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嶺法庭成立於1973年,1979年經最高院批准成立伊春市帶嶺區人民法院,現有人員28名。其中:法官12人,平均年齡46.6歲,本科以上占100%;其他工作人員16人,平均年齡35.3歲,本科以上占92.3%。年均辦案400餘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人民法院
- 區位:伊春市帶嶺區
- 地址:伊春市帶嶺區團結社區40號
- 郵政編碼:153106
- 聯繫電話:3460403
- 成立時間:1979
- 全院人數:28
- 院長姓名:王振龍
法院簡介,機構設定,法院建設,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法院簡介
帶嶺法庭成立於1973年,1979年經最高院批准成立伊春市帶嶺區人民法院,2010年11月建築面積2480㎡,集網路、安檢、監控等現代化設施於一體的審判綜合辦公樓正式啟用,體現了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及區委、區政府對法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現有人員28名。其中:法官12人,平均年齡46.6歲,本科以上占100%;其他工作人員16人,平均年齡35.3歲,本科以上占92.3%。年均辦案400餘件。
機構設定
現內設立案庭、刑事庭、民事庭、行政庭、審監庭、執行局、法警隊、政工科、辦公室9個機構。
法院建設
近年來,帶嶺區人民法院堅持建一流法院,創一流業績,全力推進審判工作開展。(一)立足審判工作職能,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堅持“五字工作法”,化解民眾矛盾糾紛。在全面深化“五全調解”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和創新“熟、理、情、活、了”五字調解工作法,力求做到判前釋法到位,判後答疑到位。出現了調解多、判決少,服判息訴多、抗訴上訪少,握手言和多、矛盾激化少的“三多三少”局面,民商事案件的調撤率達到98.43%。關注民生案件,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對於涉及民生的案件,加快辦案節奏,做到快立、快審、快結。2014年2月份,在帶嶺施工的大連某建築公司拖欠農民工工資11萬餘元,引發農民工群體上訪,我們與及時區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件承辦人員經過大量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和引導,成功地處理了此案。(二)強化審判績效管理,努力提升執法辦案效能。規範司法公開工作。制定出台了《陽光司法指數考評實施細則》,把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文書公開、審務公開等五方面確立為一級指數,下設23個二級指數,並進行了量化分解,全面監測、評估、引導、規範司法公開工作。陽光司法指數主要包括:立案視窗建設情況、案件信息錄入、訴訟權利義務告知率、庭審錄像率、執行措施透明度等項內容。嚴把上網裁判文書質量關,全面推行“四讀一審”制度,即:審判人員草擬裁判文書一讀、庭長審核二讀、主管院長簽發三讀、審管辦評查四讀、政工科專人負責公開前文字審查把關。並制定了嚴格的裁判文書上網責任制,實行簽字審批,做到人人負責、層層把關。強化案件質量評查工作。促進評查工作常態化,每月對審結的案件堅持做到每案必查,從送達、證據、審判、執行、卷宗等各項環節進行評查。針對重點案件、民眾反映強烈案件、典型案件進行講評。審管辦每月隨機抽取3個庭審組織旁聽觀摩,庭後進行點評。每月至少隨機抽取5份裁判文書,從文書結構、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點評,每季度所有評查結果形成報告進行通報。(三)延伸工作觸角,努力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多措並舉活化服務措施。深入到林場、企業、社區、學校進行調研走訪,就綜治、人民調解、法制教育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走訪期間,結合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司法建議6條、開展法制教育講座2次。通過流動審判庭開展現場辦案,方便民眾訴訟,儘可能減少民眾訴累。深入基層開展調解互動。堅持把工作觸角前移到社區、村屯,民事庭與有關單位開展共建活動。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觀摩庭審等多種形式,對人民調解員進行培訓指導。先後在5個社區建立了調解聯絡室、在林場和學校設立了2名訴訟聯絡員,在永興村和紅星2個村成立了調解速裁工作室。
所獲榮譽
帶嶺區人民法院連續4年被市委政法委、市法院評為先進集體,還被市法院評為民商事調解工作、涉訴信訪工作、廉政建設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先後有7名幹警被榮記個人三等功,有26名幹警被市委政法委、市法院評為先進個人。2011年以來幹警遲福志同志先後被評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全國法院系統辦案標兵、全省法院優秀法官、全省法院辦案標兵、全市優秀共產黨員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