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

《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 》是為貫徹“健康中國”發展戰略,落實《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畫(2022-2026年)》提出的“堅持全域全季發展定位,推動旅遊康養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的行動方案。

2022年8月3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通知,公布《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
  • 發布單位: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直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畫(2022-2026年)》提出的“堅持全域全季發展定位,推動旅遊康養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2年8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方案全文

黑龍江省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
為貫徹“健康中國”發展戰略,落實《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畫(2022-2026年)》提出的“堅持全域全季發展定位,推動旅遊康養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圍繞將康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成長點目標,深入挖掘我省康養旅遊資源價值、豐富康養旅遊產品、弘揚康養旅遊文化、創新康養服務模式、完善康養旅遊設施、健全康養旅遊保障體系,全力推動康養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踐行“健康龍江”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依託大界江、大森林、大濕地、大湖泊、大草原、大冰雪、大農業等資源和四季分明的氣候優勢,加速優質資源的價值轉換,構建宜居宜行宜游宜養的康養旅遊品牌,創新康養旅遊發展模式,構建康養旅遊融合發展格局,加強康養旅遊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康養旅遊標準化體系,完善康養旅遊服務配套,通過持續努力,推動全省康養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水平不斷增高、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將我省打造成為產業要素齊全、產業鏈條完備、公共設施完善的中國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
三、主要任務
積極推進康養旅遊產業與健康、養老、體育等特色產業聯動發展,通過康養旅遊與多方面社會生活相融合,構建“康養旅遊+”全產業發展格局,形成我省康養旅遊創新發展模式。
(一)抓好以“養”為支撐的生態養生康養旅遊。
1.全面發展森林濕地康養游。充分發揮我省作為全國生態示範省的優勢,依託省內10處國際重要濕地、20個國家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63個國家濕地公園、12個省級濕地公園、6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7個地方級森林公園等森林濕地生態資源,在符合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打造森林療養、濕地休閒、山林運動、生態度假、多元遊憩、自然教育等旅遊產品,配套建設健身步道及相關康養旅遊服務設施,建立康養基地、康養小鎮等載體,推動森林濕地型康養旅遊的全面發展。(責任單位:省林草局、省住建廳、省民政廳、省體育局、省文旅廳、各市(地)政府)
2.大力發展溫泉/冷泉康養游。以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五大連池冷泉資源為特色,依託哈爾濱楓葉小鎮溫泉、哈爾濱英傑溫泉、亞布力森林溫泉、齊齊哈爾水師森林溫泉、大慶連環湖溫泉、大慶鶴鳴湖溫泉、伊春寶宇森林溫泉、伊春桃山溫泉等寒地溫泉資源,融入旅居康養理念,結合食療、藥療、中醫療法等內容,開展溫泉/冷泉沐浴、養生保健、商務會議、餐飲住宿等多元業態,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配套建設體檢中心、康復機構、療養機構等服務設施,全力構建我省“泉養”品牌,提升我省康養旅遊市場影響力。(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衛健委、各相關市(地)政府)
3.加快發展生態田園康養游。依託中醫藥種植基礎,以道地藥材種苗繁育基地、道地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等中醫藥田園空間,推動以中醫藥知識科普、中醫藥文化休閒、中醫藥養生保健、中醫藥康復理療等為特色的田園康養游。整合田園、鄉村及周邊自然環境,形成有機相融的生態康養旅遊空間,開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鄉村文化休閒、綠色健康餐飲體驗等內容。堅持生態優先,倡導低碳環保、樸實自然、和諧共生。(責任單位:省中醫藥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文旅廳、各市(地)政府)
(二)抓好以“療”為支撐的醫療保健康養旅遊。
4.重點發展中醫藥康養游。大力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實施“中醫藥+康養旅遊”行動,開闢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提供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重點建設一批融中藥材種植、中醫健康服務、中醫藥文化景觀、傳統健身運動、藥膳食療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基地。鼓勵有條件的市地建立中醫藥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中醫藥博物館和中藥資源館。以黑龍江中醫藥博物館為依託,傳承和發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遴選建設一批融健康養生知識、養生保健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形成中醫藥文化傳播平台。(責任單位:省中醫藥局、省文旅廳)
