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牛蒡子

黑龍江牛蒡子

黑龍江牛蒡子,又名關力子、大力子,古稱惡實。以粒大、飽滿、色灰褐者為佳。原植物常栽培,或野生於山野、路旁、溝邊、荒地、山坡向陽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牛蒡子
  • 別稱:關力子、大力子
  • :苦、辛,性寒
  • 功效:疏風散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
  • 主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
  • 栽培區:五常、尚志、阿城
植物形態,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植物形態

黑龍江牛蒡子為二年生在形草本,高1~2米。莖直立,帶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大形,有長柄;莖生葉廣卵形或心形,長40~50厘米,寬30~40厘米,邊緣微波狀或有細齒,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球形,總苞片披針形,先端具短鉤;花淡紅色,全為管狀。瘦果橢圓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剛毛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瘦果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毫米,寬2~3毫米。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較淺。果皮硬,子葉兩片乳白色,油質。無臭,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黑龍江牛蒡子果實含牛蒡甙(Arctiin),收穫率15.0%~21.5%;其甙元為 l-牛蒡酚(l-Arctigenin )。其另一成分異牛蒡酚(Isoarctigenin),以2% KOH處理,則生牛蒡酚。果實尚含脂肪油25%~30%,其碘價為138.83,在空氣中,約經1月而固化。脂肪酸中主要為花生酸(Arachidic acid);此外,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櫚酸,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又含硫胺素440微克。果實含牛蒡甙(arctiin)及脂肪油約 25%~30%,油中主為棕櫚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另含甾醇、維生素B1等。從種子分得拉帕酚A、B、C、D、E(lappaol A,B,C,D,E),為3分子對羥基苯丙烯的聚合物,以粒大、飽滿、色青白、有明顯花紋者為佳。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

主要價值

1.黑龍江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煎劑和水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腹股溝表皮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菌群均有抑制作用,並對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達有抑制作用;
2.黑龍江牛蒡子有抗腎病變作用。所含牛蒡甙及甙元對氨基核苷引起的腎病變,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改善血清生化指標,顯示抗腎病變作用;
3.黑龍江牛蒡子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4.黑龍江牛蒡子有抗腫瘤作用;
5.黑龍江牛蒡子有降血糖作用;
6.黑龍江牛蒡子有降眼壓作用。

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播種前深耕30厘米左右,耙細整平。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春、夏、秋均可播種。春播在“清明”前後,夏播在“夏至”前後,秋播在“立秋”前後,為縮短占地時間,以夏、秋播為宜。
3.播種
)直播
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後,放溫暖處,用溫水沖洗1次/天,待種子露白時播種。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60厘米×45厘米挖30厘米深的穴,每穴內施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約1千克,與土混勻,將穴填平、灌水,待表土稍乾松時再在穴面挖3~4厘米深的穴,每穴撒飽滿種子3~4粒,覆土蓋平、踩實,使種子與土壤密結。夏、秋播的約6~7天出苗。出苗後每穴留2株健苗,缺苗處及時補上,播種量1.5~2千克/667平方米。
(2)育苗移栽
在整地前,每畝施土雜肥2000~3000千克,搗細撒勻,深耕20~25厘米,耙細整平,做1米寬的平畦,若天旱應向畦內澆水,待土表稍乾松時再播種。播種時,每畦按4~5行開2~3厘米深的溝,將處理好的種子撒於溝內,覆土蓋平,稍加鎮壓。播種量2~2.5千克/667平方米。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按株距3厘米進行間苗。育苗後,春、夏播的可在秋季移栽,秋播的在豎春未展葉前移栽。移植時,從苗畦內挖出幼苗,略帶田土,按行株距60厘米×45厘米挖穴,深度與畦內原深度相同,填土踩實,澆足定根水以保成活。
4.田間管理
(1)排灌在苗期,移栽後要經常保持地面濕潤,幼苗返青和花期不可缺水。追肥後、嚴重乾旱時應適當澆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2)間苗、定苗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1~2株健苗,確保苗全苗壯。
(3)中耕除草和培土生長期要經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間疏鬆無雜草。苗封行前,可結合除草,向根部培土,防止倒伏。
(4)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結合中耕除草對牛蒡進行追肥。第1次在封凍後,用圈肥2000千克/667平方米,撒於地面;第2次在豎解凍後幼苗返青時,結合澆水,每株旁施土雜肥約1千克,尿素30~60克,或施充分腐熟的人糞尿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促進地上部生長;第3次於植株開始抽苔時,施尿素15kg或磷酸二銨10千克/667平方米,可促進分枝和籽粒飽滿,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5)越冬管理牛蒡當年播種不結果,為促進第2年生長、苗壯,提高產量和質量,冬季葉子枯萎後,要及時清除枯葉和雜草,乾旱時澆封凍水,封凍前在植株的基部培土,第2年解凍後將蓋土鬆動。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牛蒡灰斑病(Cercosporaacti-ambrosiaeHist.)主要為害葉片,病斑近圓形1~5毫米,褐色至暗褐色,後期中心部分轉為灰白色,潮濕時兩面生淡黑色霉狀物,即病原物的子實體。防治方法:秋季清潔田園,徹底清除病株殘體。合理密植,及時中耕除草,控施氮肥。在發病初期噴1:1:150的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牛蒡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葉兩面生白色粉狀斑,後期粉狀斑上長出黑點,即病菌的閉囊殼。防治方法:徹底清除病株殘體,減少越冬菌源,發病初期噴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2)害蟲主要有紅花指管蚜〔Uroleucongobonis(Matsumura)〕和菊小長管蚜(MacrosiphoniellaSanborni(Gillette)),為害莖葉、果實,嚴重時可造成絕產。可噴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1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 。
連紋夜蛾〔Plusiacrassisigna(Warren)〕以幼蟲咀食葉片,造成缺刻孔洞,可噴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防治。棉鈴蟲(HeliothisarmigeraHübner)以幼蟲為害葉片,使葉片造成缺刻,嚴重時花和幼果全部被害,造成大幅度減產。防治方法:採取冬耕冬灌,消滅越冬蛹,減少來年蟲源,利用20瓦黑光燈誘殺成蟲。幼蟲3齡以前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300~400倍液進行防治。
6.採收加工
播種後第2年“立秋”前後採收。由於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故應分期採收。當果序總苞呈枯黃時即可採收,剪下果枝,曬乾,最後將全株割下曬乾,去淨雜質,收藏。如久不採收,果實過分成熟,易被風吹落。由於總苞上有許多堅硬的鉤刺,採摘時應在早晨和陰天刺軟時進行,不致傷手;若晴天採摘,則應帶上手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