向目標

發展方向

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東部產業結構大調整和梯度轉移的機遇,整合資源、區位等優勢,引導和促進各種要素向工業區集聚,重點以造紙、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林產加工等產業來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工業化推進城鎮化進程,將工業區建設成為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循環經濟工業的示範基地和全州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為實施“工業強州”戰略,實現黔東南州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作出貢獻。

發展目標

通過15年左右的時間,將工業區建設成為規劃合理、實施完備、管理優秀、技術先進、效益突出的高標準基地和功能設施完備、產業集聚發展、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的新興中等工業城市。
近期目標: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林業、礦產資源、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主導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工業增加值8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5億元以上,初步形成循環經濟工業示範基地。
遠期目標:到2025年左右,形成生態良好、布局合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200億元以上,稅收20億元以上,建成一座人口規模15-20萬以上的新興工業城市,建立起生態和環境保護體系。

重點產業

依託黔東南州內及周邊優勢資源和原有工業基礎,充分發揮各園區和功能區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能源、冶金、化工、新型建材、農林產品加工、白酒及飲料、生物製藥七大核心產業,輔助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和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核心區

工業區核心區主要由以下產業集群組成:羊坪龍塘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集群;青溪五里牌化工、冶金、熱電、建材產業集群;岑鞏大榕輕工、農產品加工、菸葉復烤加工等產業集群。
1.以林漿紙為主的造紙工業
黔東南州是我國的28個重點林區之一,其處於中亞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降水量大,適於各種林木生長,依託黔東南州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林業資源建設年產30萬噸商品木漿、30萬噸塗布白卡紙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2.化工產業
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需要大量的燒鹼(約2.3萬噸/年100%NaOH)及液氯(約6100噸/年),另外凱里氧化鋁項目需燒鹼約20萬噸(40%NaOH),為充分發揮當地石灰石資源優勢,建設30萬噸/年聚氯乙烯(燒鹼、氯鹼)化工項目。中遠期以開發PVC後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為重點發展化學建材工業、延伸產業鏈。依託黔東南州豐富的重晶石資源,生產鋇鹽產品,建設年產13萬噸的硫化鋇項目。中遠期進行氫氧化鋇、沉澱硫酸鋇等下游產品的開發,延伸產業鏈。
3.以鐵合金、電解鋁為主的冶金產業
對工業區內現有鐵合金、工業矽產能進行調整、升級改造,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對達不到準入條件要求及不符合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布局要求的企業,予以關停淘汰。規劃矽錳合金調整為35萬噸/年、工業矽調整為3萬噸/年,同時根據黔東南州工業布局調整,在工業區內異地改造建設年產10萬噸電解鋁項目。
中遠期鐵合金產業向複合鐵合金方向發展,增加鉻系、錳系的低碳、低硫、低磷等精煉產品,開發矽鋁鋇、矽鈣鋇、矽鈣鋁等複合鐵合金品種,發展壯大鐵合金產業;電解鋁進行深加工,生產鋁合金材、高精鋁板、箔材等。
4.能源產業
在發展造紙、化工、冶金產業等大中型項目時,工業區內企業用熱、用電需求較大,為保障基地供熱、供電,配套建設300MW熱電聯產項目。在黔東電廠現有建設規模2×600MW的基礎上,加快二期2×600MW機組建設,力爭獲取國家核准。
5.以水泥為主的建材產業
在發展化工、冶金、熱電等產業時,將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為充分體現循環經濟工業區“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3R原則,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將工業區內電石渣、冶金渣和粉煤灰等廢棄物作為原料,用於水泥及建材生產,建成年產新型乾法水泥120萬噸的生產線和1億塊/年(折標磚)新型牆體材料免蒸免燒磚、彩色人行道滲水磚和路側緣石生產項目、發展建材裝飾石膏板材等項目。
6.農副產品加工產業
利用區內及州內的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烤菸種植力度,大力發展食品加工、香料加工、製藥加工、菸葉復烤等項目。
7.白酒產業
在現有青酒集團年產10000噸白酒的基礎上,加大技改力度,發展20000噸白酒生產加工基地。