5.提升發展康復療養游。依託大中城市、城市近郊特色村鎮、高等級旅遊度假區等載體,打造一批康復療養與休閒旅遊結合的示範項目,配套建設一批康養診療中心、康復療養院、健康管理中心等特色康養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康復護理、心理諮詢等多重服務,推動旅遊度假與疾病治療、康復療養相結合,構建健康療養、慢性病療養、老年病療養、職業病療養等康復療養型旅遊產品。鼓勵省內三甲醫院與各示範項目經營主體合作,為康復療養游提供便捷的醫療配套服務。探索“網際網路+醫療旅遊”發展模式,整合優質醫療資源,建立網際網路醫院、線上康養商城、線上康養知識講堂等,發展遠程診療、線上醫藥等服務項目。(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
(三)抓好以“游”為支撐的休閒度假康養旅遊。
6.持續推進避暑度假康養游。基於我省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優勢,充分整合相關配套資源,打造全鏈條避暑度假康養旅遊服務體系,以城市、鄉村、景區等為載體,整合森林、濕地、江河湖泊、田園等資源,打造一批“避暑度假康養城市”“避暑度假康養小鎮”“避暑度假康養鄉村”“避暑度假康養景區”,推出一批“避暑度假康養線路”,塑造“清涼龍江”品牌形象。(責任單位:省林草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文旅廳、各市(地)政府)
7.著重打造文化休閒康養游。依託以渤海文化與金源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赫哲族、鄂倫春、鄂溫克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以東北抗聯、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移民文化、墾荒文化、森工文化等為代表的黑土文化,以及歐陸文化、邊境文化、宗教文化等豐富多元的文化體系,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創新打造利於養身、養心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創新文化休閒與康養旅遊融合發展模式,推動康養旅遊產業不斷升級。(責任單位:省文旅廳、各市(地)政府)
(四)抓好以“體”為支撐的運動賽事康養旅遊。
8.創新開發運動健身康養游。結合我省地理地貌、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戶外運動發展要求,開發山地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水上運動、極限運動、徒步旅行、傳統體育運動等一系列身心放鬆型、娛樂型、探險型戶外休閒運動項目,將健康、養生與運動融為一體,推進“各類運動+康養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戶外運動康養基地、體育文化小鎮、體育運動公園等全新載體。開展全民健身常態化活動,以地方傳統特色體育項目為特色舉辦豐富多彩體育賽事活動,全面增強運動康養旅遊內生動力。(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市(地)政府)
9.創意實施品牌賽事康養游。依託哈爾濱亞布力區域及牡丹江、伊春、大興安嶺等優質山林資源區域,利用鏡泊湖、興凱湖、連環湖、長嶺湖等代表性湖泊,以及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知名水域,打造國際性、國家級、區域性品牌賽事體系,開展常規馬拉松大賽、冰上馬拉松大賽、冬季冰雪系列賽事、全民健身系列賽事等,以賽事活動構建龍江獨特吸引力,融入運動健身理念,助力以體育運動為內涵的康養旅遊快速發展。(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市(地)政府)
四、發展措施
堅持把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合理規劃建設一批旅居、養老、醫養、康復等多類型的康養旅遊項目,創意舉辦康養旅遊品牌節事活動,建立健全康養旅遊標準化體系,推動康養旅遊配套服務升級,吸引匯聚更多的社會資源,推動康養旅遊高質量發展。
10.全力推進品牌性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利用我省“三江、四湖、兩泉、兩林區”及優質山林、冰雪、文化等優勢資源,圍繞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構建品牌性康養旅遊目的地體系,提升康養旅遊品牌影響力。發揮五大連池冷泉作為“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突出價值,結合其火山地質、生態環境、文化資源特徵,打造世界冷泉康養旅遊勝地。依託省內重點湖泊,整合區域山水、歷史文化、地質遺蹟等多元資源體系,打造全國一流的湖泊康養度假旅遊目的地。依託大慶林甸溫泉和齊齊哈爾優質濕地生態資源,提升兩地康養旅遊產品質量,建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溫泉康養旅遊品牌。發揮伊春、大興安嶺兩大林區的森林生態資源獨特優勢,結合中醫藥資源、溫泉資源及其獨特氣候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避暑康養旅遊勝地。持續推進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國家森林康養示範基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等“國字號”康養旅遊示範基地體系建設工作。(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中醫藥局、省林草局、省民政廳、各市(地)政府)
11.重點扶持在建和招商康養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黑龍江大頂山旅遊康養度假區項目、尚志市帽兒山景區太和水鎮項目、伊春九峰山養心谷景區提升項目、伊春烏翠區一江村百藥園項目、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提升項目、五大連池風景區益身園康養旅遊度假中心項目、五大連池金手杖國際康養中心改擴建項目、齊齊哈爾水師森林溫泉度假區、鶴崗名山溫泉旅遊度假村項目、大興安嶺百泉谷生態旅遊風景區項目等在建康養旅遊項目建設。推動哈爾濱市長壽山康養旅遊區、齊齊哈爾龍騰莊園康養旅遊中心、雞西市興凱湖生態康養項目等項目招商引資進程,加快落地實施。對符合條件新引進(新設立)開發康養度假等特色旅遊的文化旅遊企業,按照《黑龍江省文化旅遊產業招商引資若干扶持政策措施》(黑政規〔2021〕21號)給予相應扶持。(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中醫藥局、各相關市(地)政府)
12.創意舉辦康養旅遊品牌節事活動。繼續辦好“中國夏季森林康養論壇”,全面提升論壇永久會址鏡泊湖的品牌影響力。創新打造“國際康養旅遊峰會”“中國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研討會”等高等級品牌性會議、活動。鼓勵各地辦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康養旅遊節慶活動。在國際國內重點旅遊市場推出“銀髮經濟”“康養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套餐並舉辦各類康養旅遊推廣活動,開展康養旅遊主題宣傳推廣月等,整合線上線下,全方位宣傳推廣,以康養旅遊節事、會議、活動體系提升我省康養旅遊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省商務廳、各市(地)政府)
