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北南華紀冷泉碳酸鹽岩地質特徵研究

《黔東北南華紀冷泉碳酸鹽岩地質特徵研究》是由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0三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周琦、杜遠生、尹森林、王家生、舒多友、顏佳新、朱傑、張太富、潘文、彭加強、侯兵德、覃英、張命橋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東北南華紀冷泉碳酸鹽岩地質特徵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150017
  • 第一完成單位: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0三地質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017
項目名稱
黔東北南華紀冷泉碳酸鹽岩地質特徵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0三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周琦、杜遠生、尹森林、王家生、舒多友、顏佳新、朱傑、張太富、潘文、彭加強、侯兵德、覃英、張命橋
研究起始日期
2007-06-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0-06-01
主題詞
黔東;南華紀;冷泉碳酸鹽岩;錳礦成礦
任務來源
地方基金;

成果摘要

項目運用現代海底天然氣滲漏系統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思路,將今論古,提出該地區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早期沉積菱錳礦體和之下的兩界河組白雲岩透鏡體是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事件沉積,二者是具有成生聯繫的二位體結構。並在菱錳礦層、含錳岩系和白雲岩透鏡體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如孔洞構造、含瀝青的氣泡狀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泥火山、滲漏管構造等;碳同位素具有明顯負偏的特徵。菱錳礦δ13C在-8.14‰~-10.38‰之間,氣泡狀菱錳礦的碳同位素δ13C低於-10‰;大塘坡早期白雲岩δ13C=-8.19‰~-12.98‰,而兩界河期白雲岩δ13C=-2.19‰~-2.86‰:冷泉碳酸鹽具有異常的硫同位素。冷泉碳酸鹽岩之菱錳礦石中出現了明顯以甲烷為生的生物標識-古菌類異戊二烯烷和藿烷,其黃鐵礦硫同位素具有異常高的正值,與黑色炭質頁岩及下伏的鐵絲坳組含礫砂岩中黃鐵礦δ34S類似,均遠高於同時期海洋硫酸鹽δ34S平均值,為非正常海洋環境形成的產物,認為是華南新元古裂谷盆地構造背景下古天然氣滲漏環境下的產物;同時提出了天然氣滲漏沉積導致錳礦成礦模式,為古代天然氣滲漏沉積與金屬成礦學研究提供一難得的切入點和實例。 研究成果不僅在理論上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範圍,而且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和生物演化事件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對“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系統與成礦預測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