功能區

1.天柱功能區:依據天柱縣重晶石資源優勢,整合現有重晶石開採和加工企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朝著可持續、綠色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天柱辛集鋇鹽有限責任公司已形成年產碳酸鋇10萬噸,硫磺1.3萬噸,硫脲1萬噸,是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碳酸鋇生產企業。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新建1-2家重晶石開採和鋇鹽企業,每個企業的礦產資源基地合計生產能力(礦石量)不得小於20萬噸/年,重晶石產業總產值達10億元,全州形成年產鋇鹽50萬噸的生產規模。
做強做大農副產品加工業,扶持培育和壯大現有茶油(又稱綠色橄欖油,很有市場)加工、清香型烤菸加工企業,使之成為支撐天柱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三穗功能區:依據三穗縣黑色頁岩型釩礦資源優勢,整合現有的提釩企業,發展2-3家1000噸/年以上采-冶一體化提釩企業。著重進行採礦生態工業鏈、選礦生態工業鏈、冶煉及加工生態工業鏈、提釩企業與當地企業生態工業鏈的搭建和建設。並以此為骨架,伴隨生產的發展、產業及產品結構的調整,不斷延伸和豐富整個產業鏈。
依託該縣及黔東地區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釩產業和鴨產業及其配套飼料加工、羽絨製品生產等。通過幾年的滾動式開發和建設,將三穗功能區建設成為產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的現代新型工業園區。
3.劍河功能區:依託該縣豐富的森林資源、生物、礦產和水利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化工加工、礦產加工和電力產業。著力加強屯州工業規劃區建設,主要吸納林業、現代中西製藥業、食品加工業、工藝品加工等,將其打造成現代化、園林式的新型工業功能區。

發展情況

工業發展現狀
目前,工業區內共有企業34戶,2009年全年共完成工業產值22億元。園區內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青酒集團、黔東火電廠、東立水泥廠、潤達公司、誠信塑制包裝有限公司。核心區在發展原有工業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部分項目已建成投產,各功能區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引進了適合功能區發展的企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園區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
核心區:2009年核心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0億元,其中鎮遠園區完成12億元,岑鞏園區完成8億元,各項經濟指標都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在重點項目的建設和推動工作上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引進了東立水泥廠、誠信塑制包裝有限公司等項目,其中東立水泥廠總投資2.4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新型乾法水泥120萬噸,年產值可達3.6億元,該項目已正式進入生產階段;誠信塑制包裝有限公司總投資1800萬元,年產塑制包裝袋7000萬條,項目已建設完成,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經過不懈的爭取和努力,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取得了新的進展有望於2010年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98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30萬噸化學漿、30萬噸塗布白卡紙。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實現產值近50億元,實現稅收4.5億元,年所得稅3.04億元,帶動產值達200億元以上,直接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間接帶動崗位10000個以上,同時可使50000以上農戶增收。黔東火電廠是貴州省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該廠一期工程(2×60萬千瓦)總投資45億元,自2008年底併網發電後,因未獲得國家核准,停產至今。目前,工業區正積極協調和幫助推進黔東火電廠一期工程的項目核准工作,促使早日實現併網發電。
功能區:劍河功能區200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086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初步形成了以林產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的工業聚集區。天柱功能區2009年招商引資成績喜人,實現招商引資簽約項目6個,實施項目3個,到位資金1.53億元,其中天柱秦漢礦業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廠區位於六合片區,占地12畝,於2009年10月22日試生產。三穗功能區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上海思本通電器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貴州千里山生態食品有限公,項目投資7000萬元,主要加工生產鴨產品和山野菜產品,該項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10年3月下旬投入生產,這為三穗充分發展鴨產業下了堅實的基礎。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成立後,在沒有現成路子可走、沒有具體模式可循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建立適合工業區的管理體制,不斷對管理體制進行創新,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工業區的管理體制,相繼成立了辦公室、經濟發展局、財政局、規劃建設局、投資促進局和地稅分局以及區總工會等機構。州國稅局、工商局管理延伸機構的設定,目前正在申報組建當中。
在運行機制上,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按照州政府確定的工業區管委會負責規劃區內規劃建設、項目審批、企業管理等職能職責,主抓工業經濟;社會事務、公共事務、農業農村事務依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和做強核心區,帶動功能區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工業區聯動協調發展機制,確定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以州帶縣、州縣聯動、縣縣互動、整合資源、集約發展、利益共享等運行機制,並在核心區形成了以州為主導、統一規劃、同意指揮、統一管理、統一推動、共謀發展的良好區域聯動工作機制。
規劃編制情況
工業區成立3年多來,堅持長遠發展靠規劃的理念,先後完成了基地的規劃體系,有些方面是省內首創。目前,工業區已完成《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概念規劃》、《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總體規劃》、《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基地產業發展規劃》、《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供水水源規劃》、《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節能減排規劃》、《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地質災害評估》等支撐性規劃,完成了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產業發展規劃的補充規劃和道路系統規劃,為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加快建設步伐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投融資平台
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工業區投融資新途徑、新方法。在州委、州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在有關部門和各兄弟縣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成立了黔東南州欣黔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並按章程和規定產生了公司董事會和經理管理層。目前公司已按照既定工作目標在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將啟動城市主幹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工業區形象,為更多項目落戶工業區創造條件。
項目庫建設和投資促進工作
充分利用自有資源優勢,圍繞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主體項目編制和儲備了一批產業集群發展配套項目(共20個,總投資230億元)。同時,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拓寬引資渠道,認真開展專題招商、以商招商和定點定項目招商工作,引進了東立水泥項目和配套建設項目誠信包裝廠。黔東火電廠二期工程(投資45億元,2×60萬千瓦)已做了前期相關準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