13.建立健全康養旅遊標準化體系。借鑑國際康養旅遊標準和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建設標準,支持和引導旅遊、康養等協會及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同研究制定包括康養(預防)旅遊、醫療旅遊(治療)、養老服務等的標準和規範,構建黑龍江省康養旅遊相關標準及規範體系,培育扶持一批康養旅遊標準化發展示範主體。健全康養旅遊綜合監管機制,引導康養旅遊行業自律體系建設,促進康養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建立康養旅遊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規範體系,針對康養旅遊和養老護理的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運營人員等,形成包括專業技能、學歷教育等多維度的從業能力評價體系,以標準化手段建設康養旅遊專業化人才隊伍。(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民政廳、省中醫藥局、省人社廳)
14.推動康養旅遊配套服務升級。培育健康美食品牌,開發藥湯養生、民族藥膳等藥膳飲食體系,推出系列養生餐、美容餐、老年餐、兒童餐等多元餐飲體系,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提高住宿服務品質,建立龍江民宿品牌管理機制,推動民宿品質逐步升級,開發建設一批突出康養旅遊度假功能的地產項目,推動我省康養旅遊住宿服務體系的全面升級。研發健康商品體系,研發包括中醫藥保健品、綠色有機食品、美容化妝品等特色健康主題旅遊商品,支持鼓勵各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康養旅遊文創商品,延伸康養旅遊產業鏈條,創造多元營收空間。(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商務廳、省住建廳、省中醫藥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藥監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將康養旅遊納入當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在資源配置、政策機制、制度安排方面予以傾斜。成立“黑龍江旅遊康養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由文化和旅遊部門牽頭,民政廳、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組成,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強化溝通聯絡,及時研究協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落實工作責任,確保每項工作推進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責任單位:省旅遊康養產業工作領導小組)
(二)強化政策支持。按照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統籌利用現有符合支持條件的資金,向康養旅遊服務設施適當傾斜。強化金融支撐力度,鼓勵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康養開發項目給予貸款支持。按照國家規定,放寬康養旅遊項目準入標準,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康養旅遊領域。按規定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對康養旅遊項目配套建設的養老、醫療、托育等設施按照國家規定減免徵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嘗試將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我省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鼓勵保險機構創新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為康養旅遊提供保險保障服務。探索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康養制度,帶動康養旅遊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銀保監局、省醫保局、省總工會、各市(地)政府)
(三)強化用地保障。各地要將康養旅遊度假地產發展所需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安排,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年度土地利用計畫給予適當傾斜優先支持,適度擴大康養旅遊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重點康養旅遊項目用地,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屬於非營利性項目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可採取劃撥方式供應。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涉及土地徵收的,建立康養旅遊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土地建設的康養旅遊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鼓勵將清理出來的批而未用土地按規劃優先建設康養旅遊地產項目和服務設施。(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各市(地)政府)
(四)強化人才供給。建立全新專業性康養旅遊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渠道,鼓勵省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開設與康養旅遊相關的學科和專業,設定系列課程,加強康養旅遊高層次、綜合性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康養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制度,聯合旅遊、康養等行業協會以及龍頭企業、培訓機構等主體,以提高康養旅遊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為目標,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健全康養旅遊從業人員激勵機制,構建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相關聯的薪酬激勵制度,鼓勵市場主體探索建立針對不同等級人才的對應性薪酬補貼制度,開展針對優秀人才的獎勵與表彰機制,形成系統化的人才激勵體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文旅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